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下一代 Vo IP网络概述  传统的话音通信基于电路交换技术 ,通过广泛部署的公众电话网 ( PSTN)实现端到端的电话连接 ;而 Vo IP是基于 IP网络的话音通信 ,即通过包交换的网络 ( IP、ATM等 )实现包括话音业务在内的多媒体通信。国际软交换联盟 ( International SoftswitchConsortium)为下一代 Vo IP网络提出了功能参考模型 (见图 1 )。图 1  ISC Vo IP参考模型  该参考模型将 Vo IP功能划分为四个平面 :传送平面 ;呼叫控制与信令平面 ;业务与应用平面 ;管理平面。体现了软交换的呼叫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思想。  二、如…  相似文献   

2.
《电信技术》2008,(3):31
东进IP网关采用全分布式结构,方便实现多点、虚拟统一的呼叫中心。针对企业用户不改变现有通信环境的要求,东进IP网关可与现有通信网络无缝结合。东进IP网关位于PSTN与IP网的接口处,通过分布式应用的组网以及IP网络的接入,实现TDM网络信令与IP信令的转换,同时完成PSTN与IP网之间的语音媒体流转换,快速、轻松集成原来系统,灵活、轻松移植到Vo0IP网络。  相似文献   

3.
简述No.7信令与IP网的互通技术和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IETF定义了一套用于在IP网中传送No.7信令协议的标准——信令传送(SIGTRAN),这组协议定义了在IP网中传送信令的框架结构、协议模型等内容。本文针对SIGTRAN中相关协议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GN Nettest目前发布了业内最完善、功能强大的性能与认证工具—— inter WATCH ( 3. 0 )。“对于高速网络技术环境而言 ,inter WATCH是目前市场上最强有力的模块式测试和认证工具。” GNNettest的产品经理 Alvin Francis如此评价道。 inter WATCH性能和认证系统为网络运营商和设备生产商的研发实验室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以测试当今的高速网络。应用领域包括 :Vo IP、服务质量 ( QOS)、ATM信令 ( UNI,PNNI)、ATM反向复用 ( IMA)、IP性能测试 ,以及多协议标记交换 ( MPLS)。在已支持的 Vo IP协议列表基础上 ,inter W…  相似文献   

5.
Vo IP技术具有简单、灵活的技术特点,将成为下一代网络中语音信息传输的主要形式。文章了解了RTP协议在Vo IP中的运用,分析话音在IP协议上的传输过程中的时延,探讨CRTP技术在解决传输时延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业务日趋多样化的下一代网络迫切地需要一种灵活的基于IP的通用网络信令体系,现有的IP网络信令协议(如RSVP)在安全性、灵活性、扩展性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NSIS信令协议就是针对这些要求提出的,其在应用扩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有较好的突破.主要阐述了NSIS的模块化两层体系结构--下层的NSIS信令传输层协议(NTLP)负责信令消息的传输和状态管理,上层的NSIS信令层协议(NSLP)负责各种信令应用.并将NSIS与现有的RSVP协议进行比较,最后介绍了NSIS软件平台的实现及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Sigtran(信令传送)是支持通过IP网络传输SCN(电路交换网络)信令协议的协议栈.该协议栈支持SCN信令协议分层模型定义中的层间标准原语接口,从而保证已有的SCN信令应用可以未经修改地使用,同时也利用标准的IP传输协议作为传输底层,通过增加自身的功能来满足SCN信令的特殊传输要求.主要介绍Sigtran协议的应用背景、实现功能、基本概念、组成结构以及相关协议,最后介绍Sigtran在现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SIP协议是由IETF提出的IP电话信令协议,它用于建立、修改和终结多个用户终端之间的多媒体会话。第三代无线系统(3G)的R5结构中,IP多媒体子系统域(IMS)选择SIP作为终端和IMS以及IMS内部各元素之间的信令协议。本文针对SIP协议在IMS中的应用展开介绍,重点介绍了IMS中由SIP协议实现的业务注册和会话建立流程。  相似文献   

9.
从移动性管理、轻量级IP协议适配、多接口异构网络接入等方面入手,对传统IP网络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针对造成移动通信网“信令风暴”的原因,提出了从移动终端、无线接入网、核心网等层面共同解决“信令风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WCDMA R4信令网主要指MSC Server/HLR/SCP/SMSC等实体之间的信令转接网络。传统的信令网均采用TDM承载,在未来的R4核心网中,可以采用TDM、ATM或者基于IP的SIGTRAN这3种方式。TDM承载技术已较为成熟;ATM承载技术不符合技术演进方向,目前暂不考虑;IP承载技术与网络的全IP发展方向一致,但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尚未商用。在此,对于后者做一浅析。SIGTRAN协议栈以IP网络作为信令的承载网络,必须采用SIGTRAN协议栈。SIGTRAN协议只是实现SCN信令在IP网的适配与传输,并不处理用户层信令消息。它支持SS7层间标准原…  相似文献   

