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严寒地区城市居民在冬季室外环境下的热舒适,在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采用现场环境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冬季室外环境下人们对环境温度、湿度、风速、辐射的满意度以及总体舒适度和满意度;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适用于严寒地区冬季室外环境的热感觉预测模型和综合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对该地区城市冬季室外环境舒适性的提高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于严寒地区冬季时间较长且室外环境恶劣,给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造成诸多不便,因此亟需对城市住区街道热环境进行研究与改善。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旧城典型住区街道的冬季热环境进行现场实测,对比分析了不同街道朝向、立面连续性、街道高宽比以及建筑阴影条件下街道内空气温度以及黑球温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朝向的街道内存在明显温差;立面连续性对于黑球温度的影响十分显著;街道高宽比会影响街道内温度值及温度变化趋势;阴影会影响温度变化趋势,并使温度峰值出现延迟。本文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研究严寒地区旧城住区街道热环境及街道空间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严寒地区覆盖东北、华北、西北的大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冬季气候特点影响了室外消防供水的方式方法。文中研究了"三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计算了室外消防供水的相关数据,确定了消防水鹤保护半径和保护面积,分析了消防水鹤代替室外消火栓系统供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在我国严寒地区城市采用消防水鹤代替室外消火栓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严寒地区典型乡村聚落形态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冷风与村落形态的相互关系,结合地形地貌和建筑密度的综合影响,运用软件模拟与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村落规模和村落空间布局两个方面探讨村落形态适宜的发展方向,以改善村落的热环境,延长乡村居民户外生产及活动时间,提升居民冬季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居住小区室外热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模拟结果。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得出了热环境处理策略,以期加强居住区热环境研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6.
北方地区住宅冬季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地区某居住小区的3个住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自然通风方案下的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从能耗、舒适性和人工调节便捷性等方面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到了不同人工调节方式下室外环境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状况的影响特征.从热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寒冷地区无空调房间冬季室内自然通风的理想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7.
《低温建筑技术》2016,(1):11-13
通过对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居民火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村镇住宅火炕的构造、材料特点和运行现状,针对火炕出现如污染室内空气、热效率低和炕面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东北严寒地区村镇住宅火炕低能耗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从而提高火炕的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颜廷凯  金虹 《建筑科学》2020,36(8):107-113
本文探究严寒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为严寒地区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以典型严寒地区城市哈尔滨为例,选取冬、夏两季的高温晴朗天气作为气象背景,采用中尺度WRF/UCM系统模拟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分析不同季节热岛效应对严寒城市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严寒地区热岛效应对冬季室外热环境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哈尔滨白天热岛分布均匀、强度较低,夜间热岛以城市中心呈现逐级递减趋势;实验分析得到冬季热岛强度最大值出现比夏季提前1~2 h,其中最大热岛(UHI)强度为5.52℃,且日平均热岛强度比夏季高出1.03℃,热岛效应对严寒城市的气候环境影响冬季比夏季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9.
杨永权 《今日消防》2020,(1):121-121,123
本文结合东北地区冬季城市消防水源的基本分类,并针对东北严寒地区室外消火栓存在的责任主体职责不明确、建设维护保养费用难落实、维保和监管失控漏管等问题,针对严寒气候条件下室外消火栓的建设、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碳达峰的关 键期、窗口期,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能源 浪费和舒适度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 视。如何通过建筑和规划手段实现低碳建设 目标并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成为迫在眉睫的 问题。建筑除了自身能耗以外,还需要通过 额外消耗能量进行采暖或保温等以应对外界 环境侵袭,以创造内部相对舒适的环境。乡 村相较于城市,抵御外界环境侵袭的能力更 差,而东北严寒地区的乡村则需要更多的额 外能量输入如烧煤、烧炭等来保证建筑体内 部在严寒条件下的基本使用需求。因此,笔 者尝试从风环境模拟和住居环境优化等视角 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径。基于CFD建筑风 环境模拟,发现冬季寒风对东北严寒地区院落型民居的作用机制,进而针对性的提出设计优化方案。文章基于我国东北严寒地区冬季 的风环境特性,以常见的东北乡村围合式院落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出四种典型合院类型, 根据“围合”关系组织要素分为一合院式、单厢房式二合院、双厢房式三合院和内外院。 