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盐酸溶解样品,在微酸性介质中,铁与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形成紫红色三元络合物,用甲基异丁基酮萃取该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20 nm处测量其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得铁含量,从而建立了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镁锰铈合金中铁的方法。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水相酸度在3%~7%(V/V),硫氰酸钾溶液加入量为2 mL,1,10-二氮杂菲乙醇溶液加入量为2 mL,显色时间为2 min,甲基异丁基酮加入量为5 mL,振荡时间为60 s。结果表明,试液中铁质量在1~9 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4.743 x-0.207,相关系数r=0.999 3;方法中铁的检出限为0.000 037%(质量分数)。按照实验方法测定两个镁锰铈合金样品中铁,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0.23%和0.18%,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结果相吻合;加标回收率为97%~107%。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10 二氮杂菲与铁的显色反应,在pH4 5的盐酸-六次甲基四胺缓冲介质中,1,10-二氮杂菲与铁反应生成3∶1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被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小柱上富集的络合物用乙醇洗脱后用光度法测定,λmax=510nm,ε=1.03×104。铁含量在0~4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饮用水中铁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用硫酸(1+2)作溶剂,在230℃下采用微波炉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在硫酸-盐酸介质中,以甲基异丁基酮(MIBK)萃取Fe(。Fe(在甲基异丁基酮中与硫氰酸钾、邻二氮杂菲显色形成红色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38×104,10 mL试液中氧化铁质量在0~12.5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高纯氧化铝中质量分数0.000 5%~0.010%氧化铁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分光光度法测定多晶硅中铁和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多晶硅(硅粉)用氢氟酸和硝酸二次溶解,用高氯酸的二次冒烟去除氟离子对铝的干扰,用3 cm的比色皿解决铁低灵敏度带来的误差大的问题。使用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多晶硅中铁和铝的含量。研究了显色条件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pH3~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铁与5 mL 0.25 g/L的1,10-二氮杂菲10 min后生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且在2~10μg/50 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在pH 5.5~6.1的六次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铝与5 mL 0.3 g/L的铬天青-S在15 min后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且在4~16μg/50 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用分光光度法能准确测定纯度为99.99%多晶硅(硅粉)中铁和铝含量,并与ICP-AES法测试结果对比,相对误差在5%左右。  相似文献   

5.
当分析元素含量极低时,往往要求在测定之前辅以化学分离预富集手段以纯化富集待测物和除去干扰基体。实验利用邻菲罗啉和硫氰酸钾作为微痕量Co2+的络合剂,建立了一种液固体系分离富集微痕量Co2+的新方法。分别考察了邻菲罗啉溶液用量、硫氰酸钾溶液用量、酸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系中Co2+含量为100 μg时,控制体系pH=2~6,加入1.00 mL 1.5 g/L邻菲罗啉溶液、1.00 mL 0.1 mol/L硫氰酸钾溶液、1.00 mL 10 g/L EDTA溶液、1.00 mL 40 g/L硫脲溶液,震荡静置后,Co2+与邻菲罗啉、硫氰酸钾反应生成的离子缔合物定量沉淀到溶液底部,而Cd2+、Fe3+、Zn2+、Ni2+、Cu2+、Pb2+、Al3+、Ag+等离子仍留在水相中,从而实现了Co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方法成功用于合成水样中微痕量Co2+的定量分离,富集率在97.2%~98.6%之间。  相似文献   

6.
以双环己酮草酰二腙(BCO)光度法快速测定合金中高含量铜,并对最佳显色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pH 8.5~10.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铜与BCO形成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0 nm;BCO浓度为0.1 g/L;显色温度为20 ℃;显色时间是10 min;柠檬酸铵用量为1 mL。铜在0.4~4.0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6×104 L·mol-1·cm-1。方法应用于高温合金及铜合金标准样品中高含量铜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相对误差<1.0%,相对标准偏差<6.5%。  相似文献   

