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为例,利用相似露头、岩心及测井资料,在评价天然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求取了不同组系裂缝开启压力及地层破裂压力,分析影响裂缝开启压力的各种因素,进而探讨如何合理确定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界限。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以发育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其主要方位依次为NEE-SWW、近E-W、近S-N和NW-SE向,不同组系裂缝开启压力差异较大,主要受埋藏深度、裂缝产状、孔隙流体压力及现今地应力等因素影响。合理注水压力的确定要根据各井组天然裂缝发育情况。在不发育天然裂缝的井组,注水压力不应大于地层破裂压力,避免地层发生大规模破裂而形成裂缝型水窜通道;对于发育天然裂缝的井组,若裂缝开启压力小于地层破裂压力,合理注水压力界限不应大于裂缝开启压力,以防止裂缝大规模开启和延伸;若裂缝开启压力大于地层破裂压力,则要以地层破裂压力厘定合理注水压力,以防止地层发生新的大规模破裂。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一区石炭系油藏属低孔、特低渗透且裂缝发育的非典型双孔介质火山岩油藏.衰竭式开采产量递减大,采收率低,注水开发具有见效反应弱,含水上升快,水驱控制程度低的特征,注水后油藏能量得到补充,递减减缓,采收率提高2倍多,注水开发取得了成功,其开采经验可为此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蕾 《中外科技情报》2004,(47):751-752
本文是关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轻质油热采热组分模拟的研究。与水驱相比,蒸汽驱的横向和垂向采收率都有提高。采收率增加值的大小与渗透率分布有关,而渗透率的均质分布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特征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是21世纪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也已成为众多学者竞相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阐述了低渗透油藏在我国石油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关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研究的重要意义;说明了对低渗透油藏界限的界定标准,并列举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介绍了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的分类,并描述了不同类型储层的流体渗流特征;详细分析了关于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研究,以及开发低渗透油藏常用的增产措施——水力压裂技术;最后重点阐述了关于裂缝性低渗介质中渗流理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和有效应力定律,建立了孔隙压力与地应力相互作用的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井应力场转向评价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并开发相应程序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定量分析了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水力裂缝附近区域地应力场的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水力裂缝导致近裂缝区域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大幅度改变,沿裂缝与垂直裂缝方向应力场大小变化各向异性,应力场转向范围随初始水力裂缝长度增加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产能评价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通过近似和修正方法得出了低渗透垂直裂缝油藏的产能公式。考虑到启动压力梯度、裂缝长度以及地层的污染状况,通过修正方法得到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垂直裂缝油藏生产井的产能公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工程产能公式。分析表明,当启动压力梯度较小时,对产量的影响很小,随着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影响增强,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8.
W2断块是一个低渗-特低渗裂缝性油藏,投入开发以来,在注水方式、水质配伍、水质改善、分层注水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本文重点阐述针对这一类特殊油藏实施有效注水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各向异性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对低渗透储集层中发育的裂缝进行分组的基础上,以分形几何为工具描述单组裂缝分布,建立裂缝长度的幂律关系式。根据裂缝渗透率的定义,推导得到相互正交方向上的裂缝渗透率与考察尺度的关系表达式,再加上基质渗透率的影响,获得了储集层综合渗透率各向异性强度随考察尺度变化的关系式。研究表明,裂缝性低渗透储集层中各向异性强度随考察尺度的不同而变化,同时说明,通常所认为的各向异性强度为常值这一观点仅是这一表达式的某种特例。以发育2组裂缝的储集层为例,详细讨论了各向异性强度随考察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夹角及长度初值比对各向异性强度的变化影响显著,基质裂缝渗透率比和基质各向异性强度对其的影响仅表现在某一尺度范围内。图5表1参21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主要开发技术是在强化地质认识基础上,以酸化压裂、完善井网、细分开采、丛式井配套为主的水驱技术,由于天然裂缝发育,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呈现出油井产水快速上升、产能下降、供液能力差、低产低效的局面.为改变这种局面,对延长油田唐80区从54井组微生物调驱进行室内评价研究.微生物采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是油田开发后期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井组油藏的特点, 根据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路线,对菌种进行筛选及评价,对初步筛选的2种微生物菌种在室内进行了基本性能评价,并进行微生物菌液物理模拟实验,综合评价和研究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对该类油藏进行调剖驱油,能明显改善注采状况,对区块起到降水增油的作用.为更好地在低渗透性油田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应力场及裂缝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利用岩心测试、地层裂缝描述、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彩南油田西山窑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应力场及裂缝分布特征。