通过实地测量、调研和软件模拟,分析对比了不同类型院落院风环境的作用情况,并进行 冬季最冷月的风环境适应性评价,得出三合院为冬季院内风环境最优的结论。以三合院类 型为样本对院落风环境问题展开研究,并结合当地居民使用需求,确定优化设计布局方 案。最后提出乡村住宅优化设计的方法,可以拓展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之路径,并为我国东 北严寒地区乡村住居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哈尔滨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热舒适调查,分析严寒地区老年人照料设施室内热环境存在的问题,探究严寒地区老年人的热舒适偏好。从建筑方案和物理环境两个层面提出基于热舒适的严寒地区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热舒适指标作为表征室外空间舒适程度的主要依据,其在不同气候区的适用性是影响室外热环境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为了分析不同热舒适指标在中国严寒地区城市室外空间的适用性,以哈尔滨市大学校园室外空间为例,通过气象参数实测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校园典型空间中受访者的主观热感觉投票和微气候参数,并选取3个统计指标和2个定性指标作为室外热舒适指标的适用性量化指标,对比分析了标准有效温度SET~*、生理等效温度PET、通用热气候指标UTCI对寒地大学校园室外空间热舒适的预测性能。PET的预测力和表现力较好,其总体预测和分类预测准确度均较高且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PET的预测值与受访者真实热感觉值相关性较强。在冬季寒地校园热环境评价时应优选PET作为预测指标,SET~*和UTCI可作为参考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改变了城市下垫面,带来了城市物理环境的改变,为了了解城市居住小区设计对热环境的影响,以贵阳市某居住区为例,采用基于集总参数法的热环境分析软件DUTE1. 0,依据国家行业标准JGJ 286—2013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对该居住区的夏季室外热环境状况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其结果可为居住区室外热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湿热地区室外广场环境不同季节的热舒适状况,本文在湿热地区典型城市广州的三个室外广场,通过现场热环境实测与问卷调研,获得热环境基础参数及热舒适状况,分析不同季节几种室外广场环境中人的热感觉、热舒适、热接受度和热环境参数偏好评价。然后,借助RayMan模型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法综合评析得出几种室外广场环境不同季节的中性PET及其阈值和80%可接受率对应的PET值范围,为湿热地区商业综合体室外热环境设计提出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居住小区的规划中,只强调居住小区室外环境规划的物理指标,忽视居住环境的室外空间的交往行为,是造成人际关系淡薄的重要因素之一。居住小区的室外空间是居民经常出入、进行各种活动和使用公共设施的地方,居民间相互碰面机会较多,如果合理设计便于居民进行交往的室外空间场所,就可改善邻里关系。通过研究组成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要素,把交往行为和居民活动特征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居民交往创造良好的空间场所和环境气氛。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制热量衰减系数和结霜损失系数计算式,对制热工况下的空气源热泵模型进行了修正。以严寒和寒冷地区11个典型城市为例,探讨了基于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选型的空气源热泵供暖时,室外环境温度和结霜对热量供需平衡关系、供暖室内最低温度及不保证天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环境温度过低和结霜会导致空气源热泵制热量低于建筑热负荷,从而导致建筑室内温度偏低,不保证天数延长,而且结霜对基于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选型的空气源热泵供暖效果的影响更显著。建议在基于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选型容量的基础上乘以一个修正系数,严寒B区和C区修正系数分别取1.00和1.05,寒冷地区取1.15~1.30。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严寒地区窗墙交接处的热工性能,采用现场实测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严寒气候条件下窗墙交接处缝隙宽度、位置的不同对室内热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窗墙交接处构造设计策略。模拟分析表明:在严寒地区,窗墙交接处缝隙对室内热环境影响很大。当窗体上部出现1 mm宽缝隙后,室内1.2 m高度处平均温度急剧下降2.7℃,之后缝隙宽度每增加1 mm,平均温度下降1℃左右。通过加大饰面层与窗框的接触面积,在室外一侧安装窗台板等方式均能够提高窗墙交接处的耐久性,减少窗墙交接缝隙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居住小区的规划中,只强调居住小区室外环境规划的物理指标,忽视居住环境的室外空间的交往行为,是造成人际关系淡薄的重要因素之一。居住小区的室外空间是居民经常出入、进行各种活动和使用公共设施的地方,居民间相互碰面机会较多,如果合理设计便于居民进行交往的室外空间场所,就可改善邻里关系。通过研究组成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要素,把交往行为和居民活动特征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居民交往创造良好的空间场所和环境气氛。  相似文献   

19.
当前,很多居住小区的布局方式参考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做法,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利用中间“天井”和对角的缺口成为了一条通风的廊道,也可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传承。本文对居住小区室外热环境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满足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东北严寒地区,被动式设计是经济有效的节能设计策略。应用软件对东北严寒地区16个典型城镇进行了气象数据分析,针对东北严寒地区气候特点,将全年划分为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分别得出了窗户遮阳、建筑蓄热、建筑蓄热+夜间通风、直接蒸发冷却、间接蒸发冷却、自然通风、被动式太阳得热+低蓄热、被动式太阳得热+高蓄热、防止冷风渗透等9种被动式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及综合有效性。研究表明,无论在采暖季还是非采暖季,被动式太阳得热都是最重要的被动式设计策略,得出的被动式设计有效性评价图表能够为建筑师进行被动式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