7.
刘楚文 《云南冶金》2007,36(5):52-5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具有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的特点。用两种方法测定的已知样为0.8mg/L和1.0mg/L,经比较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精密度更高、准确度更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用NaF-SnCl2作还原剂的磷钼蓝光度法测定钢铁中磷的显色不稳定,进一步研究了该法的显色条件,并在显色体系中加入三乙醇胺作为显色反应稳定剂。结果表明,三乙醇胺对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显色液在室温下放置5 min后,能使磷钼蓝的吸光度值稳定50 min以上。当磷的含量在0.00~1.00 μg/mL 范围内时,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方法用于钢中磷含量的测定时,结果稳定,相对误差小于5%,RSD在1.5%~3.2%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8.7%~103.2%之间,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max,700 nm=3.18×104 L· mol-1· cm-1。方法容易掌握,适用于钢中磷含量的快速和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I-PADMA)与钯(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0.6 mol/L高氯酸介质中,5-I-PADMA与钯(Ⅱ) 反应形成摩尔比为1∶1的蓝色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613 nm处。钯(Ⅱ)含量在0~0.6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828 4 ρ(μg/mL)- 0.001 6,相关系数r=0.999 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82 × 104 L·mol-1·cm-1。方法应用于钯分子筛和矿样中钯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6)为1.2%~1.4%。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氢氟酸-硝酸溶解样品,高氯酸冒烟驱除硅、氟,加入抗坏血酸、显色溶液后直接显色测定,建立了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硅中0.001%~0.27%磷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溶液中磷质量浓度在0.05~1.40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中磷的检出限为0.000 46 μ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825=2.75×104 L·mol-1·cm-1;样品中其他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不同实验室应用实验方法测定3个工业硅行业标准样品中磷的结果均与认定值吻合;按照实验方法测定2个工业硅行业标准样品中磷的结果与国标方法GB/T 14819.4-2012和GB/T 14819.5-2012的测定值均基本一致。将实验方法用于工业硅行业标准样品和工业硅实际样品中0.001%~0.27%磷的测定,实验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22)为1.4%~4.5%。
  相似文献   

