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快速建设导致城市环境逐渐恶化,舒适安逸的户外休闲空间使人尤为向往。当下县城户外游憩空间仍没有引起重视,且各地建设缺乏考虑气候的地域性设计,趋于同质化。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规划,以规划对象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地改善游憩空间的舒适性。以宁洱县城户外游憩空间为例,分析县城户外游憩空间分布情况与问题,调研茶源大道现状,并选取水湾公园进行实测,分析小气候影响因素,尝试从宏观上构建县城整体空间格局;中观上扩大游憩空间布局规模;微观上从植物配置、水体塑造、材料选择、建筑与街道围合等方面调节小气候,以期通过规划设计改善县城户外游憩空间的小气候以及整体环境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文章针对不同使用者,从多重角度对中国的城市公共游憩空间进行整体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对城市游憩空间的类型和功能属性进行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分类系统”,将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分为2个服务组,11主类,37干类和38支类。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休闲需求日渐增加,为居民提供科学合理的游憩空间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对荆州古城的实地踏勘调研,研究分析其公共游憩空间,针对所存在的游憩场所不足、游憩设施缺乏、公共环境粗放等问题,提出增加游憩场所及设施、建设游憩廊道及游憩管理系统等优化措施,为古城居民提供良好的城市公共游憩空间,构建荆州古城片区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于淼  许冬  丁康  李运远 《风景园林》2023,30(5):108-116
【目的】开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游憩服务评价并提出优化指引策略,对保护传承长城文化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带动周边旅游发展均具有突出意义和重要影响,可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源数据,运用ENVI 4.8和ArcGIS 10.5软件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现有游憩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判,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优化发展指引。【结果】根据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和特质丰富了文化性指标,构建了适用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游憩服务评价体系,有效评估了现有游憩资源的游憩服务潜力和已有开发水平。结果表明:1)游憩潜力和游憩机会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度,区域开发基本依托游憩资源现状,整体较为合理,但局部地区不匹配,特别是居庸路、黄花路、古北口和马兰路4个重点区域周边多为低潜力-高机会地区;2)游憩服务评价结果被量化到各乡镇后,呈现出与量化前不同的分析结果,游憩潜力与游憩机会较为匹配的乡镇仅11个,游憩潜力大于游憩机会的乡镇共12个,可考虑优先开发建设,剩余19个乡镇存在现有资源利用趋于饱和的现象;3)80%的现有游憩景点具备高游憩机会,景点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  相似文献   

5.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提出充分供给多样化、高品质魅力国土空间的要求。在新时代,高品质的游憩需求逐渐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在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针对中国游憩空间供给中存在的景观资源缺乏整体保护、供给规模不足、空间品质不高、游憩空间支撑体系不完善,以及社区经济效益影响不广泛等问题,借鉴国际上类似的空间类型提出魅力景观空间的概念,并提出以景观资源梳理和评价为基础,以资源跨区域空间整合为手段的魅力景观空间构建方法,同时从资源保护、支撑体系、区域联动、用地政策等方面提出魅力景观空间跨界整体保护和游憩开发的策略,旨在提升国土游憩空间供给规模和品质、充分发挥各类景观资源的游憩价值,促进区域生态整体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及旅游业发展。此外,还对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魅力景观空间构建侧重点、魅力景观空间与国土空间规划中部分专项规划衔接的重点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胡兰 《重庆建筑》2018,(4):23-25
