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中地区方顶村是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更好地保护当地传统民居,提高传统民居居住舒适性,本文以豫中传统民居地面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着眼点,以传统地面构造层次角度分析方顶村传统地面适宜性改良技术。通过分析与选取地面构造形式、保温防水材料,提出课题示范点方兆图故居的地面改良技术,最后对传统与改良地面进行热工性能分析,对豫中地区传统民居地面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是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其主体价值的框架下,提升其使用性能和舒适度,对于保护大量有保留价值但不具有保护身份的老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屋面与墙体交接的节点部位,传统民居檐口存在保温性与气密性较差的问题,影响居住舒适度.为此,文章以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方顶村为例,在对其檐口部位原材料与原工艺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将现代节能改良技术与材料工艺以适应性的方式更新与整合到传统营造技术中,有效解决了传统民居居住舒适性、空间使用率等问题,获得节能效益,为豫中地区传统民居檐口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合院式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通风、防潮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不改变其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的前提下,提出一种传统合院式民居地源式温度自调节通风系统及其通风降温方法。并以郑州市方顶村方兆图宅为例进行实地技术应用和测试。结果表明,合理安装地源式温度自调节通风系统可在夏季有效提高传统民居室内的通风降温效果,对传统合院式民居的风环境绿色改良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方式和建材选择多因地制宜,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屋面覆材形式,木、竹、草等植物材料作为屋面覆材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该文分析了植物覆材在传统民居建筑屋面中的应用情况,绘制出传统民居建筑中不同类型植物覆材屋面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植物覆材在当前传统民居营建过程中的应用困境,探讨改良植...  相似文献   

5.
以豫中寒冷地区传统农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地区农房普遍缺乏保温措施而导致冬季室内热舒适性较差,室内环境不宜居住的情况,因此进行农房土坯墙体改良。本文以方顶村课题项目为例,介绍一种满足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规范要求的改良土坯墙体,分析研究其建造过程、材料选择、构造要求,以及对土坯墙的加固和保温的两项新技术。研究成果属于农村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为农村的建设工作提供技术研究和示范。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移民对于政权巩固、文化传播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基于这些因素,一支方氏族人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入中原地区。他们定居地的选址、最初的窑洞民居都与迁出地有相似之处。进入中原地区后,经过几百年的演进,方顶村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面貌。从移民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方顶村的村落布局,以及窑院民居和合院民居的空间形态特点,并与山西丁村做比较,以进一步阐释方顶村与山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唐丽 《建筑科学》2012,28(4):12-16
秦氏旧宅是河南豫中地区四合院民居建筑"前堂后室"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现场勘察、测绘、访谈及历史文献研究等方法,翔实地分析了秦氏旧宅的空间布局、结构特点和细部构造措施,并进一步从技术方法论的角度讨论了河南豫中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运用建构理论,从建筑的原型出发,对陕南地区传统民居的材料选择、结构方式、屋面形式进行了分析,指出该地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息息相关,并体现出我国传统建筑的许多特点,本文的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保护该类民居建筑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受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其民居的结构形式存在多样性,自西向东由拱券结构向梁架结构形式进行演变。而豫中地区位于豫西山地与豫东平原之间,民居受两种结构形式的影响,出现了多种结构形式共存的现象。该文主要通过对荥阳柏庙村民居的实地调查、测绘与研究,分析其民居存在的结构形式,归纳总结地域特征对豫中地区传统民居结构形式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对西北传统民居的外围护结构形式及材料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发掘出当地传统民居节能技术类型及存在问题;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各节能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北传统民居中,被动太阳能利用、厚重型外围护结构和带吊顶的坡屋面的节能效果较佳,为西北传统民居应优先采用的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1.
荥阳民居砖雕装饰题材丰富、分布广泛、特征鲜明,代表了豫中地区传统民居砖雕装饰的技艺水平。本文基于对荥阳地区现存大量传统民居砖雕的实地调研和测绘,从题材内涵和砖雕载体两个方面对砖雕的装饰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得出荥阳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砖雕的地域文化特性;在记录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希望能为"美丽乡村"时代背景下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北京农村地区传统民居进行了现场调研,汇总了目前北京农村传统民居墙体的构造形式,并对其进行了热工性能分析,同时分析了目前村镇常用的墙体保温措施在北京传统民居中应用的适宜性。基于当前市场材料导热性能参数、材料费、人工费和施工费等数据,给出了北京农村传统民居墙体在不同保温措施改良后的性价比指标,以期为农村传统民居墙体热工性能的改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辽西地区民居的地域特色,通过对兴城民居的调研,分析了民居屋顶的含义,重点研究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屋顶形式——囤顶的外形特征、内部构造、屋面做法等,目的在于为古城民居的保护和当代住宅设计中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太阳辐射强烈,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在房屋营造方面,岭南建筑自古就有防热的需求。传统民居中广泛应用的覆瓦双坡屋面是一个集通风、遮阳、隔热等措施于一体的综合防热围护结构体系,本文对岭南传统民居典型的覆瓦双坡屋面的热工性能进行了分析。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都表明,岭南传统民居的覆瓦双坡屋顶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在传统民居热环境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5,(Z2)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是近年来规划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分析河南方顶村的成功特质及存在问题,明确保护更新的方向和重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地方政府、开发企业和居民在保护更新方顶村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川西传统民居常见外窗开启类型,借助科学化分析手段,探讨了平开窗、推拉窗及中悬窗三种外窗开启方式对室内通风效果的影响,以期对民居传统节能技术进行继承与改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传统民居的结构安全度,为加固设计提供技术依据,需要对现状民居进行数值模拟。数值计算中需要用到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材料参数。目前,尚没有生土材料室内试验标准,借鉴混凝土材性试验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参照混凝土的加载制度,对河南省方顶村清代传统民居生土墙进行现场"切取"(切块制作试件)取样,并在实验室标准条件下制作相同规格生土试块,两组各取3块进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9块进行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原状生土墙体材料轴心抗压强度约为1.16MPa,弹性模量约为160.7MPa;现制生土墙体材料轴心抗压强度约为0.97MPa,弹性模量约为75.9MPa。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究湘南地区的传统屋面瓦作营造工艺。从技术角度研究传统民居屋面瓦作构造做法,主要以屋面坡度、屋面形式及铺设方式、屋脊构造、屋面曲线及屋面交接部位构造等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其相关的构件与构造做法及工艺特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现场测绘及走访当地传统匠人,真实地记录传统建筑屋面瓦作技术构造方面的经验与手法,分析整理总结出湘南传统屋面瓦作营造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屋顶,作为最能体现竹楼建筑特色的重要构件之一,与竹楼一同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材料、形式、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该文对版纳地区傣族民居屋面结构既有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其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提出屋面采用新型竹结构的技术思路,试图为傣族民居的建造寻找到一种更为合理和适宜的屋面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2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北京农村地区传统民居的现场调研,汇总了北京农村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的院落形式和空间尺度,给出了几种典型院落模型,并应用Airpak和Ecotect等软件对其院落风环境和日照进行模拟分析,对传统民居相关传承因素赋予了科学化解释,为合院式传统民居的改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