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复凝聚法制备虾青素酯微胶囊的工艺和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过程以乳清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考察p H、乳清蛋白/阿拉伯胶比、壁材总浓度和壁芯比对虾青素酯包埋率的影响,优化虾青素酯微胶囊制备工艺,并采用包埋率和幂律函数模型对不同p H条件下虾青素酯微胶囊的稳定性、抗离心力强度和释放机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虾青素酯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 H 4.0,乳清蛋白/阿拉伯胶质量比为2.0(w/w),壁材总浓度为2.0%(w/v),壁芯比为1.0(w/w),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平均粒径(d)为15.4±0.4 nm,包埋率为86.2±2.4%;p H环境对虾青素酯微胶囊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具有显著影响,且在p H 4.0条件下,虾青素酯微胶囊具有最佳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制备盐酸小檗碱微胶囊,研究制备中乳化剂的用量、皮芯比、乳化时间、固化时间、乳化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探讨最佳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5%,皮芯比为5∶12,乳化时间150min,固化时间120min,乳化温度50℃,搅拌速度1200r/min时,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与包埋率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3.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茶油微胶囊。通过对微胶囊成囊形态的观察,并结合微胶囊包埋率,确定制备条件;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获得最佳包埋工艺条件,通过累计释放研究获得胶囊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包埋率较高的条件下,微胶囊呈圆形,分散好;最佳条件为壁材浓度3%,芯材壁材质量比13,搅拌速度900 r/min,反应温度55℃,p H 4.6,搅拌时间15 min,该条件下的包埋率为88.49%;累积释放研究表明,微胶囊贮藏受湿度影响大,湿度越大,累计释放量越多。  相似文献   

4.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β-胡萝卜素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研究芯壁比、明胶/阿拉伯胶比率、pH值、搅拌速度及不同芯材等因素对复合凝聚微胶囊形态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合凝聚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芯壁比1:2,明胶/阿拉伯胶比例1:1,pH值3.8,搅拌速度400r/min。该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产率为94.38%,效率为92.65%。通过β-胡萝卜素微胶囊同桔油、甜橙油微胶囊进行对比,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平均粒径小于桔油、甜橙油微胶囊。  相似文献   

5.
以大蒜精油为芯材,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复合壁材,研究了乳化-固化法制备大蒜精油微胶囊的工艺。结果表明:复合壁材比为1.6︰1,壁芯比2︰1,戊二醛1.5 mL, pH为4.5,搅拌速度为1 400 r/min。在此工艺下,大蒜精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0.98%,显微形态呈圆形,粒径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6.
以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所制得的乳化相为芯材,分别以明胶-阿拉伯胶、明胶-海藻酸钠、乳清蛋白-阿拉伯胶、乳清蛋白-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4种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并分析4种微胶囊的性质。结果表明:在4种微胶囊中,以明胶-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高达93.96%;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具有最小的平均粒径,更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可以制备出具有更好性能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产品。  相似文献   

7.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天然椰子油微胶囊。用TG酶作为固化剂,以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重点探讨p H、壁材质量浓度、芯壁比、反应温度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并分析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p H 3.5、壁材质量浓度20 g/L、芯壁比2∶1、反应温度40℃,该条件下制备的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水分含量(2.88±0.31)%、表面油含量(4.20±0.05)%、包埋率(93.75±0.28)%、平均粒径413μm。  相似文献   

8.
复凝聚法制备肉挂醛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谷氨酰胺转氨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肉桂醛微胶囊.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测和粒径分布的测定,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3.7~4.0,明胶:阿拉伯胶为1:1,壁材总浓度1%,芯壁比1:1,搅拌速度400r/min的条件下,可形成壁膜光滑、大小均一的球形多核微胶囊,pH 4.0时微胶囊产率和效率分别为86.52%和92.36%.微胶囊包埋后肉桂醛的释放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壁材,5-氟尿嘧啶为芯材,用涂膜粉碎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微胶囊.研究了制备方法对制备的微胶囊形态和粒径大小的影响;探讨了制备方法(甘油添加量、制备温度)对包埋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5:3时,涂膜粉碎法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和载药量最大,分别为84.8%和31.8%,且大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添加20%(质量分数)甘油制备的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载药量低于没有添加甘油制备微胶囊,但其缓释效果比没有加甘油的明显.此外,随着制备温度(60℃~80℃)的升高,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载药量也随着增加,80℃时的包埋率和载药量最高.经SEM观察涂膜粉碎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分别在100 μm~180 μm和7.μm~13μm之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缓释性能的研究发现,涂膜粉碎法制备的Zein微胶囊的累积释药量要比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药量少,缓释效果好.人工胃液中Zein微胶囊壁材更容易裂解,缓释效果低于在人工肠液中的缓释.  相似文献   

