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敏  刘志刚  张攀  焦鹏 《中国水利》2023,(10):42-45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的新需求,在总结黄河多沙粗沙区土壤侵蚀状况、水土流失治理现状与成效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构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新格局、建立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加强水土保持重大基础科技问题及关键技术研究、创新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推动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7.86万km^2多沙粗沙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造成黄河下游河床逐年抬高。形成世界罕见的“地上悬河”,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原因。为了根治黄河下游水害,必须加快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采取水土保持效益最为显著的淤地坝工程措施,减少入黄泥沙。实现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河床不抬高”的战略目标,促进黄河下游两岸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快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实现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宝明 《中国水利》2003,(17):75-77
黄河中游7.86万km2多沙粗沙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造成黄河下游河床逐年抬高,形成世界罕见的“地上悬河“,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原因.为了根治黄河下游水害,必须加快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采取水土保持效益最为显著的淤地坝工程措施,减少入黄泥沙,实现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河床不抬高“的战略目标,促进黄河下游两岸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本思路是借鉴黄河已开展的水权转让理念,在政府引导下,由工业企业投资黄河流域多沙粗沙来源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达到减少入黄泥沙的目标,从而置换出部分水量给工业企业。从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是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水资源已成为能源基地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支流入黄水沙量已呈急剧减少趋势、粗沙集中来源区坝系建设为水沙综合利用奠定基础等四方面,提出水土保持水沙置换的必要性,对水土保持水沙置换模式和置换对象、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可置换水量、水土保持水沙置换期限、水土保持水沙置换费用和水土保持水沙置换监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路子,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适时提出了“抓好多沙粗沙区和沟道坝系工程两个重点,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和减少入黄泥沙两大目标”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思路。正式启动和实施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实现了黄委水土保持工作指导思想和投资方向“由分散治理向高水平示范,由平均安排向重点扶持”的重大转变。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以重点支流为骨架,以地(市)为建设(管理)单元开展可行性研究,进行立项实施,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进行初步设计,集中投资,重点安排,强化治理。目的是探…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新资料,对黄河中游陕北地区8条支流坝库控制面积占比、坝库单位面积库容等坝库参数与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效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陕北地区各支流水土流失治理度与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陕北地区年均减沙效益主要由坝库工程产生.年均减沙效益提高10%,坝库单位面积库容需要提高5万m3/km^2.要使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年均减沙效益达到20%以上,坝库单位面积库容应在6万m^3/km^2以上.②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要实现40%左右的年均减沙效益,坝库单位面积库容应达到16万m3/km2以上.③陕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度与年均减沙效益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关系可以明显分为两个区,其单位治理度的年均减沙效益基本相等.当第二区的治理度小于16%时,基本没有年均减沙效益.“川两河”要想取得10%以上的年均减沙效益,治理度至少应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特别是多沙粗沙区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治理开发的需要,选择重点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开展水土保持,以带动区域和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治理意义重大,未来五年,按照确定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思路,要突出多沙粗沙区,抓好重点支流示范项目,“两川两河,十大孔兑”生态建设项目以及沟道坝系工程,沙棘资源建设等,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加强科研与推广,不断深化改革,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确保完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6.25万km2的建设任务,努力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促进脱贫致富,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水沙影响评价模型及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水沙变化研究是黄河水、沙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沙影响评价模型及效益评价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本文对第三期黄河水土保持科研基金项目第三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综合分析了现有水沙评价模型和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研究成果,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机制的影响,遴选了用于研究的水沙评价模型,并对研究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沙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冉大川 《人民黄河》2006,28(11):39-41
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进行了宏观分析,研究结果分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利措施减沙昔、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保法”计算的水土保持综合减沙超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等5个层次:结果表明,1970~1996年:①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2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5亿t,“水保法”计算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年均综合减沙量为4.2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5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8亿t;②若扣除1970年以前的减沙量,则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1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6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1.7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2亿t.  相似文献   

10.
