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发酵食品豆豉的生产技术,介绍了毛霉型豆豉、曲霉型豆豉和细菌型豆豉等3种豆豉的原料、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产品特点,同时还介绍了利用曲霉型豆豉生产豉油的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产品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己烷提取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粗脂肪,通过氢氧化钾-甲醇和硫酸-甲醇对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分析脂肪酸组成,用外标法对脂肪酸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均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2种,以亚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干基计)从高到低依次是毛霉型豆豉(23.52 g/100 g)、大豆(16.51 g/100 g)、细菌型豆豉(15.35 g/100 g)、曲霉型豆豉(7.00 g/100 g)。大豆经毛霉发酵成豆豉后,其主要脂肪酸含量得到提高,而经细菌和曲霉发酵成豆豉后,主要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熟化黄豆分别接种毛霉(总状毛霉)、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曲霉(米曲霉),经不同发酵工艺形成三种不同类型的豆豉,研究三种不同菌种接种发酵处理对豆豉中游离脂肪酸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熟化黄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曲霉型豆豉分别鉴定出9种、11种、9种、8种游离脂肪酸;四种样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毛霉型豆豉(3 736.3 mg/100 g)>熟化黄豆(1 911.16 mg/100 g)>细菌型豆豉(1 421.02 mg/100 g)>曲霉型豆豉(924.55 mg/100 g),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毛霉型豆豉(2 087.51 mg/100 g)>熟化黄豆(1 065.53 mg/100 g)>细菌型豆豉(731.17 mg/100 g)>曲霉型豆豉(478.64 mg/100 g)。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菌种发酵的豆豉游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毛霉型和曲霉型豆豉的挥发性组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曲霉型和毛霉型豆豉中分别检出了52种和58种挥发性组分,毛霉型豆豉的酯类、酸类、醛类、醇类、酮类、酚类和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曲霉型豆豉。特征风味化合物OAV轮廓分析的结果表明,毛霉型豆豉中9-十八碳烯酸乙酯、亚油酸乙酯、3-甲基丁酸、苯甲醛、苯乙醛、1-辛烯-3-醇和2-甲氧基苯酚的OAV高于曲霉型豆豉。结合各物质的香气分析,表明毛霉型豆豉可能有更强烈的酸味、甜香味、玫瑰花香味、蘑菇香味和烟熏味。  相似文献   

5.
曲霉型(浏阳)豆豉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要的介绍了曲霉型(浏阳)豆豉的基本制作方法和产品的质量标准,并对浏阳豆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就浏阳豆豉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豆豉按生产菌种的不同可分为米曲霉型、毛霉型和细菌型三种。米曲霉型豆豉制作的最详尽的记载要数北魏的《齐民要术》。据其中《作豉法第七十二》介绍:豆豉制作的原料处理采用水煮法,制曲采用天然发黄子,认为发黄子的最好时节为四月、五月,七月二十以后到八月是中等时节,而夏季太热,温度不易调节。元朝时,改煮豆为蒸豆,以后直到纯种米曲霉的应用,才有一部分人将天然发黄子改  相似文献   

7.
豆豉作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制品之一,自古以来就具有食用和药用两大用途。以产多糖量为检测终点,对豆豉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对显著影响多糖产量的3个因素:发酵时间、发酵温度、pH值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各自较好的水平,再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豆豉产多糖的发酵条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发酵时间为8天,发酵温度为55℃,pH值为5,此条件下进行发酵,得到曲霉型豆豉中多糖含量为1.87%,且发酵时间对曲霉型豆豉中多糖含量大小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温度对曲霉型豆豉多糖含量大小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用水浸提和树脂精制曲霉型豆豉类黑精。实验结果表明:水浸提法粗提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8h,提取级数为二级;大孔树脂精制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流速为1.5mL/min;在室温和解吸流速为1.5mL/min的条件下,以60%乙醇作为解吸剂时洗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豆豉发酵中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根霉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在制曲及后发酵过程中主次要微生物的分布、所含酶系及成品中不同的风味物质,并分析了不同豆豉中的主次要发酵微生物群系与其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豆豉既是重要的烹调用品,又是广大群众喜爱的佐餐佳品。目前国内外豆豉生产主要有米曲霉型、细菌型、根霉型、脉孢菌型和毛霉型五大类。这些产品多数都属于自然发酵生产,产品风味各异,其中毛霉型豆豉仅有我国四川生产,以潼川豆豉和永川豆豉为代表,其特点是酱香浓郁、味鲜化渣、油润散籽、颗粒完整。由于毛霉豆豉采用开放式自然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11.
数典忘祖说豆豉(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豉的种类很多,隋唐时代有咸豉与淡豉之分。成品中含有食盐的叫咸豉,不含食盐的叫淡豉。元朝时又分为在豆豉中加入调味辅料的调味豆豉,和不加调味辅料的素豆豉两类。如元朝鲁元善《农桑衣食摘要》中的做豉法,明朝高濂《遵生八笺》中的“配盐瓜菽”、“酒豆豉方”等,现在贵州的麻辣豆豉均属此类。按豆豉中水分含量的高低,可分为于豆豉与水豆豉两种。于豆豉多产于南方,豉粒松散完整,油润光亮;水豆豉发酵时加水分较多,产品含水量较高,豉粒柔软粘连。按参与制曲主要微生物的不同,可分为米曲霉型、毛霉型、根霉型、细菌型四类。利用米曲霉酿造豆豉,是我国最早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四川豆豉生产工艺的调查分析与改进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豆豉主要有毛霉型豆豉和米曲霉型豆豉两大类.毛霉型豆豉生产历史悠久,品位高,产量大,驰名中外.米曲霉型豆豉生产时间短,产量较小,品位虽次于毛霉型豆豉,但有味鲜、生产周期短、不受季节限制、易于管理特点.为了总结经验,提高产品质量,科学合理地发展四川豆豉的生产,我所在成都市酿造公司的支持下,于1982年10月至1983年2月先后到毛霉型豆豉的主要生产工厂:三台县酿造厂.永川县酿造厂、成都市宏发长酿造厂、成都市口同嗜酿造厂以及生产米曲霉型豆瞍的成都市调味品研究所附属工厂等进行调查.通过访问老工人、召开技术人员座谈会和现场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选用米曲霉、少孢根霉和雅致放射毛霉进行纯种前酵制作豆豉,分别选取36、48、60h和72h4个前酵时间的豆豉曲进行后酵,比较前酵时间不同的3种霉菌型豆豉的品质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米曲霉型豆豉感官品质和理化特性最好,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高;前酵72h的3种霉菌型豆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高于其他前酵时间的豆豉。综合来看,前酵时间为60、72h的米曲霉型豆豉的品质和降血糖功能性最佳。  相似文献   

