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周云  周亮 《现代导航》2022,13(2):85-91
利用卫星导航信号实现高轨航天器的自主定轨与导航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高轨星载导航接收机面临可见卫星数少、接收导航信号微弱、动态性较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了高轨环境下星载导航接收机获取到的信号功率、可见星数、DOP值及多普勒频移状态。首先建立了北斗星座模型与高轨航天器动力学模型,构建星间测距链路,对高轨卫星的可见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星载接收机功率为-177 dBw时,可见星数能达到4颗以上,能满足定轨需求;然后对高轨卫星的定轨精度进行了仿真,DOP值的均值为15.657 8;最后对导航卫星和高轨卫星之间的多普勒频移进行了分析,仿真的多普勒范围为±14kHz。相关研究结果可支撑高轨航天器星载接收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姚静  易东云  聂鹏程 《导航》2008,44(1):1-5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低轨卫星定位的动态观测几何问题,对于不同低轨卫星轨道高度、不同截止高度角和不同卫星导航系统的情形,进行了导航卫星可见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几何精度因子(GDOP)。低轨卫星高度在几百km内变化时对可见性与几何精度因子的影响很小,而不同截止高度角则影响较大;另外与采用单个GPS系统相比,采用GPS—Galileo组合卫星导航系统对低轨卫星定位时,可见导航卫星数目明显增加,GDOP数值减小,且即使在截止高度角较大时也能得到较好的GDOP。  相似文献   

3.
《卫星与网络》2007,(5):12-12
4月16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宣布,14日发射成功的北斗导航卫星已经顺利实施了3次点火控制,卫星成功变轨,准确进入工作轨道,  相似文献   

4.
吴久银 《通信工程》2003,(2):26-29,37
利用卫星给海上航船、空中飞机、地面各种用户和目标、飞行中的导弹及卫星飞船进行导航定位,这在卫星应用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卫星导航定位的食用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多普勒频移体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卫星导航信号区域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指定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持续全天候监测。针对北斗短报文可靠性和通信容量有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带反馈重发机制的多卡自适应发送方法,可明显提高发送效率和可靠性。研究了一种多站联合干扰源交汇定位算法,并设计了导航信号区域完好性监测方法,可在出现异常时对干扰源进行定位并及时告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强 《现代导航》2017,8(4):239-242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持续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终端也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其功能、性能、实用性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终端的特点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与预测,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高轨卫星定位技术存在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基于星间激光测距的高轨卫星定位技术.在高轨卫星飞行器上安装低噪声激光探测器,借助激光探测器、发射机以及接收器构建星间通信链路,分析接收天线的接收功率与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激光脉冲传输空间测距与高轨卫星信号捕获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获得定位初始数据;再分...  相似文献   

8.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源,有着巨大的军事、社会与经济效益,文章回顾与介绍了我国北斗系统研究、立项、建设与应用的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北斗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终端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原理以及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终端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选取BDS与120颗LEO卫星系统,采用STK仿真卫星星座及观测数据,利用仿真数据对比BDS单系统与BDS+LEO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差异.以BJFS站为例,分析LEO星座对BDS精密单点定位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与BDS单系统相比,BDS+LEO系统可见卫星数均值从17.1提升至27.2,GDOP值均值从1.32下降至...  相似文献   

