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研究了液化土桩基体系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的变化。通过振动台试验验证了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可行性;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3D、3.5D、4D三种工况下的沉降时程和振动不同时间桩基的荷载—沉降(Q-S)曲线,分析两曲线结果,依据相关文献对振动过程中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进行了求解。初步提出当地基土存在液化土层,考虑动载作用时的桩基竖向承载力的修正公式,为相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可液化砂土中单桩地震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小型振动台动力模型试验,观测了饱和砂土中桩—土—结构(PSSI)在模拟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超静孔隙水压力在振动过程中不断增长,不同深度的土层均达到液化,并且离土面越近越先达到液化;土层的液化伴随着桩侧摩阻力的大大减弱,上部结构物的大部分荷载由桩底较硬持力层土承担,桩基的竖向承载力降低,上部结构的沉降量加大。同时在地震力的作用下PSSI效应加大了底层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本研究加深了对饱和砂土在地震力作用下PSSI效应的理解,有助于建立或优化可液化土中桩基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震作用下土体发生液化侧向扩展对建筑物极具破坏性,特别是对建筑物的桩基、高架桥梁等,消除和减小土体液化扩展引起的对结构安全的危害具有极大的意义。刚性排水管桩由圆形空心刚性桩与排水体结合而成,其在具有排水功能的同时,又具有较大的承载力,但是目前针对刚性排水管桩群桩抗液化性能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基于振动台试验,开展了桩顶承台竖向荷载作用下刚性排水管桩群桩与普通桩群桩处理液化侧向扩展场地的振动响应对比研究,分析了地基土的超孔压比、加速度、平均沉降、承台位移、挡板位移以及桩身弯矩等。研究结果表明:刚性排水管桩地基与普通桩地基相比,超孔压、桩身弯矩、地基沉降、承台位移、岸壁位移明显减小,而加速度增大,充分表明刚性排水管桩的抗液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该文运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对水泥土桩加固的液化砂土地基建立模型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从计算机数值模拟的角度对水泥土桩加固模型地基竖向位移、超静孔隙水压力、孔压比、剪应变增量、接触面剪力及表面加速度作了较系统地分析,总结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邹佑学  王睿  张建民 《工程力学》2019,36(10):152-163
采用砂土液化大变形模型模拟饱和砂土及等效非线性增量模型模拟碎石桩,对碎石桩加固约19 m厚饱和砂土场地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在加固区与非加固区不同部位的加速度和超静孔隙水压响应时程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对不同震动强度下碎石桩的排水与加密效应对加固可液化场地的动力响应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包括:超静孔压累积与消散,土体液化变形的发展,及加固区内部与外部响应差异等。结果表明:碎石桩加固可明显改善土体抗液化能力,在所分析的0.2 g震动强度工况,碎石桩加固区除桩间土浅层1 m~2 m少量部位外未出现土体液化,基本达到加固消除液化的目的。碎石桩抗液化的有效影响范围约为2.5倍~3倍桩径,在浅层小而随深度增加;外围桩发挥着加固区排水屏障和非加固区排水通道的作用;碎石桩加固加密土体时,会提高土体的剪应力比峰值。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斜直交替群桩-土-结构特性,采用El Centro地震波作为动荷载,FLAC3D软件为研究工具,分别针对黏土-砂土、黏土-砂土-黏土中建立了数值模型并对这两种工况下土层加速度、桩基受力与位移、上部结构位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层对加速度峰值的放大作用比黏土层大,砂土层中加速度峰值比动力荷载峰值的出现时刻明显滞后;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桩与承台交界处;三层土模型的斜桩最大弯矩比两层土模型小。不同模型之间直桩弯矩的差别较小,桩端土层的构造对桩身弯矩的影响较大,桩端非液化黏土层的嵌固作用能够显著减小斜桩桩身最大弯矩。斜桩与直桩的水平位移基本相同,桩端非液化土层的存在对斜桩竖向位移具有显著影响并对桥墩顶部水平位移具有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研究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中群桩及土体动力响应特征,设计了饱和砂土液化场地2×2直群桩动力响应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承台、土体加速度以及孔压动力时程曲线。为了更深入地分析群桩及土体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并满足对比研究的需要,在试验基础上,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通过引入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网格自适应调整技术克服大变形畸变问题,建立液化场地群桩基础静动耦合非线性相互作用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峰值加速度0.3g El-Centro地震波工况下离心机振动台试验饱和砂土地基液化速度非常快,直群桩基础承台加速度相比较输入波明显缩小,0.3g大震作用下地基浅层加速度显著衰减,地基液化区域由浅入深逐渐发育;饱和砂土地基超静孔隙水压力发展影响土体和桩基承台加速度响应,土体液化直接导致加速度数值减小;数值模拟加速度结果与试验的加速度动力响应特性略有区别,数值模拟加速度地基浅层出现先放大后缩小的规律,深层土与输入波形基本一致;数值模拟超静孔隙水压力与超静孔压比与试验基本一致,而模拟得到的承台位移结果相较于试验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8.