14.
曲霉型豆豉发酵过程中的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埃及曲霉Y20为发酵菌株生产豆豉,对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有机酸和异黄酮等风味成分和功能性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自然发酵产品作对照,对纯种发酵豆豉的品质进行评价,以考察Y20纯种发酵生产曲霉型豆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曲霉型豆豉发酵中细菌群落的演替规律,探究细菌菌群演替与发酵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测定豆豉发酵中主要理化指标,依托高通量测序及统计分析揭示曲霉型豆豉发酵中细菌群落组成和演替规律,并就发酵环境变化与细菌群落演替间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豆豉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总量、pH值、还原糖含量、总醇含量和水分含量逐渐减少,总酸含量升高;温度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物种注释及多样性分析发现,葡萄球菌属是整个发酵过程的核心菌属,相对丰度为24.16%~85.97%;细菌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均匀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各阶段群落的均匀度均具显著差异(P<0.05)。环境因子关联分析表明,发酵环境可影响曲霉型豆豉细菌群落的演替,其中还原糖含量、温度和pH值三者是推动曲霉型豆豉细菌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考虑到实际生产条件,温度可能是未来豆豉工业化生产的人为控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土家豆豉中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两种不同发酵类型的土家豆豉的微生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型的土家豆豉以长杆菌、短杆菌杆菌属的细菌为主;霉菌型的土家豆豉有毛霉、根霉、曲霉和青霉四种类型,随着培养基和温度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测定毛霉型豆豉与曲霉型豆豉的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毛霉型豆豉与曲霉型豆豉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有88种和68种,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醇类、酸类和酚类,两种豆豉中相同的物质有14种。毛霉型豆豉的主体香气物质是4-羟基-2-丁酮、乙肼、乙酸乙酯、苯乙醛、棕榈酸乙酯、甲基麦芽酚、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6-甲氧基-4,5-嘧啶二胺、苯甲醛、己酸乙烯基酯、2-乙酰基吡咯和1-辛烯-3-醇。曲霉型豆豉的主体香气物质是冰乙酸、2-甲基丁醛、2,5-二甲基吡嗪、2-亚甲基-甲基环丙烷羧酸、苯甲醛、2-氨基-5-甲基苯甲酸、(R,R)-2,3-丁二醇、苯乙醛、甲基麦芽酚和2,3,5-三甲基吡嗪。  相似文献   

18.
大孔树脂对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精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健  黄占旺  史杰  帅明 《食品科学》2007,28(4):156-159
研究了大孔树脂吸附和解吸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大孔树脂精制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最佳条件为:X-5树脂对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吸附效果最好;X-5树脂在类黑精溶液pH为6,浓度为30.12mg/ml,吸附流速为1.5ml/min时吸附能力较强;在室温(20℃)解吸流速为1.5ml/min的条件下,以60%乙醇作为解吸剂时洗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细菌型豆豉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豉是一种以黑豆、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传统调味豆制品。根据制曲发酵时参与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毛霉型、曲霉型、细菌型和脉胞菌型。有关研究表明细菌型豆豉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蛋白酶、淀粉酶、纤溶酶、活性肽、异黄酮、低聚糖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调理肠胃、预防骨质疏松、防癌、溶栓等保健功效。详述了细菌型豆豉在生产工艺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细菌型豆豉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细菌型豆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豆豉是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传统发酵副食品,根据制曲发酵时参与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分为毛霉型、曲霉型、细菌型以及脉胞菌型。该文综述了细菌型豆豉的营养价值、功能成分和发酵菌种,并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