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了制药厂实验区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方案。分析了制药厂及不同排风热回收装置的特点,指出制药厂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的必要性并宜采用液体循环式热回收装置,阐述了此系统的原理、组成。并以苏州某制药厂为例对此方案进行了节能和经济性分析,通过计算分析我国不同地区部分主要城市的液体循环式热回收方案经济性,得到了节能效益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提高的结论。液体循环式热回收装置在空调节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技术性、经济性、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空调排风热回收系统节能效果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空调系统新风能耗的组成,认为北方地区适宜采用显热回收。结合该办公建筑空调系统板翅式显热回收装置冬、夏季运行的实测结果,采用热回收量、投入产出比、一次能源节省量、二氧化碳减排量等参量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回收性能的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空调排风显热回收系统应用于北方地区公共建筑,冬季运行期间节能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收益。  相似文献   

3.
在对排风热回收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如不考虑房间负荷情况和空气处理过程,视通过热回收装置的新风与排风的换热量为节能量,将导致冬季节热量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建议根据空调系统形式,考虑空气处理过程,逐时计算设置热回收装置前后空调系统实际减少的热量消耗,并基于此实际节热量进行热回收装置的节能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内冷式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基本构造。为了对该系统中应用排风热回收装置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另一种形式的内冷式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作为对比。通过建立2种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其系统能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内冷式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的节能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根据空调排风热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具体实例,针对具体地区,分析了需选择的不同排风热回收方式,以达到真正的节能效果。主要应用动态温度和动态效率的方法,对厦门某公共建筑中所采用的热管式排风热回收技术进行节能性和经济性计算与分析,得出热管式排风热回收技术不适合用在夏热冬暖地区。通过对比显热回收与全热回收的节能效果,得出厦门地区排风热回收的适用形式。此文总结出并非所有空调系统只要采用了排风热回收技术就一定能达到节能、经济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广州松日总部大厦的空调系统设计,包括冷热源、水系统、风系统等,采用多项节能措施,酒店冷水机组采用冷凝热回收使原本要通过冷却塔排风到大气中的废热回收利用加热生活热水;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泳池采用除湿热泵,把蒸发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回收利用;办公楼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并采用转轮热回收系统,回收排风中的热量对新风进行预热。  相似文献   

7.
对空调排风热回收系统技术的经济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北方某地区某办公建筑空调系统板翅式显热回收系统为例,对其装置在冬、夏季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系统运用在北方地区建筑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热管热回收装置在直流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峰  宋传学 《暖通空调》2007,37(1):80-82
针对直流式空调系统的特点,设计了可以回收空调系统排风能量的热管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回收利用排风中的低位热能,具有高效、节能和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可以在特定场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型商业建筑的特点,以鹤壁地区某大型商场为例介绍了商场采用一次回风系统送风量及制冷量,并对转轮式热回收装置在商场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证明在大型商业空调设计中,排风热回收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中〗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在建筑节能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从经济性、适用性两个方面对北京地区某商业建筑空调系统采用排风全热回收技术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空调排风全热回收系统适用于寒冷地区公共建筑冬季供暖期间运行节能效果优于夏季供冷期间运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吴薇  张小松 《暖通空调》2007,37(5):108-111,82
介绍了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辅助热源的形式,提出了采用空气源和电加热作为辅助热源的空气源-水环复合热泵空调系统,研究了不同室外温度时建筑不同内外区冷热负荷比下该系统的能耗,分析了循环水温对系统能耗的影响,比较了该系统与采用电热锅炉和燃煤锅炉的传统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一次能耗。  相似文献   

12.
袁理  王旭东  潘波 《建筑与环境》2009,3(1):159-160
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室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筑热交换通风系统的作用,不仅为室内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而且大大节省了基础能源。然后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分空气对空气间的热交换和地下对空气间的热交换两种情况。最后说明了在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达到更高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13.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排风热回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新风负荷特征,研究了不同排风热回收模式下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当采用全热回收模式时,新风负荷降低60%以上,建筑空调冷负荷降低18%~23%;而采用显热回收模式时,新风负荷降低5%-20%,建筑空调冷负荷仅降低8%。可见,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排风全热回收模式具有较好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原有实验系统的基础上,对风冷冷热水机组进行优化设计,并针对常规系统中余热存在浪费的现象,以及制冷机和空气加热器同时工作造成极大能源浪费的问题进行了优化改进。为了节省风冷冷热水机组性能测试试验室的耗电量,提出了一种新型试验室节能改进设计方案,即在工况机组上增设热回收器回收利用高温高压气体,以期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计算了采用不同空气换热器组合方案时CC/DV系统和CC/MV系统的新风能耗,指出两个空气热回收装置组合使用可以消除新风再热能耗,但在夏季湿热地区,排风潜热回收比消除新风再热能耗更重要,应尽可能使用全热空气换热器。  相似文献   

16.
设计并构建了一种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该热水系统可根据气候条件分别以单一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式、单一的空气源热泵模式及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耦合模式运行.在昆明地区气候条件下,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分析了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系统的热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热泵空气...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建筑外窗气密性要求不断提高。靠门窗渗透的自然通风量已不能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引入新风也存在着通风量的大小及通风模式会影响建筑节能的问题。为此,将相变蓄能技术应用于民用建筑的机械通风系统,研发出一种相变热回收式通风装置,以更好地解决室内空气质量和节能问题。所研发装置利用相变材料的蓄、放热性能,通过交替运行的通风模式,以及通风装置的不断循环,实现无管道式的相变热回收式建筑通风系统。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对研发样机进行了2个蓄、放热周期(4种工况)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相变热回收式通风装置的进口温度恒定、出口温度随时间不断变化,不同时间阶段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第一时间阶段,即初始阶段,出口温度随时间变化剧烈,表明相变蓄能装置进入相变阶段,相变潜热量不断增大。第二时间阶段,即相变阶段,出口温度随时间呈线性变化,表明相变蓄能装置温度恒定,与空气流体发生稳定的相变传热。第三时间阶段,即完成阶段,出口温度变化小,基本接近进口温度,表明相变蓄能装置相变结束。从相变传热机理进行分析,固-液相变传热过程主要包括液态显热蓄(放)热、相变潜热蓄(放)热和固态显热(蓄)放热3个阶段,实验过程中出口温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出的几个时间阶段的不同规律,与相变传热机理有关联且相互对应。相变热回收式通风装置的风量恒定、不同进口温度工况下的对比数据表明,进口温度与相变温度的温差越大,初始阶段的出口温度变化越剧烈,相变阶段的出口温度线性变化率越大,且蓄、放热效率越高。进口温度与相变温度的温差约17℃时,蓄、放热效率分别达到56.2%(蓄)、50.8%(放)。  相似文献   

18.
中央空调系统冷热源的设计方案极大地影响着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由于国内各地区的能源结构、政策导向、环保要求的不同都会影响方案选择的经济合理性。对冷热源选择需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叙述,比较了常用的冷热源组合方案及优缺点。以北京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为例,对不同的冷热源组合方案了经济分析和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9.
热管在空调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余霞  王文  王如竹 《暖通空调》2004,34(5):26-29,46
介绍了热管的工作原理和热管技术的特点,回顾了热管在空调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热管技术在空调系统热回收、房间空调除湿、冰蓄冷系统、汽车空调及太阳能吸收式空调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热管式空气换气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管技术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小区中央热水系统改造为背景,对太阳能集热器+电加热器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电加热器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板式换热器+电加热器热水系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热水系统等几种热源供热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空气源热泵+板式换热器+电加热器热水系统最节能,与小区原电加热系统相比可以使热水工作费用降低7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