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电动汽车高压检测回路间的串扰问题,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了高压直流母线电压采集和负极接触器状态检测之间的串扰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之上,列出了电动车高压系统中包含的6路高压检测项,设计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高压检测架构并给出详细的控制流程。该方法有效解决了串扰问题,提高了电压检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液压自动位置控制(APC)系统存在不确定外部干扰的特点,首先建立了液压APC系统的模型,然后根据对象的输入输出信息,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对扰动项进行了观测和补偿,并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一个不依赖于对象模型的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不仅有效地抑制了不确定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同时对受控对象模型参数的变化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降低串扰的不良影响,保证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是工程设计者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对带状电缆的串扰耦合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和应用实例提出了一些抑制串扰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抗扰和反馈控制的电液位置同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液压伺服系统中的非线性和不确定特性,为了改善双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同步性,设计了基于自抗扰和PID反馈补偿控制的电液位置系统,速度环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对速度系统的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进行观测,并加以补偿,实现对速度的控制。并在反馈回路中加入PID控制,提高双侧液压下系统动态同步的品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案能满足被控对象对高精度同步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红外探测器响应串扰导致的图像模糊、图像带有点状或条状串扰等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CNN)降噪器的红外串扰图像复原方法。首先从微观载流子扩散原理出发,揭示红外焦平面阵列串扰产生机理,建立电学串扰数学模型及退化模型。接着根据先验知识,建立DCNN降噪器,并结合基于模型的网络优化策略,自适应地训练出适用于红外焦平面串扰模型的DCNN降噪器,从而将受串扰的红外图像恢复为无串扰红外图像。对实验室实测的某国产红外热像仪红外图像进行了复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快速复原模糊或带有点状串扰的红外图像,相较于其他红外串扰图像复原方法,图像峰值信噪比(PSNR)、图像结构相似性(SSIM)及运行速度均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利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开发了工程装备液压系统参数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诊断液压系统的故障,并给出性能参数测试报告,适用于工程机械、车辆等的液压系统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及工况监测。  相似文献   

7.
抗交串自适应噪声对消系统在管道相关检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洁  杨祥龙 《仪器仪表学报》2000,21(4):431-433,440
管道相关检漏技术通过对泄漏引发的振动信号的处理来完成检漏工作,系统原理和结构都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它有应用的局限性,在强噪声环境下,传感器接收到的包含独立噪声和公共噪声的信号,会导致相关曲线中出现虚假的峰值。为提高该类仪器的抗干扰性能,本文引入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滤波器结构-抗交串自适应噪声对消系统(CTRANC)。在Windows95平台上,我们编制了一个相关检漏软件,其中加入了CTRANC  相似文献   

8.
何庆飞  王汉功  陈小虎 《机械》2008,35(2):64-66,72
利用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构建了液压系统网络化检测系统,该系统实现对液压系统远程宾时数据采集、测试的控制与实时显示、数据分析与存储等功能,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比例阀死区、参数不确定及外部未知扰动等问题,设计了由自抗扰控制器与死区逆补偿构成的串联控制器.首先基于实验辨识构造死区逆模型对死区进行预补偿,然后根据系统特性设计了一阶自抗扰控制器,构造改进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对"总扰动"进行实时估计,并通过非线性控制律给予主动补偿.联合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  相似文献   

10.
动车组屏蔽线缆间串扰特性及其试验验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动车组设备间互连线缆布置密集、线间串扰难以分析的问题,本文对传输线基本理论进行拓展,建立了两类常用屏蔽电缆的串扰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在电磁兼容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实验验证该理论模型;进一步结合动车组实际常用的管状型和编织型屏蔽电缆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屏蔽层两端接匹配负载时,耦合到内芯的串扰小于双端接地的情况;编织屏蔽电缆的内芯串扰明显高于管状屏蔽电缆.  相似文献   

