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束流分布在线测量系统的任务是完成注入线上法拉第筒处的束流径向分布测量,主要用于诊断束斑大小和形状,为离子源束流指标测试、束流引出做好准备工作。同时调束试验中,利用束流分布在线测量系统可判断束流中负氢离子束的径向分布,为离子源的调试、试验提供1种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2.
向伟  Sp 《核技术》2006,29(2):97-101
为了引出更高强度、更高亮度的铀离子束,以满足重离子研究中心(Gesellschaft für SchwerionenforschungmbH,GSI)重离子同步加速器的需求,本文用三维的计算机程序KOBRA3-INP对金属真空弧离子源(Metalvapor vacuum arcion source,MEVVA)引出强流铀离子束在引出系统和后加速系统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离子源发射束流密度对引出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束流损失主要发生在引出系统和后加速系统之间的漂移区;在假设漂移区束流被空间电荷中和的情况下,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在发射束流密度为180-230 mA/cm2范围内,经后加速的束流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100MeV强流回旋加速器要求引出质子束流强达到200μA,并计划提供脉冲束流。为达到高的平均流强,并具有提供脉冲束的能力,轴向注入系统的设计有两种方案,即对应于1#和2#注入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正在研制的100MeV强流负氢回旋加速器采用剥离引出的方式引出能量为75~100MeV的强流质子束。剥离引出系统采用双内杆对称剥离引出方式,可在对称两个方向分别为各终端引出束流。剥离靶作为剥离引出系统的最为关键的设备,也是最为复杂的设备。  相似文献   

5.
上海质子治疗装置束流输运系统物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雪非  张满洲  李浩虎 《核技术》2011,34(5):381-385
介绍上海质子治疗装置束流输运系统的设计.输运系统将主环引出的能量为70-250 MeV的质子束送入不同治疗室,并实现所需的束斑形状.匹配主要考虑共振慢引出造成的相空间畸形和治疗计划对束流形态的要求,通过TRANSPORT程序进行匹配,得到了输运系统的磁聚焦结构和线性光学参数曲线图.通过模拟发现,该设计有较大的灵活性,能...  相似文献   

6.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项目中,由我院承担研制的强流RFQ注入系统包括ECR强流离子源及束流低能传输线(LEBT),2005年8月移机高能物理研究所后,2006年6月与RFQ对接前将系统完全恢复到了验收时的状态,可以引出能量75keV、超过60mA的离子束,归一化均方根束流发射度为0.13πmm.mrad,引出束流的质子比好于80%。  相似文献   

7.
100MeV回旋加速器加速H^-离子,要求引出束流能量为75~100MeV、束流强度为200μA的质子束流,因此决定采用剥离引出。本工作依据100MeV主磁场数据和平衡轨道数据,通过理论研究,计算100MeV回旋加速器不同能量束流引出剥离点的位置;着重计算分析70~100MeV能量的束流剥离引出的光学特性;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剥离膜各项参数;完成剥离靶及其伺服驱动装置的设计;对真空系统、控制系统等相关专业提出明确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最终确定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双向引出系统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8.
CYCIAE-100是一台紧凑式回旋加速器,加速负氢粒子束,引出方式为双向剥离引出。在回旋加速器内部的加速平衡轨道上,由于磁场的对称性,束流是消色差的。加速的H^-束流经过剥离膜剥离转换成质子后,将沿着引出轨道而被引出。由于磁场的非对称性和边缘场的存在,将会给引出的质子束流引入色散,造成水平的横向发射度增长。  相似文献   

9.
从已有的消色差系统中的束流尾场效应公式,变换成六维传输矩阵的形式,并扩充束流传输计算机程序TRANSPORT-EM/PC的功能,使之能用以计算尾场效应。最后,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给出了一些实例的束流尾场效应对消色差系统中轨道色散和角色散变化的图表曲线。  相似文献   