11.
李勇 《电子测试》2017,(11):53-54
介绍了北斗卫星接收机抗干扰的软硬件设计,分析了接收机抗干扰及电磁兼容性原理、算法以及约束规则,并对其抗干扰算法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2.
高精度定位与精细化导航的实现,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高精度定位网络、终端定位芯片或板卡。在高精度定位网络准备之际,终端板卡的能力成了重要关注点。基于此,文章依托中移智行的高精度定位精品网络,选择了三款主流板卡进行测试,对板卡接入中国移动高精度定位网后的功效与性能进行验证。测试表明,在中国移动高精度定位网络的良好支撑下,K700(三系统单频)、K706(三系统六频)、K803(四系统十三频)均能很好地支撑交通参与者获得良好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导航定位的可用性,在街道、树林和室内等有遮挡的场景实现精确定位,卫星导航的完整性研究日益成为热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卫星-基站混合定位方法。该方法考虑非直达波(NLOS)的影响,将散射体作为虚拟信号源,建模分析NLOS导致的定位误差,并基于GDOP分析,选择最优的卫星-基站定位组合,抑制多径误差,改善定位精度因子(DOP)。仿真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混合定位,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导航定位的可用性,在街道、树林和室内等有遮挡的场景实现精确定位,卫星导航的完整性研究日益成为热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卫星-基站混合定位方法.该方法考虑非直达波(NLOS)的影响,将散射体作为虚拟信号源,建模分析NLOS导致的定位误差,并基于GDOP分析,选择最优的卫星-基站定位组合,抑制多径误差,改善定位精度因子(DOP).仿真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混合定位,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卫星导航定位中,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RTK定位技术能够在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其核心技术是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采用LAMBDA方法能快速解算整周模糊度完成初始化,实时周跳检测,搜索并固定新的模糊度。利用2个NovAtel接收机采集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缩短了搜索的时间,定位结果达到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船舶报警系统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船舶安全,为了使船员能有效进行航线调整,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船舶安全,文章设计了一种船舶智能报警系统,应用于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船舶智能避碰报警终端。该系统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单元来确认其他船舶的位置、航向及航速等信息,并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本船舶的位置、航向及航速等信息,控制处理单元根据两种信息进行计算,在本船舶处于不同的航速时,采用不同的预警条件,在其他船舶的航行状态达到预警条件时,控制报警单元进行报警,以使本船能对其他船舶进行有效避让。在船舶进入港口区域时,因港口船舶密度过大,系统自动关闭报警避免不必要的扰乱,在船舶进入特定水域时,通过报警单元进行语音提示。这是一种智能化、使用方便的船舶报警系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基于转发体制卫星导航定位是一种创新的卫星导航方法,有必要分析和验证其定位性能。本文基于虚拟原子钟伪距测量定位原理,提出了定位误差仿真的总体思路,并建立了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伪距观测量和定位解算等数学模型,最后利用4颗在轨通信卫星对中国典型地区进行了定位误差仿真试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可见星达不到4颗,系统定位误差约10m左右,但某些时段存在定位误差突然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林汝景 《电子测试》2020,(2):40-42,65
卫星导航系统主要通过人造卫星作为信号转发的中继站,通过上下行链路建立地球站间的无线通信,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覆盖面、低延时的信息传输,而且导航系统存在接收电平低、接收机灵敏度高、接收信号比较微弱、导航信号在同一频率发射、调制、信噪比极低、下行链路容易干扰等问题。系统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主要应用技术;介绍了接收机主要干扰类型;提出了时空二维联合处理(STAP)抗窄带干扰技术模型及最小均方误差滤波器(MMSE)算法;通过仿真研究,该方法抑制窄带干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2016,(5):166-170
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问题的研究中,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与信号不同来向的干扰的抑制问题。但对与信号同向的窄带干扰抑制程度不够,同时会滤除部分导航信号。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波束干扰抑制算法。首先,通过级联IIR格型陷波器预测并抑制与信号同向的窄带干扰,然后,利用基于直接数据域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抑制剩余的宽带干扰。该改进算法能够有效的滤除窄带和宽带干扰,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并在实际卫星通信应用中更具处理的实时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具有区域无源导航能力,为了研究当前可用星座情况下的系统定位精度,首先分析用户等效测距误差(UERE)结合精度因子(DOP)值的精度评估方法计算模型,然后利用上述方法采用实际数据对比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系统一段时间内的静态定位精度。通过分析得出,在该段时间内北斗系统定位精度在水平方向上误差优于5 m,在高程方向上误差优于15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