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华  舒燕 《毛纺科技》2023,(4):133-134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和地区纺织行业逐渐兴起,我国对纺织工业的发展也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当前,我国正由全球纺织制造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纺织行业正处于技术创新必须引领、产品质量必须优先的关键时期。由赵宏、曹明福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5年9月出版的《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涵盖了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内容,是我国首本关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教材,是系统研究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含义、基本状况,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以湖北"杨楼子榨坊榨油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为例,探讨了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措施。认为生产性保护可激发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是积极、有效的保护传承方式,应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有利其代代相传为原则。应注重传承方式创新,以技术与知识的传承为重点,突出产品的个性与差异,着重体现人而非机器的价值,需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泛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策层面、实施层面、科研层面的现状,文章从传承体系、保护体系、人文思想体系、普及体系和传播渠道的五个维度提出了我国饮食类非遗保护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自《新媒体环境下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研究立项》以来,项目组成员走访、调研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情况,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护程度受到了极大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的重要结晶,在保护的过程中对其传承发展也是当下及未来一项重要的工作。香云纱作为非物质为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如何利用正确的推广方式对其加以传承,是香云纱作为非物质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面临着衰退和消亡。机织产品设计是高等院校纺织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涵盖了纺纱、织造、染整等多种纺织技术,因此,可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机织产品设计的课堂,使其成为有效保护和传承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7.
正怎样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制作工艺?最近,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推出一档大型人文纪实专题节目———《发现中国》,其中详细介绍了雅安金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我国手工软包皮拖鞋第四代传承人孙泽慧对雅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雅安皮拖鞋进行传承和保护的故事。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重  相似文献   

8.
Information     
《中国烹饪》2009,(9):3-3
全国餐饮业非遗研讨会在京召开 日前,由中国烹饪协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餐饮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烹饪协会苏秋成会长指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文化精髓的记录,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推动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入、科学、扎实地开展。与会专家以及北京世纪谭府酒店、东来顺、全聚德、便宜坊、河南长垣厨师之乡、宫春集团等企业代表就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研讨会得到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呼和浩特烧麦为例,通过访谈与观察法探析消费者视角下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发现,消费者在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常消费中实现持续生产,在消费偏好中实现创新发展,在社交消费中实现文化生产,在代际惯习中实现记忆生产,在仪式消费中实现文化认同,最终助力其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幸福指数反而下降,由此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弘扬民族特色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就成为当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却存在“重保护不重开发、重传承不重发展”的思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途径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幸福指数反而下降,由此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弘扬民族特色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就成为当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却存在"重保护不重开发、重传承不重发展"的思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途径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2.
"五芳斋裹粽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粽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传统手工类的"五芳斋裹粽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五芳斋裹粽技艺的保护方式和传承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建立裹粽技艺文化展示区、依靠节日庆典活动、高校文化教育传承、数字化保护等方式来来推动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的宝贵遗产,当前山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深入剖析山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保护与传承路径的构建策略。山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包括:传承培训和传承人认定、技术手段的应用、社会参与与共建共享、文化旅游与教育推广、风险评估与紧急保护六大板块,69条具体条目,为山西省体育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具体的实施路径,也为其他地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不仅要在文化旅游中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而且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随着时代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再是以保守、封闭的形式进行保护,而是努力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文化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活态传承体系。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为例,通过分析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古歌在文化旅游中的传承现状和问题,从苗族古歌文化认同、保护性开发、完善活态传承体系三个方面,对苗族古歌在文化旅游中的活态传承进行了思考,最终达到苗族古歌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丝绸》2015,(10)
资源是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为了充分利用与纺织类非遗关联的各类资源开展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首先简述了纺织类非遗资源整合的意义,接着从文化部公布的共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挑选出了纺织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且根据纺织类非遗的工艺过程和物质载体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类。最终建立了由初级原料类、服用面辅料类、印染类、刺绣类和民族服饰类非遗作为五大资源系统的资源链;以纺织类非遗为纽带,以中国七大区域内的非遗组织为要素构建了区域文化圈,以纺织类非遗传承人为核心建立了传承人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6.
安妮  陈雁  毋岚萍  张凯茜 《丝绸》2015,(10):56-62
资源是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为了充分利用与纺织类非遗关联的各类资源开展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首先简述了纺织类非遗资源整合的意义,接着从文化部公布的共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挑选出了纺织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且根据纺织类非遗的工艺过程和物质载体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类。最终建立了由初级原料类、服用面辅料类、印染类、刺绣类和民族服饰类非遗作为五大资源系统的资源链;以纺织类非遗为纽带,以中国七大区域内的非遗组织为要素构建了区域文化圈,以纺织类非遗传承人为核心建立了传承人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巨大的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精神追求作为生活的重心,审美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价值观都深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也常常被我们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经过多年发展而传承下来的,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对我国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我们过往共同奋斗的宝贵经历。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国家都已经采取了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宣传,希望这种民族文化能得到传承。新时代下我国也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但效果并不明显,很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具体包括的内容都缺乏认知,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很多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教学,培养非物质文化的专业人才,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目前在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也导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展甚微。为了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国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得到更有效的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也必将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18.
《广西轻工业》2019,(5):75-76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增多,运用多种手段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数字采集技术、存储技术、遥感技术和空间建模技术的发展,为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相应的现实基础与平台。本文主要探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构建起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空间,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食品》2023,(3):41-42
<正>日前,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加强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方面,《通知》提出,一是加强老字号文物保护利用。深化老字号文物历史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发挥老字号文物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对符合条件的老字号遗存及时进行文物认定和定级,提升老字号文物保护级别。二是传承老字号传统工艺。加强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动,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传统工艺纳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传承人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日益增强,与此同时,相关的机构也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从国家到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得到了多方的大力支持,但与此同时的是,还有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缓慢或渐渐失传,而蒙古皮画作为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