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黄原胶与瓜尔豆胶以不同配比共混后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当黄原胶与瓜尔豆胶的混配比例为5:5时,其协同增效作用最大.混胶体系的黏度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制备温度80℃时,体系黏度达到最大值.混胶体系的黏度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而在碱性范围内其黏度保持相对稳定.柠檬酸加入量在0.1~0.3 g/100mL之间时,对混胶体系的黏度基本无影响;甜味剂的使用影响混胶体系的黏度.偏光显微结构表明,纯黄原胶溶液和黄原胶/瓜尔豆胶混合物都有双折射现象,在瓜尔豆胶存在的情况下,但混胶形成的液晶中间相在相同浓度下比纯黄原胶溶液具有更多的非均相.  相似文献   

2.
仵雁北  丁伟  何强 《食品工业科技》2014,(12):137-139,151
应用哈克(Hakke)旋转流变仪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塔拉胶静态和动态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塔拉胶溶液具有无触变性和一定的粘弹性,体系在低频区域以黏性为主,在高频区域以弹性为主,其流动模型符合幂律模型;盐离子(NaCl、CaCl2)的加入导致塔拉胶溶液的表观黏度降低;蔗糖在低浓度时可减小塔拉胶溶液的表观黏度,但高浓度时可增大其黏度;塔拉胶溶液对温度具有一定依赖性,其表观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高温灭菌锅处理后其黏度有所下降,但在不同酸碱环境和冻融条件下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杨续金  刘阳  范贵生  贾红 《食品科学》2015,36(17):114-117
利用响应面法和控制变量法分析沙蒿籽胶溶液表观黏度受温度、溶液体积分数、pH值和盐离子的影响变化,同时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增稠剂海藻酸钠、魔芋胶、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CMC)和卡拉胶对沙蒿籽胶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沙蒿籽胶表观黏度影响不大;随溶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沙蒿籽胶溶液的表观黏度增加;pH值在3.0~9.0时,沙蒿籽胶溶液表观黏度随pH值的上升而增大;加入盐会使沙蒿籽胶黏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阳离子对其黏度影响的强弱为Fe3+>Ca2+>Mg2+>Na+;沙蒿籽胶与CMC复配后,具有黏度增强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Brookfield 流变仪研究在不同加热时间、温度、pH 值以及盐和糖质量浓度等条件下两种不同形状皂荚豆中多糖胶的流变性质。结果表明:皂荚豆胶是一种假塑性流体,测得的剪切速率和相应的剪切应力的关系符合Power-law 模型,圆皂荚豆胶具有较高的黏度,且假塑性明显高于扁皂荚豆胶。在80℃条件下加热1h 可使皂荚豆胶完全水合,胶液黏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pH2~11 范围内,皂荚豆胶比较稳定,但过酸或过碱会导致黏度的下降。皂荚豆胶的黏度随NaCl 质量浓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白砂糖质量浓度的上升而略微升高。与扁皂荚豆胶相比,NaCl 对圆皂荚豆胶的降黏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氯磺酸-吡啶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出制备硫酸酯化亚麻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吡啶-氯磺酸比值为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此工艺奈件下产物取代度为1.34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条件下其部分羟基已被硫酸基取代;酯化后的亚麻胶黏度降低,溶解度和透明度升高,扫描电镜观察到其表面结构疏松程度也升高,但随着取代度的升高,其透明度升高不明显;酯化后的亚麻胶起泡性能明显升高,但泡沫稳定性降低,乳化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印花用瓜耳豆胶糊料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保江  闵洁 《印染助剂》2008,25(6):28-30
研究了瓜耳豆胶溶液的流变性能.通过固体质量分数对瓜耳豆胶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以及粘温特性、小幅振荡剪切应力扫描和频率扫描实验,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对瓜耳豆胶溶液粘弹性能的影响试验,确定了溶液体系的流变性参数.结果表明:瓜耳豆胶溶液的表观粘度随固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从小幅振荡剪切应力扫描、频率扫描实验得出:随着温度升高,储能模量、耗能模量变小,而随着金属离子的添加,储能模量、耗能模量变大.  相似文献   

7.
以低浓度卡拉胶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流变性能及浓度、剪切速率、温度、pH值、搅拌时间对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卡拉胶溶液的黏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溶液呈现假塑性,表现出剪切稀化的特点;其黏度先随温度的升高逐步上升,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溶液黏度开始下降;在酸性条件下(pH<5.0)其黏度随pH的增大而下降,在接近中性时基本稳定,随后又下降;低浓度卡拉胶溶液在不同的搅拌时间作用下具有不同的黏度。  相似文献   

8.
黄原胶流变学特性及其协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原胶溶液的黏度变化以及剪切速率和时间对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此外还对黄原胶与瓜尔豆胶、CMC、果胶的协效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原胶溶液的黏度值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得方程y=157.8x-182.07,其相关系数达到0.9838.触变性的测定发现,在升速过程中黄原胶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在降速过程中,表观黏度有一定的回升,具有很明显的假塑性,并且能够形成触变环,不同浓度黄原胶溶液的黏度值都是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些现象表明,黄原胶溶液是一种正触变性流体.此外还发现,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具有一定的协效性,当黄原胶同瓜尔豆胶的比例为9 ∶ 1时,表观黏度值达到最大,为768.2mPa.s.黄原胶与CMC、果胶无协效性.  相似文献   

9.
复配可得然胶和瓜尔豆胶,通过复配胶的表观黏度、凝胶强度研究二者的复配特性。将可得然胶-瓜尔豆胶复配胶应用到酸奶中,通过做酸奶的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实验,确定可得然胶、瓜尔豆胶和白砂糖的最佳和优化添加量。结果表明:可得然胶和瓜尔豆胶的复配能够在提高表观黏度方面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当可得然胶与瓜尔豆胶的复配质量比为9∶1~6∶4时可提高复配胶的凝胶强度。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可得然胶、瓜尔豆胶和白砂糖在酸奶中的最佳添加量为0.08、0.02和6 g/100 mL。在响应面实验中三者的优化添加量为0.0839、0.0193和6.1290 g/1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酸奶口感细腻、稳定性好。本实验为可得然胶及其复配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浓度海藻酸钠的流变性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低浓度海藻酸钠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流变性能及浓度、剪切速率、pH值、温度、搅拌时间对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低浓度海藻酸钠溶液的黏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其溶液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表现出切力变稀行为;在酸性条件下海藻酸钠溶液的黏度随pH值的升高而下降;当pH值大于6.62时海藻酸钠溶液的黏度基本保持不变;其黏度先随温度的升高呈现波动性变化,随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在70℃左右出现极小值后再增大;低浓度海藻酸钠溶液黏度随搅拌时间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