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蒙古包住居功能逐渐无法满足牧民多元化使用需求的当下,蒙古包正处于不断被边缘化的境况,游牧民族传统住居文化的流失,导致草原人居环境发展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遭到破坏。对此,本文从文化基因理论入手,通过属性划分法来识别草原住居文化基因,提取存在于蒙古包建筑文化中的主体基因片段、附着基因片段和混合基因片段,构建蒙古包文化基因图谱,并结合牧区的定居住宅类型,进行草原牧居文化基因在牧区定居生活中的转译研究,以期探索新的蒙古包建筑文化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研与实测,发现导致居住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木结构蒙古包热环境差与平面功能单一.为满足当下牧民居住需求与木结构蒙古包的可持续发展,以降低建筑能耗、提升热舒适为切入点,利用Designbuilder模拟软件从建筑形态、平面布局、围护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木结构蒙古包的现代更新策略,并于乌拉盖草原进行了木结构蒙...  相似文献   

3.
安昊嘉  董丽  张宇  宏伟 《建筑技艺》2021,27(2):122-123
随着草原旅游经济的发展,传统蒙古包在结构强度、空间舒适度和文化符号传承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旅游业建设需求.通过对传统蒙古包结构进行分析,在保留原有建筑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型蒙古包结构设计方案.建筑材料有自重轻、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同时各个构件预制装配化,便于现场安装、拆卸和运输.设计方案不仅能满足内蒙古旅游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筑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对其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它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见证物,凝聚着市民对过往时光的回忆。结合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建筑遗产特别的利用模式是建筑遗产再利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建筑遗产与创意文化产业的融合有利于城市建筑遗产的集中保护和管理,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通过对罍街文创小镇规划的剖析,探讨建筑遗产再利用背景下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与规划方法等问题,并提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17,(7):68-72
工业遗产作为世界遗产领域的重要专题,研究其保存与空间再利用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历经德租、日占和国统时期,是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通过从建筑环境、建筑实体与细部、内部功能置换三方面对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的保存与空间再利用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从而进一步总结工业遗产活化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装配式施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建筑已摒弃了传统的盖房模式,传统的蒙古包不仅可以用装配式建造,还能赋予它新的使用功能。河北宏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简称"河北宏京")董事长田裕石结合传统蒙古包的特点,研发的"未来石"装配式新型蒙古包已成为草原一大亮点。田裕石最初只是在一家装饰公司打工,因  相似文献   

7.
西欧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卓  张炳秀 《工业建筑》2008,38(1):50-53
在回顾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产生动因和重要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出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温特图尔、维也纳等西欧城市产业建筑遗产的改造和适应性再利用案例的分析,对近年来西欧国家产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更新改造的特点、趋势和经验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中国与西欧国家在该设计领域存在的差距,从而学习吸取西欧国家先进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草原建筑是一种极具地域性特色的建筑类型,当代草原建筑不仅要充分体现蒙古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意涵,同时也要融合现代建筑的使用优势和建造手段。将蒙古族符号语言和草原传统营造手法演绎成适应新时代的现代建筑类型,实现建筑应有的功能,是当今草原建筑设计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草原上的达日罕乌拉苏木牧民社区中心的设计,探讨融合传统与现代建筑的建造手段,发掘特定地域性建筑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9.
丁华 《中外建筑》2013,(5):51-54
为了保护工业遗产,使其在旧域改造中发挥新的作用,通过对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过程中功能置换与定位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在各种情况下产业建筑适合改造的功能模式和类型,从而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中功能的置换、空间的定位提供一种参考模式,给予闲置的产业建筑以第二次生命,并通过功能置换、定位和改造使旧产业建筑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田燕  侯雷  张一恒 《华中建筑》2012,(12):152-155
萍乡煤矿是洋务运动时期重要的工业遗产代表,也是汉冶萍工业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历史悠久、遗产众多,呈现出工业文化和革命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该文通过对萍乡煤矿建筑遗产进行深入的现状调研和价值分析,从而提出通过矿山公园规划、遗产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或其他公共建筑,并配以相应的解释系统等再利用的模式,从而对萍乡煤矿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合理保护,这对汉冶萍工业遗产的整体价值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装配式建筑理念在现代新型蒙古包设计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包作为蒙古族游牧文化的载体,不论从建筑结构还是搭建和拆卸方式来看,其中都蕴含着现代装配式建筑理念。蒙古族建筑发展中应该融合现代装配式建筑理念,对传统蒙古包进行优化和更新。通过介绍阿拉坦花蒙古部落旅游规划蒙古包设计方案的设计构思,阐述了装配式建筑理念与传统蒙古包设计理念相融合的探索。方案的主要创意在于运用装配式建筑理念,并巧妙地融入了传统蒙古包设计理念,和现代生态节能技术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了现代牧民的空间需求,创造出适宜于现代牧民的绿色、低碳、环保的新型装配式蒙古包。  相似文献   