何剑平  陈卫忠 《工程力学》2012,29(11):175-182,190
在自由场中设置群桩基础,改变桩基间距,应用FLAC3D作系列三维桩基础非自由场液化数值模拟试验,从桩对液化土的反作用这一方面,研究群桩设置对场地液化分布的影响,揭示群桩抗液化效应。试验结果显示,群桩改变了自由场的特性,群桩非自由液化场水平向不再同性。相对于自由液化场,群桩约束了内部土体自由应变,加大了桩-土结构复合地基的整体抗剪刚度,适当间距的群桩抑制下部土液化的效应较明显,超孔压比降低20%,群桩对上部土体的抗液化效应不大。桩基间距越小对近处场地液化的抑制作用越大,对远处液化的强化作用也越大,桩间距越大抑制作用越小,对远处的强化作用也越小。桩间距相同,桩径加大,桩间场液化度降低。研究成果为桩-土结构复合地基抗液化设计提供理论及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常用桩基础进行施工。桩基础承载力高,施工方便。以大直径空心桩基础为研究对象,研究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响应。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采用MARC建模软件,建立实体三维模型,分析3种工况下,桩在不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及桩周土体变形,并根据土体变形,分析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以下结论 :桩的承载力一部分取决于桩侧土体的性质,在对桩侧土进行注浆加固且桩周土体采取水泥搅拌桩处理后,桩的承载力明显提高,并且桩周土体变形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砂土液化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能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解决砂土液化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加固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水泥搅拌桩是介于刚性的预制灌注桩和柔性的碎石(砂)桩之间的一种半刚性桩,在使用前应尽可能通过试验确定加固设计参数。另外对于施工有问题的桩应进行单桩载荷试验,检验复合地基承载力,并检验、校准设计参数,为今后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静力触探能直观的反映地基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等指标,通过静力触探成果预估单桩承载力,判别桩基沉桩的可能性、砂土的密实度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可能性。静力触探具有施工工期短及成本低等优势。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静力触探在密实厚砾砂层中应用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地基,通过挤密土体以及依靠桩体的排水减压和桩体减震共同作用来减轻或消除砂土液化的影响,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文利用小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研究碎石桩加固后的排水减压作用和理论分析。试验表明采用碎石桩加固可液化砂土,由于其良好的透水性抗液化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方案。  相似文献   

13.
桩基震陷的有效应力动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能够全面考虑应力、应变、振动孔隙水压力、震陷以及桩土界面规律的上体动力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与Biot两相介质动力固结方程相结合,建立了拉基震陷的有效应力动力计算方法。液化砂土地基上典型高层建筑的拉基震陷计算发现:地基液化可以使柱产生较大的震陷,地震期间桩基的瞬时沉降较小,震陷的主要发展阶段是在地震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Boussinesq应力解和位移解的复合地基沉降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继辉  袁满  王岩 《工程力学》2011,(Z1):35-39
将复合地基的加固区和下卧层作为一个整体,加固区视为压缩模量为复合模量的天然地基,按天然地基的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地基沉降.以竖向荷载作用下Boussinesq应力解和位移解为基础,建立了复合地基沉降量的可靠度分析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复合地基沉降量的可靠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考虑复合地基变形可靠度分析中,功能函数的高...  相似文献   

15.
周飞  许成祥 《工程力学》1998,(A03):509-512
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多用于荷载不大,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多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本文介绍了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加固10层某专科学校饭堂综合楼的地基实例,工程实践表明,对天然软土地基进行深层搅拌加固处理,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是可以达到中高层建筑基础浅埋的地基承载力及沉降控制的技术要求,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旋喷桩加固运营期地铁隧道地基的力学效果,利用FLAC3D软件对某地铁明挖矩形隧道地基旋喷桩加固方案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有无旋喷桩加固时隧道地基沉降变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旋喷桩时地基沉降量减小了80%左右.加固效果显著,为使用旋喷桩加固隧道地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地基液化对防洪堤的影响以及不同碎石桩加固深度的抗液化效果,以应变空间的多重剪切模型为本构关系,同时考虑地基、结构与流体的相互作用,进行非线性动力有效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8度地震设防天然地基防洪堤顶部上游侧端点的水平残余变形为15.10厘米,竖向残余变形为53.4厘米;地基加固6米后能够满足8度地震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刚性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利用有限元程序,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在竖向荷载下的轴力、沉降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着重讨论了桩身轴力、基础沉降等随垫层厚度、垫层模量、桩长、土体模量及桩间距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的选取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天津软土地区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垫层共同作用的特点,分析不同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位移场及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垫层模量、桩间土模量,以及桩间距等因素对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桩间土模量的变化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整体沉降量影响比较显著,复合地基的整体沉降量随桩间土体模量的增加而减小;桩间距是控制刚性桩复合地基整体沉降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基沉降量随桩间距的减小而减小,但桩间距过小时,对减少刚性桩复合地基整体沉降量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对DX旋挖挤扩灌注桩(简称DX桩)群桩的承载性状和桩周土体的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桩间距、承力盘布置对群桩极限承载力和沉降控制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了6根基桩的DX群桩和8根基桩的直桩群桩的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DX群桩的基桩具有DX单桩的受力性状。承力盘下方土体位移大于承力盘上方土体位移,盘腔上部出现临空面。3D(D为盘径)桩间距的承载力和沉降控制能力最佳。同一地层内,承力盘布置方式(平行、错开布置)对DX群桩的承载力影响甚微。6根基桩的DX群桩的极限承载力是8根基桩的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