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俊  杨敬一  徐心茹 《现代化工》2013,33(1):52-54,56
针对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开展电絮凝技术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以及电解时间等因素对污水除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7 mA/cm2,电解时间为20 min,极板间距为2 cm时,含油污水脱油率达到92%。在优化条件下研究了污水含油量和水质矿化度对电絮凝除油效果的影响,初始油质量浓度越低,处理后污水含油量越少;污水矿化度越大,脱油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絮凝法对渭北油田污水进行处理,用铝极板作为组合电极,考察了电流强度、极板间距以及电解时间等因素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强度为1.5A、电解时间为10min、极板间距为6cm时,油田污水的浊度显著降低,去浊率达到95%,除油率为97%,并且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絮凝—电解耦合技术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研究了电絮凝过程中电流密度、电絮凝时间、污水盐度、极板间距、污水初始pH等因素对船舶生活污水COD去除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自制Ti/SnO2-Sb2O3/β-PbO2-La电极深度电解处理电絮凝后的污水,并对电解过程中的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最佳电絮凝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到64%;在随后的电解深度处理过程中,当电流密度为0.06 A/cm2、电解时间为180 min时,COD总去除率为93%。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絮凝法处理乳胶漆废水,考察了初始水质、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乳胶漆废水与生活污水体积比为1∶3、电流密度5 m A/cm2、极板间距为10 mm、反应时间6 min时,处理效果最好。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88.06%,悬浮物(SS)的去除率99.77%,可生化性(BOD/COD)由0.02提高到0.65,满足后续生化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絮凝工艺处理石油裂化催化剂生产废水,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流密度、p H、极板间距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参数(初始p H=9.0,极板间距为1.5 cm,电流密度为25 m A/cm~2,电解时间为25 min)条件下,废水经电絮凝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30%以上。电絮凝主要成本为铝阳极损耗,为0.093 5kg/m~3,占总处理成本的59.57%。电絮凝法可实现对石油裂化催化剂生产废水的预处理,减轻后续生物处理单元的负荷。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铝极板,利用电絮凝法对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处理,以氨氮、总磷和COD的去除率等为指标,通过探索电解时间、极板间距、电流密度、pH值等参数的单因素影响分析,研究各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实验表明,采用双铝极板电絮凝法深度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可有效的去除氨氮、总磷和COD。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化-起泡-沉降-碳化的方法制备了三维多孔泡沫炭,该材料开孔率高、水体透过性好、导电性优越,相比相同反应条件下的二维传统Ti/IrO2-RuO2电极,该材料对氨氮的去除率更高,能耗更低;以三维多孔泡沫炭为阳极电催化氧化去除高氨氮制碱废水,考察了电流密度、强制搅拌和极板间距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电流密度、强制搅拌和减少极板间距均有利于提升电催化氧化氨氮的去除率。综合考虑废水处理效果和能耗确定适宜条件为:极板间距为1 cm,强制搅拌,电流密度为20 mA/cm2,电解时间为6 h,此时氨氮的去除率为96%,能耗为31.25 kW·h/m3,三维多孔泡沫炭电极能有效实现电催化氧化高氨氮制碱废水的氨氮去除。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歇式电絮凝装置,以铁铝为复合电极,考察氯化物浓度、电流密度、极板间距以及pH对电絮凝去除地下水中砷、锰、氟三类污染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物浓度变化对锰和砷的去除几乎没影响,但浓度过高会阻碍电絮凝除氟过程的进行;反应初期随pH和电流密度增加,目标污染物去除率增大,随极板间距增大,目标污染物去除率减小,反应后期恰恰相反;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即电流密度3 mA/cm~2,电解时间25 min,极板间距2.0 cm,初始pH 6.0条件下,砷、锰、氟的去除率分别为99.75%、100.00%、69.84%。  相似文献   

9.
针对油田乳化液的水质特性,用电絮凝方法对配制的含油污水进行动态试验研究。基于自主设计的新型电絮凝装置,首先开展了电流密度和处理流量对新型电絮凝装置处理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和处理流量的减小,除油率和除浊率升高。其次,在新型电絮凝装置中增加了斜管装置,发现除油率提高了2%~3%。最后,分析了耗铝量和耗电量,发现电流密度为95.24 A/m2,处理流量为20 L/h时,装置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针对难处理的含油污水,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BC)为单体,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疏水缔合型阳离子聚合物P(AM-DBC),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单体质量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P(AM-DBC)分子质量和转化率的影响,并将P(AM-DBC)应用于辽河油田含油污水的絮凝实验,结果表明P(AM-DBC)阳离子度约为9%、相对分子质量为400万左右时絮凝效果最佳,投加量为20 mg/L时除油率达到97%,浊度去除率为95%。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含磷工业废水中的磷含量,采用电絮凝结合活性焦曝气技术处理含磷废水。考察通电时间、极板间距、电流密度、活性焦用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活性焦和曝气环节可使电絮凝除磷效果有较大提高,在通电时间为40 min,极板间距为4 cm,电流密度为20 A/m2,活性焦质量浓度为0.45 g/L,曝气时间为40 min的最优试验条件时,除磷率可达到89.19%。  相似文献   