11.
液压驱动单元(Hydraulic drive unit,HDU)是液压驱动型足式机器人常用的关节驱动器,具有集成度高、功率密度大等特性。机器人顶层规划后,需依靠其完成具体动作,实现机器人的行走、对角小跑、奔跑等步态。HDU所受外负载会随机器人腾空相和着地相频繁大幅变化,严重影响系统性能。若HDU具备高性能基于力的阻抗控制,则可有效减小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足地接触时的碰撞力,保证机器人运动的平稳性。为提高基于力的阻抗控制系统的抗外扰动能力,研究一种前馈抗扰控制(Feedforward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FDRC)。介绍HDU基于力的阻抗控制系统及其数学模型,推导其非线性状态空间表达式。针对系统的外扰动推导等价输入矩阵,设计前馈抗扰控制器,并估算伺服阀流量系数。利用HDU性能测试试验台,针对不同工况和典型信号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DRC可大幅提高HDU基于力的阻抗控制系统的抗外扰动能力,且工况适应性良好。该控制方法可降低外扰动对液压驱动型机器人的影响,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利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开发了工程装备液压系统参数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诊断液压系统的故障,并给出性能参数测试报告,适用于工程机械、车辆等的液压系统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及工况监测。  相似文献   

13.
连通限流器与两液压系统间串油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两液压系统间串油的原因,介绍了如何采用连通限流器解决飞机液压系统串油问题,介绍了如何应用气压控制工程理论计算连通限流器主要参数及连通限流器性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阀控液压马达系统受非线性复杂扰动导致流量输出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阶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的液压伺服流量控制方法。基于高阶LADRC理论,提出将ADRC应用于非线性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分析并验证了跟踪微分器的跟踪误差前馈增益具有抑制系统超调的作用。采用跟踪误差前馈与扩张状态观测器扰动反馈相分离的办法,提出一种针对复杂非线性三阶被控系统的改进的三阶LADRC算法。最后验证了该算法对一类大范围复杂不确定性液压伺服系统具有较PID更强的扰动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翻车机液压系统的应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型转子式翻车机和侧倾式翻车机均采用了液压压车装置,该文在介绍其结构组成的前提下,论述各液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制造业水平及规模显著提升,相关的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也越来越广泛.在大量的工业生产及物流运输中,各类型叉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运输工具,负责原料的运输以及相关的装卸搬运任务,使用频繁且涉及人员安全,是特种设备管理中重要的一类.无论何种型式的叉车,作业的过程中,都需要液压平衡系统有合理的温...  相似文献   

17.
针对液压机械传动装置(Hydraulic 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MCVT)在阶跃负载扰动、变速器输入转速扰动的影响下所引起的输出转速波动问题,以分矩汇速式液压机械传动装置中的泵-马达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系统稳速输出为控制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补偿的模糊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ADRC)方法。该方法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自抗扰控制中的非线性误差反馈系数进行在线整定,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O)对系统总扰动进行实时观测,并通过前馈控制调节电-液比例阀阀芯位移来补偿变量泵斜盘摆角,最终实现HMCVT稳速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D控制,采用模糊自抗扰控制的液压机械传动装置在外负载和输入转速突变时,变量泵斜盘抖振幅度更小,系统稳速输出响应时间更短,抗扰动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黄守宁 《装备制造技术》2007,(7):121-122,124
介绍了电磁耦合的基本原理,定性地分析了串扰的形成机理,重点分析了串扰的主要因素即后向串扰,给出了串扰的估算公式,阐述了PCB设计中解决串扰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赵波  李博 《衡器》2012,41(1):36-37,49
本文针对电子计价秤产品电磁兼容性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由于外接显示装置带来的串扰问题,分析了由于扁平带状线共阻抗耦合带来的串扰问题,进行了实例应用,并提出增加附加返回线路降低串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CST软件对城轨车辆多根电缆并行走线进行仿真及分析,分析了四线共面和长方体布线形式以及四线中不同的电流方向对敏感电缆中串扰电压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发现,改变布线形式以及电流流向能够显著降低敏感电缆中的串扰电平,为工程实际提供了一种易于实现的低串扰布线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