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整理近3年相关文献,发现装配式建筑发展受阻的原因是其较现浇建筑价格偏高且价格补偿机制不完善。基于产品外部性理论,分析装配式建筑价格补偿的原因;确定价格补偿原则,探讨补偿的标准,设计价格补偿机制;并就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快速高效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运营方面对绿色建筑价格补偿系统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绿色建筑价格补偿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因果关系图的分析,展现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6)
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发展迅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装配式建筑质量信息管理注入了活力,但相关研究较少关注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信息化过程的实现。为了拓展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信息化应用,本文在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装配式建筑质量信息模型(PBQIM)概念。以PBQIM的构建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与质量控制基本环节相匹配的QRIM、QMIM、QAIM三大基础信息模型及其功能需求。通过Revit平台和MySQL数据库相结合,利用Revit二次开发技术分析各功能的算法,并基于质量控制动态原理论述PBQIM的应用内涵。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PBQIM的可操作性,该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和运维成本,减少建筑垃圾和碳排放量,实现节能环保,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造价成本高于传统现浇式建筑,因此面临较大的推广障碍。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核心利益相关方行为进行分析,从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耦合动力模型,旨在提高装配式建筑各参与方积极性,实现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筑节能》2021,(8)
针对深圳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现有政策实施水平,利用Vensim软件构建出深圳装配式建筑系统动力学模型,厘清深圳装配式建筑与社会发展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并预测未来几年深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深圳装配式建筑九大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等比例地提高2018-2025年单个产业政策的政策数量,并探究其对深圳建安企业开发意愿、深圳装配式建筑开发成本、深圳装配式建筑需求量、深圳装配式建筑碳排放降低量等变量的不同影响效果,进而对9类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建设环节支持政策、财政政策、技术政策和规划政策的实施效果较好,针对这4类产业政策的实施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梳理概括BIM技术理论与相关特点,引出BIM技术中本体化的概念。通过分析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造价信息模型构建基础,探索装配式建筑造价信息概念模型的构造路径,建立基于本体的装配式建筑造价信息模型。 相似文献
8.
钢结构建筑以工厂化制造和装配式施工为特征,与钢结构相配合的外墙板的装配化是考核工业化的关键。建筑工业化急需开发保温隔热、防火、防水、隔音、抗冻、装饰一体化的装配式外墙板,本系统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实现了装配式轻质混凝土外墙板在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为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外墙板系统的完善与建立提供典型的工程范例。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装配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其发展相关的各因素间的关系,构建了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济南市为例,对不同政策情景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其节能减排效益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政策类型及实施力度的改变对其发展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装配式建筑的节能减排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加强政策实施力度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其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不同政策对装配式建筑发展及其节能减排效益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技术政策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需求引导政策、建设环节政策和财政政策也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相比之下,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2.
综合成本控制及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构建成本控制系统的3大模块:成本偏差系统、因进度偏差引起成本偏差子系统、因质量偏差引起成本偏差子系统,构建完整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模型.动态评价成本的变化趋势,有效地实现项目成本控制,为管理者提出有价值的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以精确建模为显著特征的科技技术,装配式建筑是以工业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形式.随着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深入发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协同性、可视性、数据性等特点,使得其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优势愈加明显.基于此,如何促进二者之间的协同应用,已经成为数字化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15.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整体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施工方式有较大差异,导致原有的计价体系不再适用,因此,需要构建新的独立的计价体系。该文从整体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分析入手,对部品件的价格、施工费用以及计价体系的构成要素、方法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独立的、适用于整体装配式建筑的计价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广泛应用,各种质量问题受到业内与学界的关注。针对此问题,通过研讨“质量链”管理思维,尝试建立体系,对产业链上的各参与方实行有效的集成管理,提高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工程质量,充分发挥装配式实用性。探索将质量链应用于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全过程,提高质量治理模式的开放性与协同性,尝试建立“五点一线”的利益共同体。从链式管理的视角,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提供新思路,由于装配式质量监管业务复杂,链条众多,因此提出一些有利于管理实施的探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首先分析了CLT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包括其材料性能、连接方式、体系和工程实例。以Murray Grove和Treet大楼两个实际工程为例,阐述了CLT建筑与模块化装配式技术结合的优势。重点介绍了木结构装配建筑OTTO.Café从模型到落地建造的全过程。这种基于CLT的板式建筑是装配式模块化和永续理念的实现,所有承重木构件的基本模块统一为1.2m×3.6m的CLT板材。结合建筑使用需求、结构互承式概念和有限元分析,从16个模型单元中挑选出6种合理的结构组合形式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最终建造落地。OTTO.Café结构设计理念简洁,通过装配式建造的方式,实现空间可变与工业化生产,满足客户多样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
建立深圳市商品住宅价格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短期和长期分析,明确商品住宅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住宅开发投资、GDP 等主要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商品住宅价格变化的时间顺序,探索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选择中长期贷款利率、税率和基建投资比例、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基准地价等指标,进行单一指标和多项指标政策实验,寻求商品住宅价格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率、税率和基准地价等指标对商品住宅价格、房价收入比的影响更加显著;多项指标政策综合调控效果比单一指标政策更加显著,但不一定优于单一指标调控效果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