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信息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12):140-141
亨宁·拉尔森获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丹麦的亨宁·拉尔森建筑事务所(Henning Larsen)获得今年的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Praemium Imperiale award,建筑类)。这个一年一度的奖项,由日本艺术协会(Japan Art Association)颁发,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电影等5个种类。每个获奖者将  相似文献   

2.
丹麦的亨宁·拉尔森建筑事务所(Henning Larsen)获得今年的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Praemium Imperiale award,建筑类)。  相似文献   

3.
高华丽 《山西建筑》2009,35(26):39-40
通过介绍恩格努依教堂和教区中心、哥本哈根歌剧院、嘉士伯博物馆几个建筑作品,阐明了丹麦亨宁.拉申的建筑设计理念,指出拉申的建筑作品虽然位置、功能和创作灵感不同,但都呈现出相当的价值,赋予建筑光、生命和空间尺度以及诗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黄捷 《建筑技艺》2012,(4):88-93
从广州城市文化、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等方面简述广州歌剧院设计的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之路,并从建筑形象与空间的艺术性和自然性的表达,来阐述扎哈·哈迪德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以及对建筑师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仲德  杨宝 《城市建筑》2008,(9):21-23
现代博物馆建筑不仅仅是展览场所,还充当文化传播中心为人们提供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场所。本文结合广西崇左壮族博物馆的创作经验,从创作理念、设计策略等方面,探讨博物馆建筑设计要点及其地域化表达。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筑综合体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个建筑类型,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这类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作为城市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它需要很好地凝练城市地域文化、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展现城市人文精神,成为表达城市文化地域特征的空间叙事载体.结合烟台市文化中心和牟平区文化中心两个建成案例,从建筑空间的叙事表达视角出发,探索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中关于人、空间、功能使用之间互动感知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主题·高技·人性——2000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军 《华中建筑》2007,25(10):25-27
总结2000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可以归结为在充分体现世博会主题"人类·自然·技术"的基础上,从建筑自身主题的确定、建筑的灵活性、材料的选用及传统地域文化的表达等方面入手,在体现世博会建筑自身展示性、试验性、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更表现出尊重自然、尊重人类本身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成都西村·贝森大院的设计以计划经济时期单位集体居住大院为原型和传统元素当代表达为理念,让文化和地域有机融合,使居民们在纷扰喧嚣的城市生活中获得归属感,通过将四川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完美融合,以此打造具有成都人民独有记忆的特色社区活动空间,呈现出对集体记忆空间的追忆。以集体记忆空间重构为出发点,从空间形态、建筑细节、景观元素、产业四个方面分析西村大院中集体记忆空间建筑语言和手法设计,探索符合现代生活又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以唤醒人们的归宿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南王庄纪念馆设计为例,从主题表达、地域文化表达、外部空间与场所建构、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建筑形态设计等方面探讨了主题性纪念馆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星美术馆“李馆”的传统美术馆从韩国传统陶瓷中获得灵感.浑厚简洁的建筑造型和精湛的建筑细部很好地表达了展品的文化特征,重塑了场所.展现了瑞士建筑大师马里奥·博塔批判的地域主义、历史传统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1.
建筑作为人类对物质环境设计与创造的产物,其最终形式反映了建筑师在特定的语境下对不同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回应与平衡。本文以深圳大学演会中心为案例,试图从对"场所"的理解及"场所精神"的构建出发,剖析了其布局、形体、空间等表达方式,并探讨了其形式与建构背后的逻辑与意义。指出建筑尊重自然,反映场所特质,以当代技术与生活诠释传统地域文化仍然是建筑设计的普适性原则。期望通过对一个80年代优秀的校园建筑个案的剖析,有助于关于校园建筑与场所关系及空间与形式表达的讨论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戈仕钊 《城市建筑》2021,(12):73-75
地域性建筑研究对于文化建筑的本土化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旧城风貌和新城设计研究的补充与完善.材料作为建筑的构成要素,其自身的"物质性"承载了地域文化的个性与特质.以绩溪博物馆为例,从"材料选择""营造技艺"和"空间场景构建"的角度探究材料作为物质载体如何继承和发扬徽州传统建筑的文化基因,剖析材料表达的场所精神与文化...  相似文献   

13.
舒嫣  杜宏武 《居业》2021,(2):12-14
莫内欧的类型学设计实践积极关注建筑场所、历史环境与地域文化,本文简述了建筑师拉斐尔·莫内欧的生平成就及类型学设计理念,并结合建筑案例从类型学的内在组织,历史要素转化及地域要素转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筑》2012,(12):137
艾厄代市新区建设之初,市政厅及健康中心即成为该地区规划建设的首个项目,并将成为新区的区域中心。在亨宁·拉尔森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中,健康中心将成为市政厅中极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市民可以在市政厅开放时间利用其外部空间进行集体活动。健康中心包含儿童和成人的训练设施以及康复设施,被设计为一个带有绿化庭院的村庄。内部的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结合拉萨市柳梧医院项目的设计实践,提出了基于地域特征的适度设计的理念,即:尊重地域气候与文化特征,以人为本,重拾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有针对性地解决多方面的需求。在项目设计之初,即以功能需求和地域特征作为出发点,将"适度"构建拉萨地域文化为背景、既有鲜明的医院建筑特点又有地域特征内涵的建筑形象作为设计目标,从功能布局、节能设计、人性化、地域特征表达等多方面对藏区医院设计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蔡晓曦  徐峰 《中外建筑》2009,(9):130-132
本文通过对浏阳市民文化中心设计方案的总结与分析,探索了在设计大型综合文化建筑时,如何表达建筑与所在地域和场所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何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运用非线性建筑语言表达,诠释当地文化。  相似文献   

17.
"高技派"注重技术性理念,对材料、结构、空间的设计多从降低能源、减少排放等角度考虑。这种过于技术的处理方式导致传统建筑学中对于设计元素在技艺体系中的基本表达有所欠缺,丧失地域情怀。伦佐·皮亚诺的设计作品擅长将技术性与艺术性进行良好结合,以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改建、扩建方案为例,从技术性、艺术性视阈分别进行设计解析,探寻高技派建筑与传统建筑学研究的契合点,形成技、艺协同提升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该文首先介绍了主体性设计思维的三种逻辑类型,接着主要阐述其中的场所理论和现象学的设计理念,来展现主体性设计思维。在场所设计理论中,首先强调了场所精神,然后以场所叙事描述了主体与场所对话的布局方法;在建筑现象学设计理念中,介绍了"知觉的呈现与表现"理念在建筑创新中的重要性。最后从场地应答、场所叙事、知觉呈现等角度介绍了基于主体性设计思维的两个实验案例,通过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认为基于场所和建筑现象学的主体性设计思维,是设计保持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藤本壮介作为日本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先锋人物,对建筑空间与人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设计创见。本文试图从非线性视角探寻其创作原点的由来,进而对设计思想和建筑作品进行深入解读。首先,阐述非线性科学对传统思维模式的颠覆;其次,以传统美学要素"秩序"为切入点,探讨藤本基于深层秩序美学追求的"关系性"建筑观;最后,结合案例从功能、空间、秩序、场所四个方面分析和总结其"弱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与表达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20.
王天晖 《山西建筑》2009,35(9):23-24
对大丰市路灯控制中心在建筑地域化的表达和融入城市环境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总体布局、体量塑造、表皮的处理构思、光的引入和庭院景观设计等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营造和谐的景观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