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围绕城市设计以三维空间为学科研究核心的特点,职业后城市设计教育的对象应以具有空间创作基础的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专业人员为主,以空间模式语言作为空间教育的核心;针对城市融贯学科的特征,在职业教育前应首先明确城市设计自身的知识体系,保障不同专业背景的城市设计从业者在继续教育中查漏补缺,同时强调了职业后教育结合最新实践和研究不断更新完善相关技术和专业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设计从业者职业后教育是当前我国城市设计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认为,对城市设计从业者的职业后教育需要从"知道"到"做到"两方面进行"精准"地水准提升。"知道"指的是建立正确的城市设计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正本清源;"做到"指的是城市设计技能方面的营造力和实现力。城市设计从业者职业后教育需要从价值体系、统合能力、产品精神、全程品控等几个方面进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管理要求已经到了实施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等更高层次需求的历史阶段,而城市设计的继续教育却表现出起步晚、设施不完善及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建立"政府—行业—从业者"多层次的城市设计继续教育改善途径,认为政府应通过分类优化教育目标,统筹社会教育资源,加强技术标准、规范建设等方法完善城市设计教育制度;而行业则应不断强化执业资格和技术职称的改革、促进技术交流、规范技术引导,进而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城市设计从业者也应不断地完善自身知识构成,主动加强继续教育的学习,强化与同行间的技术交流,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2)
应用型本科高校从社会、市场的新需求出发,对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文章以空间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以"抓设计过程、重策划能力"为方针,探讨了以课题整合课程知识、围绕设计策划能力培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过程考核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策划能力与职业素养,适应如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城市设计肩负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使命,成为当下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城市设计教育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必须顺应当前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加强从专业教育到职业培养的体系建设,培养适应当前行业需要、特色与综合兼备的城市设计专业人才。学科教育应该转变思维,实现从孤立的"后"职业阶段的专业教育向全周期、全流程的职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城市设计学科发展的回顾、国内教育问题的剖析,以及国际专业教育的经验借鉴,构建了全周期、多途径的职业发展培养体系,为城市设计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
传统的测绘CAD课程教学以理论知识满堂灌的模式呈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新形势社会发展环境下工程测量技术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要求高校有关专业对测绘CAD教学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本文以传统的测绘CAD教学模式为研究背景,将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目标,提出了测绘CAD教学课程的过程设计,实现"教育、学习、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希望有利于提高该专业课程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刘堃  宋聚生 《城市建筑》2014,(10):50-54
当今城市设计实践的综合化与城市设计团队的多元化对城市设计师的知识构成、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城市设计专门人才,是现阶段城市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着重探讨的话题.本文基于当代城市设计的特征与需求,尝试引入增强教育专业化水平与职业能力的发展网络理论,从提升网络关联多样性与强度两方面建构城市设计师发展网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设计专业培养模式,为高校培养应用型城市设计人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36-37
作为对社会需求的回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迅速。但其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生源减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转型步伐,使得学前教育资源过剩的问题提早出现,为未来幼儿教师职业舆情埋下隐忧,打乱了学前教师教育的应有序列。而学前教育教师略少,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从业者劳动收入,缓解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倒逼家庭教育的深入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不妨慢一点、稳一点,追求质量,避免对社会需求的简单满足。  相似文献   

9.
世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高密度城市的发展与研究开始受到各界关注。高密度城市在承受大量人口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文章首先针对高密度城市背景,提出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的概念,分析其必要性;然后从社会结构层面提出功能需求和形式布局设计策略,从能量环境层面提出能源技术和环境融入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7):71-76
高职院校新教师专业成长是关系个人与院校未来的大问题。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路径。通过参赛,新教师能够加速角色转换,融入职业环境;夯实专业基础,发展教研能力;获得职业成就,巩固自我认同。院校发展与个人需求是新教师参赛的现实要求,职业生态、阶段目标、专业背景及日常工作中的相同点使在备赛参赛过程中形成新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成为可能。在"双高计划"与教学能力大赛共同背景下,高职新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存在自发性与脆弱性、流动性与延续性的特点。应从决策者保证赛制健康、管理者打造积极环境及参与者共创和谐生态等方面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日益提高,人们也会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工作环境与居住环境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生活环境优化与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艺术专业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恰恰可以满足社会对环境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机工程学"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也对环境艺术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介绍环境艺术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现状与目前的教学需求,提出了今后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城市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全球大背景下,景观设计行业应当提高环境意识,主动承担起设计"节水型景观"的责任。本文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组织:一为严峻的"缺水"现状和景观设计问题;二是"节水型景观"的正确解读;三提出了景观设计中"节水"考量的做法;四是典型案例分析。本文目的是抛砖引玉,呼吁从业者抛开对形态和造价的过分追求,牢记景观设计师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城市景观节约每一滴水,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1,(1)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学理论的相关内容并对其加以研究,由此产生了许多值得珍视的理论成果。随着当前社会科技化、信息化趋势的增强,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这需要教师尝试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打破以往教学的壁垒,在新媒体的引领下,全方位地开拓在线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高校各专业的教学模式应与其学科特点、教学实际相契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创新,以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该文以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为例,探讨高校艺术类专业在线教学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以期为创新艺术类专业的在线教学形式、丰富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吴衡 《园林》2012,(6):31-36
文章简要分析我国当代景观的行业现状,并根据专业教育背景和从业方向的不同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概括出从业分类特点。通过重点研究从业者的技能差异,结合景观专业的执业特点,从技能培养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初步探索当代景观从业者的优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21)
文章以环境设计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为基础,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建构"问题导向式"景观设计教学模式(简称PBL模式)的设想。通过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师制工作室教学运行模式,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教育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一体化评价为主要评价观,建构"问题导向式"景观设计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双证书制度、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设计原则与过程。主要包括专业教学理念、社会需求分析、培养方案的制定程序、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职业证书与相关课程学分替代办法的改革措施等内容。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 管理)能力、职业素养为原则,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观为指导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力图从操作层面落实高等职业教育"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10)
<正>一、背景介绍"疍家文化探究"系列课程是基于盐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疍家文化,通过多学科、专业老师的介入,将该主题与课程标准相结合引领学生探究传统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智能制造、珠宝设计专业融合。贯彻在做中学的体验式教学,各学科与专业教师共同合作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提供具有真正职业体验意义的STEM教育。教师先给予指导,让学生自我探索提出问题,通过跨学科融合方式得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兴趣,提前了解本专业的具体需求,增强其对专业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热爱,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深度发展,既有城市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本文基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设计课程"城市微更新"的教学实践,以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学和社会学的多元视角出发,发掘居民对生活的真实需求,呈现了在历史保护背景下改善居住环境的设计思辨与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明月 《现代装饰》2013,(3):36-37
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育的现状,按照高职教育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职业成长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融合教学实训、职业资格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职业氛围的各种类型工作室。引入项目实现工学结合,实施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探索有效的对接行业企业、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途径。"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改革必将顺应行业发展,改变传统专业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状,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室内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当前的城市发展阶段,城市设计作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技术手段与公共政策,正被赋予重要的时代责任,但城市设计专业人才十分匮乏。面对急迫的需求,职业后城市设计教育成为一条有效途径。澳大利亚城市设计与教育计划(UDEP)在职业后城市设计教育上有成功的实践。本文着重介绍了UDEP以设计工作坊和培训课程为核心的职业后城市设计教育经验,由此探讨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