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日趋完善,但也暴露出一些理解误区。文章从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真实性"概念入手,在人文视角下分析"真实性"在古代中国建筑发展和当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呈现,对理解和呈现建筑遗产的"真实性"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对建筑遗产的保护评价和修复有了新的认知和界定。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研究,探讨如何将建筑遗产保护行动融入到大众生活生产中去,使人们认知触摸、尊重利用建筑遗产,置身于"原真、整体、活态"的建筑遗产环境中,与遗产建筑同呼吸、共命运,使遗产得以延续历史文化,重生见证当代文明。从保护模式与大众参与度等方面,提出建筑遗产活态保护合理利用的模式、方法与途径,为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提供具有社会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史靖塬  史耀华 《建筑师》2017,(4):115-118
"真实性"~([1]),是国际遗产保护遵循的重要原则,厘清其概念与内涵,有助于对建筑遗产进行科学性保护。本文在对"真实性"概念缘起基础上,对遗产相关类型的"真实性"进行整理,然后对"真实性"概念发展、内涵演进进行梳理,最后,对建筑遗产的"真实性"保护提出了相关原则,以期对未来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该文详细探讨了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历程。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的概念及遗产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其次,分析了国外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历程。再次,分析了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历程,将其划分为起步、探索和发展3个阶段,描述了各阶段的实践、理论研究的特点,并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揭示了公众参与从被动逐渐过渡到有限参与再到积极参与的过程。最后,分析了建筑遗产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并提出促进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建议,为推动当代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结论为理解公众参与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对促进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与保护理念息息相关的概念:民族(v o l k)的认同与遗产保护思想的萌芽;德约、里格尔、德沃夏克关于保护的起源和实践的争论;故乡(heimat)的愿景与对于历史环境的关注;以及二战后的德国,如何用重建这一"非历史"的手法实践了当代保护从保护"真实"走向保护"意义"的转变。通过上述解读,阐释了德语区遗产保护的理论与身份建构维度的紧密联系,丰满了遗产保护理论史的架构。  相似文献   

6.
一个世纪以来,"民族建筑"一直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然而它却处在一个不断流变的时代语境中,并显示了不同的概念内涵。本文探讨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和建筑理论背景下的"民族建筑"的讨论语境,并分析了当代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建筑"和建筑遗产概念的特殊语境。  相似文献   