屋顶绿色空间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集约型城市公共空间。该文以城市核心区的游憩型商业建筑为例,剖析了屋顶绿色空间与建筑、城市公共空间的多维关系,探讨了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如何整合设计屋顶绿色空间,提出了游憩型商业建筑屋顶绿色空间设计应从城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宏观把控与本体建筑、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关系,微观深入功能的复合化设计,消隐式细节处理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面临着游憩环境恶化、活动与游憩空间供给脱节、游憩体验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游憩机会谱理论作为发展较成熟且应用广泛的理论,有助于探究环境资源、游憩活动与公园管理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于提高游客游憩体验质量、建立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京市绿博园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公园游憩环境和游客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构建绿博园游憩环境指标因子体系,划分游憩机会类型并制定量化标准,构建游憩机会评分模型,构建了绿博园游憩机会谱。最后,根据游憩机会的评分结果对绿博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休闲游憩、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公共绿地公平性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以马德里为例,对公共绿地地均服务水平和人均服务水平进行测算,探讨空间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匹配程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地均和人均服务水平存在空间公平偏好、社会公平偏好、空间公平和社会公平低匹配、空间公平和社会公平高匹配这四种模式,并从空间、社会、实践这三个层面提出对我国公共绿地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及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城乡建设工作的重点.也是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县域空间是城乡多样化空间的典型代表.也是实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从关注镇村地区的发展诉求.保证其在县城整体空间发展中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出发.结合县城空间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及多种途径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诉求.探讨在县总体规划框架下开展次区域规划引导。明确县总体规划框架下的次区域规划应承担的功能.总结已有规划实践存在的问题.以青县城乡总体规划为例.探索如何通过次区域规划的编制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游憩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结构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对旅游城市尤为重要。文章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桂林市170个生态游憩空间的可达性进行量化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居民需求视角下的桂林市生态游憩空间整体可达性较好,其中旅游休闲类、风景游赏类生态游憩空间可达性整体较高,城市公园类生态游憩空间可达性整体较低;主客共享视角下的桂林市生态游憩空间整体可达性均大幅下降;桂林市生态游憩空间供需差异明显,城区范围内的城市公园类生态游憩空间可达性较高而县域范围内的较低。同时,文章根据评价结果并基于供需协同视角探讨了满足居民游憩需求、旅游发展需求及便捷可达要求的城市生态游憩空间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1.
游憩空间是城市居民消遣娱乐的主要场所。随着居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游憩空间的需求增长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因此研究游憩空间的规划布局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广州市为例,使用核密度分析、Moran’s I指数等方法,对广州市游憩空间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与自然、社会要素的空间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揭示了游憩空间现存问题及成因。结果显示:(1)广州市各地区游憩空间的利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游憩空间缺少合理的统筹规划;(2)不同类型的游憩空间的数量、规模、等级和空间特征差异明显;(3)游憩空间的分布在总体上与社会经济、人口分布、交通因素存在一定的依存性;(4)自然旅游类游憩空间与地形、海拔、坡度等自然要素相关,并且与社会经济等人文因素具有反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1)
城市游憩公共空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国民休闲时代开展休闲活动的空间载体。探究游憩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和需求是游憩公共空间建设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真正提高游憩者幸福感。本文以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为例,研究上海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意象,揭示其意象空间的分布特征和意象空间的内在感知与印象。研究表明:(1)黄浦江两岸的结构性意象总体呈现多中心、不连续的空间分布特征;(2)评价性意象中,游憩者对环境空间总体持积极情感倾向。从细分的4个维度来看,感知强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偏好吸引物、基础配套设施意象、人文特色意象以及环境氛围意象。  相似文献   

13.
