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有效防止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物和其它污染物进入总干渠,预防突发性污染事故和人工活动诱发事故对总干渠水质的污染,重点是防止受污染的地下水进入总干渠污染调水水质,沿线各省市在中线工程总干渠两侧划定了水源保护区。目前,为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防护林带、城镇园林绿地、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在中线工程总干渠两侧建设生态带规划,确保调水水质安全,打造调水沿线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变化趋势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状况,依据总干渠26个常规水质断面监测数据,分析了总干渠沿程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CODMn、氨氮、总氮和总磷)呈现出沿程增加趋势。根据影响总干渠水质的潜在影响因素,分析了7类污染源(直接水污染、大气粉尘沉降、桥面雨水污染、底泥污染、周边垃圾场淋溶液污染、雨洪污染、受污染地下水)及其可能对干渠水质产生的影响程度,并针对不同污染源提出了防控对策,供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尹炜  王超  辛小康 《人民长江》2020,51(3):17-2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我国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质保护要求极高。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重点考虑了沿途降水降尘、桥面污染径流、雨洪风险、事故倾覆等因素对渠道水质的影响。按照环评报告和环评复核报告的要求,中线工程建立了系统的水质保障体系,有力保证了通水后水质稳定在Ⅰ~Ⅱ类。监测结果显示:总干渠通水后出现了部分水质指标沿程升高的问题,通水初期还出现了藻类过度增殖的现象。为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的大气干湿沉降、桥面径流、雨洪漫溢、地下水内排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污染输入;南北温差和季节温差、pH值沿程梯度等因素驱动的水化学过程变化可能是水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渠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水流过程、生境演变和生物群落演变等各种因素交织耦合,可能是驱动氮、磷生源要素相关的水质指标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机制。根据分析结果,鉴于对总干渠这一复杂的巨系统认识不足,因而目前对水质的变化很难做到预判,预测则更难。为了总干渠水质能够得到长效保障,建议应重点解决对系统的认知、模拟预测以及调控管理等3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邢石段桩号209+950~(224+966)段地下水水质总硬度、硝酸盐等指标超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同时不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的水质要求,为防止总干渠在输水期间造成水质污染,禁止不符合水质要求的地下水排入总干渠,建议采取外排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水质保护环境风险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了其潜在的环境风险类型,指出危险货物运输引发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保护最大的潜在威胁。为切实保护好总干渠水质,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加强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提升应急监测能力,构建完善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预警监测和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面源污染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对可能进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的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方程中各估算因子根据有关资料、模拟试验和实地调查确定.污染负荷估算充分考虑了不同频率、历时的降雨条件和下垫面条件.现状及2000年、2020年的面污染负荷估算结果为总干渠水质预测提供了面源污染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持续稳定向北方地区供水,在分析中线总干渠工程特点基础上初步研究了中线输供水水质管理中信息共享、日常协作和应急协作机制。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供水、用水、退水三方水质信息分散且存在水质信息共享需求,并根据水质监测现状提出水质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对沿线水厂制水工艺污染物去除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了干渠原水微污染状态下供水和用水双方的协作机制。另外对于干渠水发生严重突发水污染事故时供水方与退水方的应急协作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四川水力发电》2007,26(3):30-30
中线工程的供水特点:一是水质优良、基本自流供水。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总干渠采用新建输水渠道或管道,与交叉河桑全部立交,可以确保输送水不受污染。二是具有水文情势丰枯互补的有利条件。中线工程总干渠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源区与受水区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均很大。  相似文献   

9.
为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为优质、合理地发挥作用并预防工程所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分析讨论了中线工程水源地、总干渠以及因调水引起的汉江中下游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潜在风险。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主要面临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库区消落带生态脆弱等环境问题。中线总干渠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藻类、贝类异常增殖和跨渠桥梁交通运输事故风险性污染,另外还存在地表水漫溢、地下水渗透和大气污染物沉降等带来的水质污染潜在风险。工程本身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所导致的局部区域富营养化和水华。针对上述不同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规避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京、津、冀、豫4省市重要水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对于工程的稳定运行和优化管理十分重要。为掌握总干渠的水质状况和时空分异规律,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25个断面的9个水质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主干渠主要水质指标成分,甄别各断面水质变化相似性特征,并开展水质评价与分区,为中线水质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和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9项水质指标降维到4项,前4个主成分能够解释80.23%的原始环境信息,重点关注中线工程耗氧程度和酸化趋势。聚类分析将中线总干渠划分为4类水质管理区段,通过比较各段水质指标差异,识别出各分类渠段关键性水质指标,针对渠段特性进行水质时空分异规律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中线水质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水资源保护防线 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现状,指出了水源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安全,需建立生态保护、点源综合治理和政策法制保障3条防线:加强面源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生态保护防线;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防治,建立点源综合治理防线;强化管理与立法,从政策和机制上建立保障防线。  相似文献   

12.
从正反两方面综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对中部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发展的措施:加强节水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消除建设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调水,使得水库下泄流量减少,泄流过程也会发生变化,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能力也将随之减弱。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四项补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的影响。结果表明, 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的配套工程之一,四项补偿工程的实施,能有效补充汉江中下游河道水量,抬高水位,改善沿岸取水条件和航运条件,保障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健康,对缓解该地区日益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的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入运行后。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减少,泄流过程也会发生变化,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能力将随之减弱。如何合理评估调水后该地区的供水风险,规划适当的水源区配套工程及其规模,则是保证“南北两利”,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现有研究理论基础上,结合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系统,综合各种风险指标对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系统进行了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雄兵  张中旺  谢海燕  宋立军 《人民长江》2005,36(4):53-54,57,71
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通过分析水源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较科学、合理的对策:借鉴三峡移民的成功经验,走开发式安置移民之路;设立水源保护区,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综合治理和建设重点;增强法制建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能力;实施工程全面合作,统一协调工程的规划、开发和管理,兼顾各地利益;国家适当的扶持,确保水源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构建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经成为解决当前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汉江中下游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着管理水平落后,管理体制分散,节水不力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使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情势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水资源重新配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工程秦岭水源区保护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秦岭及其水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秦岭水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水源保护的策略,即恢复植被、控制旅游景区过度开发、治理污染、创建人工生态系统等;最后,针对秦岭水环境现状,较为详细地提出了水源保护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水质和库区目前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源地保护矛盾突出;部分支流水质污染,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滞后;面源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尾矿安全和无序开发水电存在隐患;水资源保护能力建设薄弱等。阐明了水源区的水环境保护、管理、监测的重要性,进而提出通过建立“5+1”流域协调管理模式,加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切实保证中线水源区一江清水入库和一库清水北送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工作是涉及全局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治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东线工程的成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加强治污工作的创新意识,以实施控制单元治污方案为基础,建立水质、总量、项目、投资、责任五位一体的新的治污机制,将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水有机结合,通过提高排污水收费,改革治污设施运营机制,建立有效的治污体制和监督检查机制,保障东线输水干线实现清水廊道,开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北京水资源严重紧缺,南水北调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工程。其中东线、中线、西线三个调水方案中,北京用水是靠中线工程解决的。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规模、调水量及其分配、主要工程量与投资、中线工程北京段规划设计概况等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该工程应尽早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