11.
虽然IP电话网络发展迅速,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PSTN与VoIP互为补充又相互竞争的存在着,传统电话交换网与IP网络的融合互通正是网关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企业专网通信中的EM信令接入到IP网络的问题,设计实现了支持EM信令的中继网关。进行了EM信令中继网关的功能模块分解,描述了EM信令的呼入流程和呼出流程,突破了EM信令网关设计中协议适配和冗余处理2项关键技术。支持EM信令的中继网关,实现了专网中EM中继到NGN网络的平滑接入,并可以扩充支持多种模拟协议,满足专网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No.7信令IP化承载协议的分析,给出短信平台与核心网间信令消息实现IP化承载的组网方案,将对未来在GSM全网实现No.7信令IP化承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深入讨论了以IP分组化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通信网的信令技术,描述了多媒体会话控制信令和通用信令传送协议,介绍了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信令体系和IP网络QOS支持信令的研究动态,并展望了未来开放式信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杜蓓 《信息通信》2013,(8):188-189
随着LTE时代的到来,核心网分组域将向EPC网络演进,EPC网络将引入基于IP协议的Diameter信令,核心网将实现基于IP的全互联的网状网络。文章主要针对EPC网络中Diameter信令方式的寻址方式及特点进行分析,并为移动信令网引入DRA组网提供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璐 《电信快报》2008,(1):14-17
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是IETF为了实现在IP网络上传递电信的信号系统7(SS7)信令消息而设计的协议。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广泛采用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来传输控制信令,而SCTP是SIGTRAN协议的一个组成部分。SCTP是一种基于IP的可靠传输层协议,它的传输机制和高级特性,包括多宿主与多流的机制,使得它相对于传统的传输层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2015,(10):117-120
从AMR编码、LTE协议架构、半静态调度等多个方面,完整介绍Vo IP业务在TD-LTE网络中的数据包封装处理实现方式,并且较为详细地阐述TD-LTE系统中限制Vo IP业务容量的若干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TD-LTE系统中语音业务容量在特定条件下的计算公式,建立了一套与之相应的容量模型,并以20M系统带宽为例进行了简单计算。力求在LTE无线网络规划中为解决Vo IP业务容量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软交换下VoIP话务量与IP带宽间关系的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软交换、网络IP化等技术的演进,交换机实现了控制和承载的分离,传统的信令、语音业务都通过IP网络承载的信令流和媒体流进行传送。在分析信令流的IP承载带宽时,需要考虑M3UA Sigtran、IP等各种协议栈的开销以及Mc、Nc等接口中各种信令流程下的消息流量和消息包的大小。相对于媒体流而言,信令流在整个IP带宽中占比很小,带宽规划时一般按一定比例进行估算,因此,这里对信令流的带宽关系不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信令传输(SigTran)协议簇是由IETF的SigTran工作组制定的一系列协议,包括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和用户适配层(UAL)协议。SCTP协议弥补了传输控制(TCP)协议的很多漏洞,主要用于在IP网络上可靠传输信令消息;适配层协议包括M2UA、M3UA、SUA等UA协议,UA层的作用就是将电路域的消息进行适配封装,使其顺利在IP域传输,完成电路域与IP域的兼容与互通。文章主要讨论了SCTP协议的功能以及SCTP协议的数据传输方式,UA层协议的代表M3UA的功能及应用,并进一步阐述了SigTran在3G组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实践验证和相关规范,针对信令接口和协议栈选择、信令链路的配置、安全容灾备份、IP承栽和站点建设、网络组织和局数据设置等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No.7信令网IP化初步的结论性建议:对于4G核心网的Diameter信令网将采取单独建设的方式而不会采取STP升级改造来构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际上IP网络通信的主要标准有H.323和SIP,两者都对IP电话系统信令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但两者的设计风格各有千秋,H.323采用的是传统的电话信令模式,包括一系列协议;而SIP借鉴互联网协议,采用基于文本的协议.采用H.323协议,各个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可以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而SIP协议应用较为灵活,可扩展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