10.
黄良生  王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6,50(10):1887-1891
本文采用束流光学匹配软件优化组合磁铁布局得到一种紧凑型的同步加速器。该加速器具有周长短、磁铁孔径小、束流品质高等优点。注入和引出设计是此同步加速器的关键点,基于Matlab/AT开发了模拟软件,模拟研究注入和引出相关束流动力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同步加速器束流品质优、注入效率高、引出束流损失低。该同步加速器可满足航天、材料和生物等多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的100 MeV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CYCIAE-100),通过剥离引出的方式引出75~100 MeV、200μA的质子束。该加速器2014年首次出束,2017年实现双向同时引出。为了分析引出质子束流特征和控制强流下的束流损失,利用多粒子模拟程序COMA对CYCIAE-100的加速和剥离引出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模拟研究。本工作主要是对初始束流相宽为40°、30°、20°、5°等4种不同初始相宽下的加速的束流引出特性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初始相  相似文献   

12.
CYCIAE一100中心区试验台架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串列升级技术部建成的1台10MeV紧凑型强流回旋加速器,加速H-离子,剥离引出质子束。目前,该加速器正在进行束流调试工作。在束流调试阶段,安装了剥离膜,进行了束流的引出调试实验。  相似文献   

13.
加速器引出束流分布一般都是高斯分布,而在很多束流应用中都需要均匀分布的束流,为此目的设计了旋转扫描磁铁。旋转扫描磁铁形成一垂直于束流传输轴向均匀旋转磁场,在该磁场作用下,通过旋转扫描磁铁的束流也会随磁场的旋转而旋转,从而提高束流的均匀度。其旋转过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简称为BRIF,是一个新的基于放射性核束装置的加速器工程。该工程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00MeV回旋加速器、在线同位素分离系统、现有的串列加速器注入器改造、超导直线增能器、各种不同的物理实验终端和一个同位素生产研究靶站。作为驱动加速器,100MeV的H^-回旋加速器能够提供75~100MeV、200~500μA以上的质子束流。对于最终能量不高于100MeV,束流强度低于lmA的回旋加速器,选择紧凑型磁铁,采用加速H^-、剥离引出的技术路径,将使得加速器结构更小,也更便宜。  相似文献   

15.
100MeV回旋加速器中心区实验台架工作在2007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所有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通过分系统和联机调试,从离子源到注入偏转板出口的束流传输效率达到了75%,内靶已出束,取得了初步的实验成果。此实验台架的建成为100MeV强流回旋加速器的磁场、高频、注入、引出、中心区、控制、束流测量等系统的结构设计及束流动力学的验证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实验平台。中心区实验台架装置示于图1。  相似文献   

16.
束团长度是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快循环同步加速器(RCS)束流动力学的关键参数,通过对束团长度的研究,可了解RCS的机器性能并进一步指导机器优化研究。本文对RCS 100 kW时的束团长度进行精确测量,100 kW引出时的束团长度为105 ns。RCS 500 kW时束团长度可能超过无损引出允许值,需压缩束团长度。理论上提高腔压可压缩束团长度,本文模拟研究500 kW时束团长度随腔压曲线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提高加速后半阶段的腔压可压缩束团长度,给出了500 kW时无束流损失引出的腔压曲线。基于100 kW束流条件实验验证了通过提高加速后半阶段腔压来压缩束团长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测量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因此,提高加速后半阶段腔压是500 kW时无损引出束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束团长度是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快循环同步加速器(RCS)束流动力学的关键参数,通过对束团长度的研究,可了解RCS的机器性能并进一步指导机器优化研究。本文对RCS 100 kW时的束团长度进行精确测量,100 kW引出时的束团长度为105 ns。RCS 500 kW时束团长度可能超过无损引出允许值,需压缩束团长度。理论上提高腔压可压缩束团长度,本文模拟研究500 kW时束团长度随腔压曲线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提高加速后半阶段的腔压可压缩束团长度,给出了500 kW时无束流损失引出的腔压曲线。基于100 kW束流条件实验验证了通过提高加速后半阶段腔压来压缩束团长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测量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因此,提高加速后半阶段腔压是500 kW时无损引出束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森林 《核技术》2001,24(Z1):176-182
介绍了SMCAMS的束流引出和外输运系统的物理设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利用多丝束流剖面仪测量从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引出束流的轴向性能,包括束流的中心位置、相对于磁场中心平面的夹角及束流在轴向的发射度。同时也测量了束流引出区环形补偿线圈中的励磁电流变化对引出束流性能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环形线圈电流变化对束流轴向发射度的影响较大,而对束流中心在轴向几何位置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徐森林 《核技术》2001,24(12):176-182
介绍了SMCAMS的束流引出和外输运系统的物理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