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尤其是高烈度地震的发生,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超设防烈度下的受力性能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很大一部分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是因为柱端先于梁端出现塑性铰,而这会引起结构的整体倒塌,本文分析了强震下强柱弱梁不能实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强柱弱梁"的实现,实际设计中梁端截面实际配筋量和现浇楼板是结构设计实现"强柱弱梁"的关键因素。本文除了分析"强柱弱梁"影响因素外,还详细分析结构设计中常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结构设计建议,同时分析出结构设计中实现"强柱弱梁"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下式矩形泵房是一种常见的给排水构筑物,埋深较大时下部结构受力较大。分析案例工程,结果表明,大埋深地下式矩形泵房壁板设置扶壁柱较为合理,壁板内力计算时应考虑扶壁柱和壁板的实际刚度;比选了底板设计采用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结构方案,梁板式方案可有效减小底板内力,减少材料用量,节约造价。大埋深地下式矩形泵房通过三维整体有限元计算和优化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4.
对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竖向加劲肋式节点建立了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单调加载下节点的受力性能,较为精确地分析了节点区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由有限元模型所得的位移曲线与试验所得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骨架曲线相符,由有限元模型所得的应变分布和发展规律与试验结果一致;竖向加劲肋式节点的梁端弯矩一部分通过竖向加劲肋传递给柱钢管腹板和核心混凝土,另一部分梁端弯矩由梁端翼缘直接传递给柱钢管翼缘和核心混凝土;节点的破坏模式为梁翼缘变截面最窄处形成塑性铰,最终梁受压翼缘出现严重的局部屈曲,而柱钢管和竖向加劲肋均在弹性范围内工作,很好地实现了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原则;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性能符合斜压杆受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值仿真分析方法,针对某航天器结构中的十字梁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依据结构承载特点,优化了传力路径,合理地设计了加强区域以及铺层顺序,并采用复合材料整体铺设成型工艺制备了试验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十字梁结构重量由699 g降低到436 g,减重达37.6%,在6000 N压缩载荷作用下的最大变形由0.33 mm降低到0.19 mm,满足其刚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安晓鹏  李清海  武斌 《硅酸盐通报》2020,39(11):3399-340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国内外已有广泛的应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是装配式结构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普通纤维增强混凝土、超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裂缝和破坏形式、刚度退化和耗能等特性.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接预制混凝土构件均能提高装配式结构的承载力,避免梁-柱节点核心区发生剪切破坏,在梁端形成塑性铰,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需求;普通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的破坏仍较明显;超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整体延性增大,且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承载力和刚度退化速率较小;超高性能混凝土连接较大程度缩短连接处钢筋搭接和现浇段长度.  相似文献   

7.
以剪跨比、配筋率和轴压比为研究变量,对7根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VA-FRCC)中长柱(以下简称PVA-FRCC柱)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试件的裂缝形态、变形、耗能和抗损伤能力。结果表明:PVA-FRCC柱具有优良的裂缝控制能力和卸载后裂缝闭合能力;PVA-FRCC具有较好的延性、较强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其弹塑性极限位移角最大可达1/13;剪跨比较大的试件虽承载力较低,但由于PVA纤维的增韧作用,试件达到峰值荷载后具有优良的耐受变形能力和抗损伤能力;当配筋率提高时,柱的承载力、变形和抗损伤能力均提高;增大的轴压比明显降低了试件的变形、耗能和抗损伤能力。当PVA纤维体积分数为1%时,具有较小轴压比和适中剪跨比与配筋率的PVA-FRCC柱综合性能最优。本文提出的改进Park-Ang损伤模型符合边界条件,且反映的损伤发展趋势与试验现象相符,可较好地评价PVA-FRCC柱的损伤状况。  相似文献   

