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壳体划线属于比较复杂的立体划线.通过划线确定内腔功能孔座在外形表面的相对位置并做标识,便于功能孔座内形正确加工确定内腔功能孔座和外部鳍板相对位置的符合程度,在划线借正补救(即借料)情况下,检查加工余量是否足够,同时检查内腔中部台阶凸台上是否满足安装孔加工要求.通过采取立式回转工作台和双向可调支撑工艺装置的方法,解决直径500mm左右带鳍板异形铸造壳体内外形立体划线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次样条插值在变径内腔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变径内腔容积参数检测的特殊要求,在分析了内径-进深容积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次样条的内腔直径参数插值和基于插值后函数的内腔三维内表面高精度重建方法.该方法是在对内腔容积内径和进深间接测量的基础上,对测量中测头沿轴间歇移动时各进深直径值应用三次样条函数进行数值插值,通过建立M关系三对角方程组,并用"追赶法"实现插值函数稳定收敛求解,从而获得内径函数曲线的光滑高精度表达式,然后以插值后的内径函数曲线为母线进行内腔内表面的三维空间容积重建.实验和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克服直接累加和传统的分段低次线性插值方法由于函数本身的特性,在各次间歇测量点处产生的衔接不光滑性,满足了变径内腔内表面容积重建中的视觉需求;同时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使得插值后容积的测量精度得到了提高,且满足2‰测量误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应用TRIZ理论创新设计方法分析了新型精密热分析仪器的加热炉体结构特征,采用冲突矩阵,得到影响加热炉体均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对原加热炉内腔体积空间及加热电阻丝存在的冲突进行分析研究。利用TRIZ理论的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结合具体加热炉体均温区分布曲线的误差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两种能够改善仪器精度的创新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这种利用TRIZ理论得到的设计方法能有效增大均温区分布面积,降低加热炉内腔温差大小,从而解决了精密热分析仪器对加热炉内腔均温区的设计要求,实现了仪器对温度精密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异型腔流量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现有容积式流量传感器构造复杂、精度稳定性差等缺点,设计一种新型流量传感器异型腔流量传感器(PCF).PCF的关键部件是一个带有异型面内腔的壳体和一个装有十字交叉组合滑板的转子.异型面内腔由半径不等的2个1/4圆弧面和2个1/4非圆弧面组合构成,异型面内腔与转子配合,控制十字交叉组合滑板的运动.组合滑板内置弹性元件,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以自动补偿滑板端部的磨损,使测量精度保持稳定,并且使转子具有防止被流体所含固体颗粒卡阻的能力.PCF有单向工作和双向工作2种基本类型,两者的内腔结构略有差别.PCF结构简单,以其结构形式为基础,还可以设计具备流量计量功能的泵及原动机.  相似文献   

5.
误差控制和减少加工误差是大型叶片曲面类零件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作者基于分析和建立加工曲面的型面几何偏差与加工刀位规划参数的关系,提出几何误差的控制方法。基于刀具与工件的五维包络运动分析,对五轴联动加工中影响较大的非线性误差进行较为严格的计算,提出自适应步长方法以有效控制刀触点轨迹误差。对五轴联动加工中的残余高度误差进行较为严格的分析,并提出有效控制几何误差的方法和措施。文中的方法结合CAM软件进行刀位轨迹计算,已成功地用于大型轴流式和混流式水轮机叶片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在满足精度要求下,加工叶片的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表明提出的方法和措施能有效控制大型塑曲面加工的几何误差。  相似文献   

6.
误差控制和减少加工误差是大型叶片曲面类零件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作者基于分析和建立加工曲面的型面几何偏差与加工刀位规划参数的关系 ,提出几何误差的控制方法。基于刀具与工件的五维包络运动分析 ,对五轴联动加工中影响较大的的非线性误差进行较为严格的计算 ,提出自适应步长方法以有效控制刀触点轨迹误差。对五轴联动加工中的残余高度误差进行较为严格的分析 ,并提出有效控制几何误差的方法和措施。文中的方法结合CAM软件进行刀位轨迹计算 ,已成功地用于大型轴流式和混流式水轮机叶片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 ,在满足精度要求下 ,加工叶片的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表明提出的方法和措施能有效控制大型塑曲面加工的几何误差。  相似文献   

7.
数据机床主要是将数字计算技术应用在机床上来对零件进行加工,在具体加工过程中,利用代码化的数字来表示各种控制信息,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来对机库的动作进行控制,按照图纸的要求来自动将零件加工出来。对于一些复杂、精密、小批量及多品种的零件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加工。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零件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利用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时,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加工工艺设计。文中从选择机床、选择加工方法、划分工序和工步、制定加工方案和走刀路线、确保定位和装夹方案、确定切削用量等几个方面对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普通车床微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与技术。重点是设计统一的加工程序,并根据加工工艺要求,设置加工工艺参数格式。在加工程序中,处理“急停”、“暂停”、“延时”和“显示”的方法,本文都作了详尽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误差控制和减少加工误差是大型叶片曲面类零件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分析和建立加工曲面的型面几何偏差与加工刀位规划参数的关系,提出几何误差的控制方法.基于刀具与工件的五维包络运动分析,对五轴联动加工中影响较大的的非线性误差进行较为严格的计算,提出自适应步长方法以有效控制刀触点轨迹误差.对五轴联动加工中的残余高度误差进行较为严格的分析,并提出有效控制几何误差的方法和措施.文中的方法结合CAM软件进行刀位轨迹计算,已成功地用于大型轴流式和混流式水轮机叶片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在满足精度要求下,加工叶片的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表明提出的方法和措施能有效控制大型塑曲面加工的几何误差.  相似文献   