12.
钱晨  曾巧巧 《华中建筑》2023,(8):119-122
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时代的文明,但随着城市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转型使得大量的工业遗产逐渐没落。城市里便留下了大量遗弃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甚至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城市现存的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从而实现功能上的更新与转型,能使得改造后的建筑适用于当下时代发展和生活的需要。该文通过对昆明钢铁厂旧址的适应性再利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适应性再利用的模式,从而来保护当地工业的历史、文化、气息。旨在通过对昆明钢铁厂旧址的更新改造的研究来探讨一条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方式,以期获得场所的活力再生和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转型探寻一条合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王嵩 《华中建筑》2008,26(10):11-14
中国传统建筑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对这份遗产的再利用可以使其与社会经济、文化整个发展相适应而获得新的生命力。传统建筑的再利用对于我国正在大量进行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城镇的保护开发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再利用依然面临理论的缺失与实践中的不足等种种问题。建筑再利用的概念与理论是在西方语境下提出的,适合中国传统建筑的再利用理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实践上进行探索。而正确认识中国传统建筑再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是中国传统建筑再利用工作向前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每年八月份,正是草原水草丰美、牲畜肥壮的季节,也是牧区牧民举行那达慕、庆祝本民族节日的时间。此时,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赶往牧区,住进蒙古包,参加那达慕,体验草原风情。然而,近几年,草原面积逐渐缩小,蒙古包逐渐减少,牧民纷纷改行谋生,游牧文明传承面临困境。众所周知,以蒙古包为代表符号的游牧文明已经发展了一千多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成吉思汗建立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推动了游牧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许多建筑都吸收了草原游牧文化的元素。可惜,近百年来,随着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日益发展,游牧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节奏、纯自然生活方式与时代日益格格不入,草原文明面临失落困境。甚至,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以蒙古包为代表符号的游牧文化传承困难,已经向我们唱起了离歌。那么,那达慕的盛景该如何持续?蒙古包的美丽该如何保护?游牧文化该如何传承?这是社会各方都应认真思考、共同解决的一项文化课题。  相似文献   

15.
邸锐  黄华明 《工业建筑》2011,41(8):18-21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的固有脉络的梳理,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在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分析广州市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建筑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何在城市高速发展、生活极速变化的当下社会中保护延存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建筑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概念为出发点,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方面重要指导性文件的分析及梳理,进行了关于建筑遗产原真性概念及原真性的层次思考,并探讨了以原真性程度为基础的不同侧重点的建筑遗产保护及再利用方式和影响选择保护及再利用方式的因素。旨在增加建筑遗产保护方式,对当下环境的适用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社会生产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开始了对工业遗产再利用全新的尝试,即用文化创意策略找回工业遗产的空间价值和精神价值。本文从内部原因及外部因素探讨了文化创意与工业遗产相结合的契机,并以重钢5#高炉再利用为例,从功能重置、创意空间构建以及建筑表皮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文化创意在工业遗产再利用中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蓉 《工业建筑》2011,41(2):21-23
城市滨水工业建筑遗产作为一种提升城市活力与文化特征的积极因素,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英国迪尔码头改造的代表性实例,从历史建筑再利用以及可持续生态设计理念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城市滨水工业建筑遗产在城市复兴改造中的可行性与发展方式,以及对于达成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整体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建筑与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城市化高速发展和转型的时期,传统工业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再利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在遗产保护理论研究方面的不断深入,相关的项目实践也逐渐增多。本文以陶溪川·CHINA坊产业园区改造为例,介绍了国内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由具体对象的个体实践转向辐射区域的整体性实践,同时对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工业遗产的分类和价值等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何涛  卢亚娟  高超 《城市住宅》2021,28(4):104-107
基于当代牧民的住居现状,依托森佩尔"建筑四要素"理论,通过转译蒙古包的材料、构件、结构、建造技艺等方面,使传统蒙古包转译成便于拆装的木框架蒙古包,改善蒙古包的住居环境,为有序传承蒙古包文化扫清障碍.为减少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及解决能源的间断供应问题,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联合供给方式,为建筑不间断地提供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