12.
以铁片为电极极板,采用电絮凝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考察了通电时间、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等因素对Cr(VI)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通电时间为30min、pH值为4.0~6.0、电流密度为100A/m~2、极板间距为3cm的条件下,Cr(VI)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3.
房平  邵瑞华 《广东化工》2014,(8):187-188
通过采用电絮凝法处理煤化工企业的废水,研究了电流密度,Cl离子浓度,初始pH,极板间距等因素对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极板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且在中性和弱碱性,一定氯离子浓度环境下氨氮去除效果较好。本实验的最佳参数为pH 7.0,电流密度为60 mA/cm2,极板间距为1.0 cm,氯离子浓度为0.7 mol/L。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电絮凝法用于洗煤废水处理。在连续流的运行条件下,研究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极板间距和数量、电流以及进水浓度等因素对电絮凝处理废水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15 min、极板间距1 cm和极板数量24块、电流为15 A以及pH=7.5条件下,能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进水悬浮固体(SS)为300 mg/L时,SS去除率达85%以上,出水SS为40 mg/L、浊度为2.2 NTU。  相似文献   

15.
张欣  张丽 《无机盐工业》2021,53(8):87-90
为了探讨电絮凝法对钢铁厂镀镉废水的处理效果,先对铝铁电极活化预处理后,采用电絮凝法原理对镀镉废水中的镉离子去除净化。系统地分析了铝电极的极化效应,对影响絮凝体的平均粒径、含量、镉离子去除率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最佳电解时间为70 min,此时絮凝体平均粒径为54 μm,含量为3.80 g/L。铝铁电极的阳极极化效应强于阴极极化效应。当起始pH=4.0、极板间距为20 mm、极板电压为5 V、电流密度为30 mA/cm2时,Cd2+初级去除率达到96.8%,三级去除率超过99.9%,废水中Cd2+含量达到国家现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电絮凝法通过铝铁电极处理镀镉废水的实验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6.
采用钌铱镀层钛电极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电Fenton法处理实际染料废水,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考察电极材料、电解时间、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 H值、硫酸亚铁投加量、曝气量和搅拌速度等参数对染料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当电解时间为2 h,电流密度为1.2 A/mm2,极板间距为2.5 cm,p H值为2.5,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5 g/L,曝气量为2 L/min,搅拌速度为1000 r/min,COD去除率达到47.84%。对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 H值、硫酸亚铁投加量设计正交实验,极板间距、p H和硫酸亚铁投加量对电Fenton体系去除率的影响显著,电流密度对去除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铝极板电絮凝法处理煤气化灰水废水,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对煤气化废水的悬浮物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文中考察了静置时间﹑反应时间﹑电流强度﹑极板间距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静置10 min,反应时间6 min,电流强度20 A,极板间距10 mm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后浊度为27.7 NTU,悬浮物去除率达到89.5%,电耗1.10 kW/m~3。电絮凝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能耗较低,自动化程度高的污水处理法,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炼油厂焦化含油废水的特点,开展了三维电极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研究,对处理时间、电压、活性炭填充量、极板间距及曝气量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优化,再通过处理前后水样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的对比分析以及GC-MS联用分析等,进一步评价三维电极对废水的净化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维电极处理焦化含油废水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180 min、电解电压30 V、活性炭填充量500 g、极板间距6 cm、曝气量1 L/min,此时除油率可达到96.73%.三维电极对焦化含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基本实现了焦化含油废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含磷废水,考察反应时间、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废水初始pH值、电导率以及曝气速率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浓度为10mg/L的模拟含磷废水,当反应时间为30min、极板间距为1cm、电流密度为2.54mA/cm~2、废水初始pH值为7、电导率为150us/cm时,磷的去除效果达到最佳,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在此条件下对反应进行曝气,当曝气速率为0.125L/(L·min)时,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4%,说明曝气有利于除磷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采用脉冲电絮凝法处理化学镀镍漂洗水。分别将铁片和镍片作为阳极和阴极。研究了初始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反应时间对镍离子的去除率和铁离子的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起始pH值7、电流密度0.8A/m~2、极板间距3cm、反应时间30min的条件下,镍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9%,并且铁离子的质量浓度低于0.2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