7.
建筑遗产的价值被公众广泛理解并得以持续传承,需要依赖有效的阐释,阐释已成为当代建筑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叙事视角的引入为建筑遗产阐释开辟了新的路径。它不仅可以拓展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表征空间,提升建筑遗产的可读性,也有助于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提升公众对遗产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度,承担起建筑遗产保护中的精神传递使命。提出并探讨了"叙事性阐释"的概念、特征及策略,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传递遗产价值的方式。"叙事性事件"是一种基于遗产场所感营造的利用性阐释策略,能够为建筑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意义的建筑遗产保护已经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这期间,建筑遗产的概念、价值认知和保护理论都有很大发展。本文梳理和归纳了建筑遗产各方面的价值表现,着重论述了建筑遗产保护的十项重要原则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9.
建筑遗产的价值被公众广泛理解并得以持续传承,需要依赖有效的阐释,阐释已成为当代建筑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叙事视角的引入为建筑遗产阐释开辟了新的路径。它不仅可以拓展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表征空间,提升建筑遗产的可读性,也有助于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提升公众对遗产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度,承担起建筑遗产保护中的精神传递使命。提出并探讨了"叙事性阐释"的概念、特征及策略,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传递遗产价值的方式。"叙事性事件"是一种基于遗产场所感营造的利用性阐释策略,能够为建筑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沈旸  陈曦 《建筑师》2018,(4):6-6
正国际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在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后,再次进入了新纪元。ICOMOS第六次科学委员会会议(2011,佛罗伦萨)将"保护及修复的理论与哲学"分会场主题定为"遗产保护的范式转移(Heritage Paradigm Shift):改变的包容与界限",即传达出明显的信号:近现代发展并成熟的国际保护思想在当代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这些转变的突出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建筑人类学的视角,以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评奖标准为参照,基于我国获奖项目南京颐和公馆的分析,探讨建筑遗产保护理论。阐述了建筑遗产在建筑人类学视野下思考的四个问题:一是明确建筑遗产曾经的用途;二是明确其经历的持续演变过程;三是明确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切入点;四是明确与当代利益的冲突,为建筑遗产保护理论提供良好的启示和全新的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一段时间中,由于对建筑遗产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人们对其产生了一些片面认识,以为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总是处于某种程度的矛盾状态中。其实,二者本不是矛盾体,而是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一体两面。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开展遗产保护,是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长期而严峻的挑战。而通过文化遗产"再利用"将其融入城市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恰恰与深厚的东方文化及其建筑传统十分契合。本文试图通过对"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这两个不同但关联度很高的概念的比较分析入手,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为基准,尝试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干预程度进行分级,结合对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获奖作品的分析和借鉴,进一步探析在当下本土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法国遗产保护概念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随着每一次遗产概念的丰富和完善,都有与之相应的法律作为标志,从而逐步形成了当代法国完备的遗产保护制度。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一发展过程的剖析,从中归纳法国遗产保护制度的特征,为我国遗产保护制度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城市,改革开放初期的建筑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章以当代遗产的研究角度,探讨了深圳改革开放初期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评估认定标准,以期通过研究工作对今后深圳当代遗产保护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筑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何在城市高速发展、生活极速变化的当下社会中保护延存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建筑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概念为出发点,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方面重要指导性文件的分析及梳理,进行了关于建筑遗产原真性概念及原真性的层次思考,并探讨了以原真性程度为基础的不同侧重点的建筑遗产保护及再利用方式和影响选择保护及再利用方式的因素。旨在增加建筑遗产保护方式,对当下环境的适用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黎明 《山西建筑》2010,36(26):33-34
基于消费主义文化主导的视野下,人们对于历史及历史建筑保护的误解,对遗产、建筑遗产和遗产保护等概念作出科学分析,通过与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横向比较,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保护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  相似文献   

17.
以建筑遗产概念的内涵演变及其价值的多重性开篇,探讨了我国建筑遗产立法现状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以意大利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理念及立法的发展历程为借鉴,结合我国目前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理念及实践发展现状,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立法提出了分类保护原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涟  左琰 《住宅科技》2022,(3):32-37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档案资料及文献查阅的方式,分析首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中居住类建筑的类型、入选理由、保护主体与流程、保护方针及活化策略,梳理当前保护机制在以上几方面的具体特征;并基于这些特征,反思未来关于近代居住建筑的保护以及可进行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项目组针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老旧工业区更新的国家重大需求,通过系统的技术研发与验证性实践,创新性地提出多尺度、多层次的工业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与城市绿色发展相结合的理论,在规划层面建构遗产保护要素与低碳形态因子结合的空间结构更新优化方法,在建筑层面建立基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建筑加固与绿色低碳改造再利用关键技术,在运营层面研发工业遗产空间环境与产业功能可持续发展适配关键技术,突破了工业遗产充分有效保护与绿色高效利用的技术瓶颈。技术成果直接推广应用于北京、景德镇、重庆、昆明、南昌、铜川等地多项老工业区和工业建筑保护与更新工程,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圣保罗州立艺术博物馆坐落于圣保罗老城区,是一座建于19世纪末的新古典风格建筑,保罗·门德斯·达·洛查1994-1998年间对其进行保护更新设计.文章从遗产自身空间的历史变迁和与所处城市的空间结构变迁两方面解析建筑师的"空间转化"设计策略,不仅解决遗产建筑空间与当代功能以及圣保罗城市空间结构的矛盾,从而实现从"纪念碑的城市"到"城市的纪念碑性"的美学转化.此外,通过建筑师话语与学术思想的分析,文章力图探讨该历史空间更新设计策略背后的理论基础,涉及遗产真实性与"建造道德"概念某种程度上的微妙一致,圣保罗学派史学转向,建筑师对巴西殖民历史遗产的批判性态度以及对一种拉美现代性美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