《园林》2017,(9)
"银发"浪潮的持续席卷,促进社会各方面积极进行老年友好的环境创建,旧城区游憩空间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将有助于老年人身心条件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老年人角度,在老年游憩需求理论和游憩空间层次理论指导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其主要存在社会网络离散、人文关怀缺失、空间隔离和人群分化等问题,进行游憩空间的网络构建,打造主干网络、次级网络、分支网络三级游憩空间的系统相连,实现旧城区内游憩空间的整体吸引力和老年人游憩参与的方便、可达、无障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内涵界定和构建分类体系,运用POI数据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长沙市公共游憩空间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1)长沙市公共游憩空间大致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分布特征,不同类别游憩资源数量对比悬殊;2)公共游憩空间分布呈现以五一广场为中心的"圈层式"结构特征,距离城市中心3~6k m是游憩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余苏超  苏同向 《园林》2022,(6):18-25
从景中村游憩吸引力角度出发,以常州市金坛区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内21个具有游憩服务资源基础的乡村为例,基于多源数据,选取交通到达吸引力、游憩服务吸引力、景观特色吸引力、乡村居民参与水平和乡村建设发展机会5方面因素对景区内乡村的游憩吸引力进行评价,探讨以乡村为研究单元的景中村建设发展路径,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结果表明,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内景中村的游憩吸引力整体偏低,且游憩资源分布不均匀;旅游度假区内景中村可划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和低水平游憩吸引力5类,从整个景区来看,环湖的乡村游憩吸引力分布较为平均,形成了4处高吸引力的景中村组团;游憩服务和景观特色为影响景中村游憩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交通到达、乡村居民参与水平和乡村建设发展机会获取共同对景中村游憩吸引力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游憩空间是衡量城市社会文明 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表征,本文基于美国 城市游憩空间建设与管理的经验,从游憩空 间的规模、类型、空间组织和管理水平等方 面,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空间正义”的核心 价值及内涵。进而从“空间正义”视角,提出 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城市游憩空间发展理念 及策略:建立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与评价RQI 体系,坚实以人为本的规划建设出发点;强 调“公平共享”理念,实施城市游憩空间均 衡网络体系建设,关注城市弱势群体游憩权 益保障;创造多元化的城市游憩空间活动, 进一步提高游憩空间利用率和居民体验满 意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分层和空间异质性加剧使得弱势群体获得公园 游憩服务的公平性问题日益凸显,探究弱势群体的公园绿地潜 在供给和实际游憩服务获得的差异仍是一项重要任务。选择中 国武汉市24个具有明显社会层级和空间异质性的小区,从居住 区和个人2个尺度研究了不同弱势群体获得公园绿地潜在供给 和实际服务的公平性差异,并分析了2个尺度中弱势因素对获 得游憩服务的交互影响,以及影响游憩服务获得的主要因素。 结果显示,老旧小区的公园绿地潜在供给以及实际游憩服务与 新小区没有显著差异,但生理弱势是影响居民获得游憩服务差 异的主要因子,而不同尺度的非生理弱势因素交互则会明显削 弱居民可获得的单次游憩服务量。此外,居住区尺度小区周边 设施对居民可获得的公园游憩服务的影响大于小区内部条件和 居民个人社会经济特征。研究结果明确了城市建成环境对不同 弱势群体获得公园游憩服务的公平性影响差异,对快速城市化 地区弱势群体公平获得公园游憩服务的改善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杨峥屏  蓝天 《规划师》2006,22(3):32-34
珠海市公共健身游憩系统规划提出"构造覆盖全市开敞空间的户外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系统"的目标,以海洋岛屿、乡村郊野、滨海休闲、城市密集区等为特征划分健身主题功能区,形成城市户外健身游憩空间系统、公共体育用地系统两个层次的健身游憩空间系统,以及一条生态康体绿道.  相似文献   

19.
张毅杉  夏健 《工业建筑》2008,38(4):27-31
城市工业遗产是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多元角度的研究,目前我国从城市整体角度研究,特别是从整合城市空间角度研究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相对比较匮乏。从城市工业遗产融入到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角度对其保护与再利用进行探讨,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融入到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的整体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新世纪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探究我国品质导向的空间重构中的空间公平,以助力社会公平发展。在我国沿海快速城市化地区,自治村庄的非农经济发展造成了破碎、低效的土地开发。通过规划干预,实现集约紧凑的城乡空间格局已成共识。然而,从破碎到集中的空间重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庄土地权益重置的公正性。本文揭示:市场驱动的村庄自主土地开发造成了市场与公平的偏离,展现为村庄之间土地发展权益配置的差别。国土空间紧凑发展的规划蓝图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差别,形成了规划与公平的偏离。市场与规划的双重偏离制约着品质化的空间重构,须配以公平的土地权益调节机制:空间重构的治理需从自治村庄上升到区县尺度;国土空间规划应在区域尺度建立公平的初始土地发展权配置与调节制度,使村民变居民前享有均等的发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