目的提高该油藏的开发效果。结果彩9井区西山窑组三向主应力的关系为σV>σH>σh,水平两向主应力之差约为5MPa.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110°;在平面上.最小主应力梯度变化范围为0.01138~0.01446MPa/m,且与地层压力的递减速度成正比;在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中.NWW向裂缝分布广、规模大,且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和彩9井断裂带走向一致.是造成水淹、水窜的主导因素。结论根据裂缝分布,可选择射孔段裂缝不发育或未引起水淹(窜)的注水井,进行高强度注水.以补充油层亏空;根据水平最小主应力梯度分布状况,选择注水压力。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低渗透油藏的非达西渗流规律,建立并求解了常流压条件下垂直裂缝井双线性流数学模型,绘制并分析了产能理论曲线.研究表明:表皮系数对压裂井的初期产量影响较大.表皮系数越大,裂缝井初期产量就越低.随生产时间增长,表皮效应的影响逐渐消失.启动压力梯度主要影响压裂井的中后期产能,启动压力越大,产量下降就越快.因此,在进行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产能分析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河143块开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块投产初期产能较好,但是由于油藏天然能量差、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幅度比较大,反映了低渗透油藏仅依靠弹性能量开采,地层压力下降快的特点.在对整个区块实施优化注采系统、压裂改造后,有效地提高了河143整个区块的开发水平.通过实施注采优化,改善注水水质,提高注水质量,减缓平面及层间矛盾,降低综合递减率,使注采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同时加强压裂工艺的针对性,提高区块储层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气藏压裂井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低渗透气藏渗透率随拟压力呈指数函数规律的基础,考虑拟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影响,根据扰动椭圆概念和等价发展矩形思想,研究了垂直裂缝井的产能计算方法,绘制并分析了产能理论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模数、拟启动压力梯度以及裂缝的长度均对压裂井产能产生影响。渗透率模数和拟启动压力梯度越大,裂缝越短,气井产能越小。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有资料选择岩心观察、常规测井、微地震波测试、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马西深层低渗透致密砂岩油层裂缝体系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深层低渗透砂岩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同时对马西深层油藏49口井、103井次的压裂作业效果进行了分析,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重复压裂井的选井、选层条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合理、高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河低渗透油区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河低渗油区由于油层物性差,天然能量不足导致油井自然产能低,为了提高该类区块的整体开发水平,必须依靠油层改造措施.以室内实验、现场监测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先进增产技术设计思路,进行水力压裂施工方案优化设计.经现场80余井次的应用,取得了平均单井日增油10.2 t,平均增产比2.67的良好效果,3 a实现累计增产16×104 t,使压裂工艺成为现河低渗油区连续3 a稳产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砂岩油藏因其孔隙结构复杂,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油水层识别和储层评价难度较大。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直接分析储层样品的流体特征,测井技术特别是核磁共振测井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储层响应特征。以商河油田基山砂岩油藏为例,介绍了以地质为主线,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测井相结合,从孔隙结构入手,利用多种资料和手段进行综合研究、评价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方法,并在基山砂岩油藏储层的实际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藏经常采用水平井压裂的方法来实现油井增产,而合理的水平井裂缝参数设计能充分发挥人工裂缝的增产作用.以江苏油田M断块地质特征和目前开发状况为基础,抽象出相应的机理模型,应用数模软件的门限压力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水平井压裂模型,并与PEBI网格加密法的水平井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模拟结果影响相对较大,而裂缝形态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M断块水平井最优裂缝间距为90 m,最优裂缝条数为6条,最优裂缝半长为130 m.该研究成果为江苏油田M断块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X油田油气层非均质性强,各井压裂条件参差不齐,压裂效果难以保障。为此,在压裂数据统计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系数和方差膨胀因子筛选出建模参数;其次,建立压后产量与其影响因素的全子集回归模型,并基于赤池信息准则优选最佳拟合方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准确度87%;返排率的回归系数和相对权重分别为0.89和0.45,是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优化31~#井压裂参数发现,当返排率提高至52%时,日产油量可达10 t。因此,挖掘历史压裂数据可以实现压裂效果主控因素的诊断,为油田压裂施工提供定量化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港油田南部官984地区孔二2油组属低渗透油藏,由于该断块构造落实程度低,储层物性差,油井自然产能低,一直未能投入开发.2004年老井复查,对该块重新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结合储层、测井、油藏特征及油藏工程综合研究,认为该断块具有有利的油气富集条件,先后在该地区部署评价井2口,压裂后获高产油流,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整体开发方案.经整体压裂获得了较高的单井产能,实现了整体探明整装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