1992年8月黄河中下游仅发生了常遇洪水,但由于多沙、粗沙区水沙遭遇恶劣,加之三门峡水库运行不尽合理以及泾、洛河流域水土保持较差等原因,致使秦、豫两省部分地区遭受较大的洪水灾害。采取适当措施如改进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方式并实行黄河中游大型水库联合调度和生物措施如加强皇甫川、北洛河等多沙、粗沙区的水土保持相结合的对策,是防治黄河中下游洪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GIS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电子地图系统建设,以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作为研究区域,以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保持工作流程(包括规划设计、计划管理、综合治理、预防监督和淤地坝管理等)为主线,依托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网络、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数据库,建立覆盖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多沙粗沙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面向不同水土保持管理层的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2.
淤地坝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敏 《人民黄河》2003,25(12):25-26
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历史悠久。目前黄河中游地区建成淤地坝11.35万座(其中骨干坝1356座,中小型坝11.2万座),已拦泥沙210多亿t,淤地32.0万hm^2,保护川台地1.33万hm^2。淤地坝拦泥保土,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淤地造田,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水资源利用,解决了农民生活生产用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促进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利于区域防洪减灾,保护沟道下游生产安全;以坝代桥,改善了交通条件。近期实施的重点应是产沙量较大的多沙区,重中之重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多沙粗沙区。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对泥沙的分选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坝地钻探取样资料,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坝地淤积泥沙粒径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淤地坝对泥沙具有分选作用,坝前泥沙粒径小于坝尾泥沙粒径;泥沙颗粒越粗,这种分选作用越明显。从而认为,在粗泥沙产沙区淤地坝能够起到一定的淤粗排细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与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来沙关系非常密切,其中粒径在于0.05mm的粗泥沙是淤积下河道的主要成分。通过重点分析不同年代粗沙区来沙量、粗泥沙模数的变化及水利水保措施对减少粗泥沙的作用,说明黄河中游兴建的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对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特别是粗颗粒泥沙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坝地钻探取样资料分析了泥沙空间分布规律,通过输沙模数指标计算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重点支流中各级泥沙的产沙量。结果表明:受水流分选作用的影响,表现出坝后淤积物粒径比坝前淤积物粒径粗的特点;受地表组成物质的影响,泥沙粒径空间上整体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变粗的趋势;根据多沙粗沙区重点支流泥沙粒径、产沙量分析结果和淤地坝分布情况,可有针对性的开展沟道拦沙工程来达到有效控制泥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西柳沟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及水沙置换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柳沟流域属鄂尔多斯市,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进展缓慢.随着鄂尔多斯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屏障.受农业向工业实施水权转换的启发,由当地政府牵头、企业投资3.8亿元,在流域内修建淤地坝180座,拦截泥沙321万t.经数学模型计算和实测资料分析,工程实施后黄河干流河道减淤226万t;可置换下游河道输沙用水量2 573万m3.节省的输沙水量用于当地的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中游地区淤地坝减洪减沙及减蚀作用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冉大川  罗全华  刘斌  王宏 《水利学报》2004,35(5):0007-0013
本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淤地坝的减洪减沙及减蚀作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淤地坝减洪量、拦泥量和减蚀量的计算方法;对淤地坝的减蚀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多沙粗沙区核心地区的河龙区间,1970~1996年淤地坝减洪减沙量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总量的59.3%和64.7%,其减洪减沙作用十分明显。1970~1996年,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淤地坝年均减沙达1.138亿t,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淤积0.285亿t;可减少冲沙用水22.8亿m3;节约清淤费用85.5亿元。淤地坝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此,建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应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贤艺 《人民黄河》2003,25(5):27-28
陕北拦泥库是20世纪60—70年代治黄的产物,它曾经为拦截人黄泥沙,解决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人民温饱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当前拦泥库普遍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泥沙淤积严重,库满为患;库坝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已构成严重威胁等。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设想是:①改目前全拦全蓄为拦粗排细;②增设排沙建筑物;⑧科学利用泥沙资源;④加大坡面治理力度;⑤开发利用好坝地。  相似文献   

19.
【摘要】华亭县土石山区属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在该区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与效益研究,对促进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呆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七条典型小流域的泥沙来源、土壤侵蚀量和治理措施分布的时空顺序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不同治理模式,在治理程度相近的情况下,水保效益差异显著。这为水土流失治理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