10.
以石蜡为芯材,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相变微胶囊.探讨了影响相变微胶囊合成的主要因素,如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搅拌速度,优化了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为15 mL/100 mL,乳化时间为60 min,搅拌速度为500 r/min.结果表明:按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相变微胶囊颗粒较小、粒径分布窄、形态较规整、温度调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杨平  霍瑞亭 《纺织学报》2013,34(4):94-97
本文以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复凝聚法制备TiO2微胶囊的工艺。以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包埋率和粒径分布方差作为评价工艺优劣的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反应溶液p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和壁材质量分数对微胶囊成囊效果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溶液pH值为4.2、壁材质量分数为2%、反应温度50℃、搅拌转速为750r?min-1,在上述条件下,所得微胶囊平均粒径为90.1μm,包埋率超过86.2%,粒径分布方差12.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麦芽糊精、阿拉伯胶、明胶、大豆分离蛋白、月桂酸单甘酯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方竹叶黄酮微胶囊,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为指标,对比5种壁材的包埋效果及微胶囊性能。结果表明:阿拉伯胶制备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91.23%±1.00%),堆积密度最高(0.53±0.01 g/cm3),休止角最小(33.27°±1.20°),含水量最低(5.33%±0.28%),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储存性能;微胶囊粒径分布从大到小依次为:月桂酸单甘酯(22.87 μm)>大豆分离蛋白(15.65 μm)>麦芽糊精(14.26 μm)>明胶(8.95 μm)>阿拉伯胶(6.96 μm);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阿拉伯胶制备的微胶囊呈球形且表面较为完整光滑;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及还原性实验中,阿拉伯胶制备的微胶囊抗氧化活性及还原性较高,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364.30 μg/mL。综上,阿拉伯胶制备的方竹叶黄酮微胶囊性质明显优于其他4种壁材微胶囊产品,为开发功能更加稳定的方竹叶黄酮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建立制备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的方法,旨在提高低聚原花青素的稳定性。以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凝聚法制备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前后低聚原花青素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最佳工艺为:壁材浓度0.75%、壁材质量比(明胶:阿拉伯胶)1:1、芯壁质量比1.05:1、固化温度10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22.39 g/100 g明胶,此条件下包埋率80.34%,水分含量5.64%,休止角36.4°,溶解度89.64%,粒径476 nm。受VC、亚硫酸氢钠、温度、pH及光照影响,包埋后的低聚原花青素稳定程度明显高于包埋前。因此,微胶囊化提高了低聚原花青素稳定性,拓宽了红树莓果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复凝聚法制备松籽油微胶囊工艺优化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阳  包怡红  赵楠 《食品科学》2017,38(18):229-236
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包埋松籽油制备松籽油微胶囊。考察壁材比(明胶与阿拉伯胶体积比)、芯壁比、壁材质量分数、复凝聚时间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微胶囊理化特性及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籽油微胶囊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壁材比2∶1、芯壁比2∶3、壁材质量分数2%、复凝聚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7.23%。制备的松籽油微胶囊含水率为5.1%,溶解度为98.09%,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证明了微胶囊的形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热溶解温度较高,在室温下热稳定性良好。包埋后的松籽油经加速贮藏实验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提高松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松籽油贮藏期。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高油脂食品对健康影响的认识,脂肪替代品开发的意义越来越大。本实验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主要原料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脂肪替代品(FS),得到FS产率高达4.93的生产工艺:pH4.25,明胶溶液与阿拉伯胶溶液配比1:1、搅拌温度50℃、静置时间为0.5h、溶质浓度2%、搅拌速度100r/min。产品的外观类似油脂,体积平均粒径在10μm左右,满足脂肪替代品特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新的胭脂萝卜硫素微胶囊制备方法,旨在提高胭脂萝卜硫素的稳定性,实现缓释、控释萝卜硫素的目标。本文采用仙草胶和变性淀粉为壁材,运用乳化-凝胶法制备胭脂萝卜硫素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固定壁芯质量比为4:1,乳化剂添加量为0.6%,之后以pH、壁材比例、乳化时间、搅拌速度为响应因子,以萝卜硫素的包埋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获得了制备胭脂萝卜硫素微胶囊的最优工艺:pH为5,壁材质量比例4:1(仙草胶:变性淀粉),乳化时间33 min,搅拌速度310 r/min,按最优工艺制备的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70.63%±0.49%,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20±5) μ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微胶囊表面光滑,呈球效果好。通过体外模拟实验发现,制备的萝卜硫素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肠溶性。  相似文献   

17.
蒋毅  严成  刘雪婷  付秀珍  黄欢  范国刚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6):150-155,162
利用魔芋胶和阿拉伯胶作复配壁材;用橄榄油作微胶囊芯材;应用乳液聚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橄榄油微胶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以微胶囊包埋率、产率和芯材载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模糊变换,建立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优化橄榄油微胶囊包埋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橄榄油微胶囊最佳工艺参数为:壁材中魔芋胶含量74%、阿拉伯胶含量26%、乳化温度40℃、壁芯比5.7: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橄榄油微胶囊包埋率为64.8%,载量为13.3%,产率为94.0%。橄榄油微胶囊在电镜下呈颗粒均匀、较为饱满的近似球形,粒径0.2~0.3 μm。橄榄油微胶囊化可提高其利用率和储存稳定性,同时可扩大橄榄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以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葛根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复合乳化剂配比、乳化剂添加量、β-环状糊精和阿拉伯胶质量比、壁芯比和固形物含量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考察进风温度、进料量、均质时间对葛根素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葛根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质量比4:6(g/g),乳化剂添加量为1.6%,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比为5:3(g/g),壁芯比为1:0.15(g/g),固形物含量15%,进口温度160 ℃,进料量为4 mL/min,均质时间为6 min,此条件下的葛根素微胶囊包埋率为91.16%,微胶囊产品为乳白色粉末、细腻均匀无异味,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微胶囊呈较光滑球形,粒径约为15~25 μm,水分含量为2.83%,堆积密度为0.55 g/cm3,休止角为33.60°。因此,最佳制备条件下的微胶囊产品品质较优,有利于贮藏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溶解性,能够为葛根素微胶囊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明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主要因素,经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1.5%、明胶∶CMC为8∶1、芯壁比1∶5、复凝聚pH值4.6、复凝聚温度40℃;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7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