10.
铝母线水平铸造机采用了水平拉伸连续铸造,铜.钢焊接结晶器,可调速拉坯装置以及同步锯的合理设计 等新技术,主要用于大规格铝母线的生产与加工.只需改变结晶器的内腔尺寸,即可获得所需规格的铝母线.  相似文献   

11.
利用ANSYS建立了环块样件接触的实体模型,将齿轮接触问题进行了等效简化;根据ANSYS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与仿生学表面形态优化设计技术,在环块样件的接触面区域形成了九种不同分布的凹坑型仿生表面微观形态,完成了光滑环块样件与九种凹坑型仿生形态环块样件接触问题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了光滑与凹坑型仿生形态环块样件接触应力的对比分析,得出:仿生形态环块样件接触区域接触应力峰值高于光滑样件,但仿生形态环块样件接触区域的平均接触应力值低于光滑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一种改善复合转子异步电机性能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转子异步电机中附加损耗较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善电机性能的有效方法——转子表面开环形槽法。阐明了环形槽改善电机性能的机理;分析讨论了环形槽的结构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用实验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是俄罗斯等国家油气勘探的主要手段,国内相关解释和应用技术研究较少.在现有条件下,瞬变电磁法观测的是场源变化在接收线圈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但是利用感应电动势计算全区电阻率往往出现双解或无解现象.实际计算中将实测的感应电动势转换成磁场,利用磁场计算全区视电阻率和电阻率反演.目前瞬变电磁反演主要采用“烟圈”反演方法,“烟圈”反演方法把感应涡流场在地表引起的磁场看作为地下各个涡流层的总效应,并认为近似等效于向下传播的一个个简单的电流环,地表瞬变电磁响应可以由某时刻地下的镜像电流环作为源来进行计算.文中给出电性源瞬变电磁测深一维“烟圈”反演解释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凹坑型仿生形态环块样件耐磨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试验优化设计技术,设计了9种环块样件表面凹坑形态的尺寸与分布,采用激光图形雕刻技术,在模型样件的表面加工形成了9种不同的微观凹坑型仿生形态;在相同的试验参数条件下,完成了光滑与凹坑型仿生形态环块样件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对比试验;根据试验前后环块样件总体重量的测量结果,计算出了10种环块样件试验前后的磨损量、磨损率,进行了光滑环块样件与凹坑型仿生形态环块样件磨损量与磨损率的对比分析;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凹坑型仿生形态环块样件磨损量与磨损率的极差分析。试验证明,在润滑状态下,具有凹坑型仿生形态的环块样件的耐磨性能均高于光滑样件;凹坑直径为100μm,凹坑横向间距为450μm,凹坑纵向间距为350μm时的耐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针对颅骨缺损重建模型的孔洞修复算法,根据孔洞特征自动提取缺损边缘。通过双环采样,投影构建代理曲面;通过合并环间区域及引入边缘约束的平滑,得到缺失实体孔洞的上下缝合面。在此基础上,搜索出上下边界环之间的三角网格区域,利用几何约束条件重建缺失实体。算法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交互步骤,符合需要的修补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多层过盈联接件的使用性能和工作可靠性,基于传统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以锁紧盘为研究对象,按照由里往外的次序采用厚壁圆筒理论与Lame方程对主轴与轴套接触面进行计算,采用轴套校核方法对轴套与内环接触面进行计算以及采用内环受力分析对内、外环接触面进行计算.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全面考虑各设计参数的影响,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际模拟的结果规律相符,误差小且精度较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锁紧盘能够传递实际运转过程中承受的载荷,满足设计给定的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17.
压裂泵柱塞密封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压裂泵柱塞密封副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利用有限元法对密封圈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 ,对密封圈的材料和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 2 6型氟橡胶和填充聚四氟乙烯两种材料制造密封圈 ,并且交互排列组合在一起使用 ;密封圈唇部夹角为 90°增至 114° ;通过磨损试验 ,对柱塞表面强化材料进行了筛选 ,制订了相应的强化工艺。柱塞表面强化方法为喷焊处理 ,喷焊材料为PHNi6 0A 15 %WC。现场使用证明 ,改进后的柱塞密封副使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法计算了变压器均压球及引线附近的电位,采用导体表面电场强度的插值公式计算了均压球表面的电场强度。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The severe wear of separating ring is considered to be a main reason which leads to the improper declutch of the main clutch of heavy vehicles. The wear mechanism of the separating ring is not well understoo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surface features and dis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parating ring.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furrows and rolled tongue-like metal were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separating ring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a major indi cation of the grain-abrasion. A zone of high density dislocation was noted on the subsurface of the separating ring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 which impli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evere impact on the surface of the separating ring in the wear process. The influence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eparating ring, the service condition and the in-service stress distribution on the wear behavior, were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of separating ring results from the impact wear and grain-abrasion together with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20.
苏州绕城高速公路因山体滑坡造成路基、路面基层破坏。为保证公路的安全,通过对滑坡地质特性的勘察,设计采用以抗滑桩为主,以减载、排水、微型桩、反压填土等为辅的滑坡综合治理方案。经施工现场观测,滑体位移已渐止。滑坡综合治理,不但解决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也确保了滑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