8.
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称为连梁。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因此,高层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设计时,即使采取了降低连梁内力的各种措施,仍无法使连梁的截面设计符合要求。由于设计规范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因此,设计时感到无所适丛。而设计、构造不当将会造成结构在抵抗水平力时的强度、刚度不符合要求,进而影响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本文将讨论高层建筑剪力墙中连梁设计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一端与墙相连,一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可以看成是连梁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长宽比对自密实自应力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制作三根不同长宽比的试件,并分别从试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及刚度退化来综合分析自密实自应力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角部焊缝过早的撕裂是导致试件承载力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今后工程应用中,应特别重视对角焊缝质量的保证;随着试件长宽比的增加,滞回曲线的饱满程度有所减小,说明试件长宽比越大,在试验过程中越容易受剪力或滑移的影响;随着试件长宽比的增加,最大水平承载力提高,其中试件ZJGC-2较ZJGC-1提高约7%,ZJGC-3较ZJGC-1提高了近17%,极限位移则有所减小,长宽比越大,对应试件的骨架曲线后期下降段越明显;随着试件长宽比的增加,对应的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均有下降的趋势,刚度退化越来越明显.由试件破坏形态可以发现,长宽比大的试件首先出现角焊缝撕裂现象,进而使试件承载力和刚度急剧降低,因此为保障自密实自应力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位移延性及抗震性能,需对结构的长宽比做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开元寺-天王殿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单檐歇山唐式建筑,通过屋架体系设托梁-立柱的传统结构模型1与横向折梁受力的结构模型2,分析两个模型的周期比、最大层间位移角、配筋值等指标,结果表明按照模型2来设计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给今后类似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考虑到屋面弦梁、枋梁空间交错,处于不同标高,使用YJK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弹性时程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满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能够达到“三水准”抗震设防性能的能力,不需要采用地震力放大系数;通过在动力弹塑性下的损伤分析,提出结构易损伤的部位。对天王殿结构在实际中存在的抗震不利部位,如场地抗震不利、室内外大高差、屋面交错节点、收分柱等,提出了有效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水泥工厂中一跨度为36m、宽度为3600mm的钢结构栈桥为研究对象,从线弹性和非线性两个角度对其整体结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考虑栈桥及皮带输送系统自重、皮带廊动荷载、活荷载、灰荷载、风荷载、温度作用、地震作用等工况,非线性分析时还考虑了初始缺陷。分析结果表明:设计荷载下,栈桥整体处于线弹性受力阶段,整体挠度约39.40 mm,远小于规范限值,栈桥杆件内力和支座反力均满足规范要求;栈桥进入弹塑性后,第一阶模态表现为:跨中附近单侧桁架平面外和竖向的综合弯扭失稳,结构达到极限状态时,呈现出单侧刚度小、承担荷载更多、支座反力更大的特点;典型连接节点采用螺栓拼接节点,以等强连接为原则,各节点受力合理、构造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李子东 《粘接》2008,29(2):18
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研制的YDS高渗透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在广西龙滩水电站F60断层的补强工程中获得成功应用。YDS系列高渗透性化学灌浆材料是在该所的专利产品“中化-798”应用基础上开发出的第3代产品,可用于渗透性极差的软弱基础和不合格混凝土的固结补强。也适用于混凝土微细裂缝的处理、低渗透性软弱基础的原位加固补强、混凝土屋顶的防渗漏、各种材质管道及其与混凝土接触面的防渗漏、混凝土梁/柱裂缝的修复补强等,应用效果良好,比“中化-798”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目前YDS灌浆材料已在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金锡祥  刘金成 《氮肥技术》2003,24(1):19-23,36
论述了变换反应的“零汽耗”概念,并据此分析了降低变换反应过程蒸汽消耗的有效途径。介绍了“中-低-低”变换工艺的设计思想,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使用效果以及“中-低-低”工艺若与JR型合成塔内件相结合可以实现“准零汽耗”。  相似文献   

14.
晨光化工研究院作为原国家经贸委所属242家转制科研事业单位之一,1999年7月转制为科技先导型企业。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观念,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以创新“四项机制”,实现“四个对接”为抓手,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六国化工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综合治理、保障平安”这一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好200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普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知识,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保障安全生产,提升企业形象,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久易农业基于责任关怀基本准则,围绕“安全是底线、环保是红线、责任是无线、创新是前线、生产是主线”的“五线谱”,持续深入践行责任关怀管理体系,旨在为企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宋艳玲 《广州化工》2022,(16):216-218
通过“课程思政”的提出,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整体框架设计、基本思路和建设的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与专业发展的素质目标,同时对形成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对高职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化工节能思索与“九五”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节约能源是化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评述了“九五”期间化学工业在重点耗能行业合成氨、烧碱、电石等生产过程采取的节能措施及应达到的能耗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工艺功能需求,转运站经常为单跨结构,高度有时会超过24 m,相关规范指出该类结构不宜采用单跨结构。由于抗震冗余度较小,按规范本意宜增设支撑或剪力墙形成双重抗侧力体系,以此提高结构耗能能力,否则应进行充分的抗震性能分析。在案例工程中,采用PKPM软件对单跨高层转运站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和弹性时程分析,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以及“中震不屈服”性能化设计,结果表明:单跨高层转运站质量小、周期长、地震作用小,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要求;在设防地震作用下,薄弱部位的变形满足“轻微损坏”的性能目标;整个结构能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可以不设置支撑或剪力墙。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创建“双线交融”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并以“自动驾驶汽车感知系统装调与测试”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践应用,实现了课程思政要素与课程内容隐性融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根据此模式研究提炼的课程思政着力点、教学方法、红色资源库、线上思政资源、学生能力发展观察量表等,均可复制推广到本专业其他课程及同类院校相关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同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