11.
纯钛及其合金中铁的测定方法很多,其中以1,10-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应用最普遍。 3-(2-吡啶)-5,6-双(4-苯磺酸)-1,2,4-三嗪(菲咯嗪或亚铁嗪)为显色剂应用于生物体及环境试样中铁的测定已有报道。实验证明,该试剂与铁显色性能及灵敏度均优于1,10-邻菲哕啉。本文详细研究了菲咯嗪分光光度法测定纯钛及其合金中铁的显色条件,拟定了简便、相对快速及高选择性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结果与原子吸收法分析对照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2.
试样采用氢氟酸溶解,饱和硼酸络合,乙酸-乙酸铵作缓冲溶液控制酸度,三元有机铵盐作混合掩蔽剂,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钛合金中铁。成功克服了传统分析方法中因受钒(4mg以上)干扰,显色液需放置隔夜后才能测定的缺陷,大大缩短分析时间,获得较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准确度高,分析结果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以meso-四(4-羟基-3-甲氧基苯基)卟啉[T(4-H-3-MOP)P]为显色剂测定汞的分光光度法。在Triton X-100存在下,于pH 9.60 Na2B4O7-NaOH缓冲液中,在室温条件下试剂与汞显色反应 5 min,可生成络合比为2∶1的浅棕黄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4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4×105 L·mol-1·cm-1,汞的质量浓度在0~0.6 μg/mL之间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检出限为9.2×10-3 μg/mL。在显色体系中加入三乙醇胺-酒石酸钾钠-氟化钠混合掩蔽剂后,用方法测定了化工厂和实验室废水中汞,并与冷原子吸收法的结果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6%,加标回收率在99%~102%之间。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以Dowex 1×2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相,在pH值为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铜与铜试剂、乳化剂OP三元络合体系测定铜含量的分光光度法。通过试验确定了Dowex 1×2型阴离子树脂用量为0.30 mL、显色剂用量为2.0 mL、乳化剂OP溶液用量为1.0 mL、最佳吸附时间为25 min、最大吸收波长为437 nm。常见共存离子不干扰铜的测定,Fe3+、Co2+、Ni2+对显色体系的干扰,可加入5 mL 50.0 g/L EDTA-200.0 g/L TAC混合掩蔽剂掩蔽。Cu浓度在4.0~50.0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279 0ρ+0.062 7,相关系数r=0.999 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79×105 L·mol-1·cm-1。方法的检出限为0.063 mg/mL。对铝合金样品中痕量铜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n=6)为3.0%~7.9%,测定结果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孔琼宇  夏畅斌 《冶金分析》2012,32(12):57-59
在KSCN和聚乙二醇2000的存在下,利用Zn与罗丹明B(RhB)的显色反应,对城市污泥中微量锌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0.84 mol/L HCl介质中,锌与罗丹明B发生高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Zn2+-SCN-RhB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600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106 L·mol-1·cm-1;锌含量在0~0.060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的检出限为0.04 μg/L。将本文方法应用于城市污泥中痕量锌的测定,结果与双硫腙光度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3%。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冶金分析》2013,33(3):60-64
为测定铍铜中间合金中铝的含量,使用硝酸溶解试样,用氨水调节至pH 6~7,使铁、铝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过滤并洗涤使其与基体铜分离。采用盐酸溶解沉淀,在pH 5.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铝与8-羟基喹啉形成络合物,采用三氯甲烷萃取,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93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45×103 L·mol-1·cm-1。在三氯甲烷显色溶液中,铝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4 000 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铁、铜等干扰元素于显色前使用铜试剂-三氯甲烷萃取分离除去。方法适用于铍铜中间合金中0.000 2%~0.5%铝的测定,结果与ICP-AES法测定结果相符合,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102%。  相似文献   

17.
萘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中微量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盐酸羟胺为还原剂,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存在下,铁与邻二氮菲(Phen)、四苯硼酸钠(STTB)形成稳定的橘红色1:3:2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8.41×104L.moL-1.cm-1。铁含量在2.0~12.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A=0.0601ρ(μg/mL)-0.0028,相关系数r=0.9992。常见大部分离子均有较高的允许量,对于铜的干扰可加入硫脲溶液消除。方法用于测定原油中铁,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1%,回收率为99%~101%。  相似文献   

18.
于秀兰  张嘉月 《冶金分析》2013,33(12):67-69
合成了5-(4-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AASA),探讨了试剂与铌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测定铌的光度分析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 2.0的HCl-KCl缓冲体系中,铌与AASA形成摩尔比为1∶1的浅黄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60 nm。铌 的质量浓度在0~1.6 μg/mL符合比尔定律,其回归方程为A=0.077 79+0.012 91ρNb(μg/25 mL),相关系数r=0.999 6,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0×104 L·mol-1·cm-1。将AASA分光光度法应用于铁-铌合成溶液中铌的测定,结果与氯磺酚S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1.6%~1.7%。  相似文献   

19.
王冀艳  刘勉  闫红岭 《冶金分析》2015,35(12):41-45
以硫酸-偏钒酸铵-氢溴酸-抗坏血酸为底液,研究了锡的极谱吸附波,并将其应用于矿石中锡的测定。将所选实验方法与使用硫酸-氯化铵-抗坏血酸和硫酸-偏钒酸铵-高氯酸-氯化钾-抗坏血酸为底液测定锡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硫酸-偏钒酸铵溶液-氢溴酸-抗坏血酸溶液为底液的极谱法,其灵敏度高于使用硫酸-氯化铵-抗坏血酸和硫酸-偏钒酸铵-高氯酸-氯化钾-抗坏血酸为底液的极谱法。进行了硫酸、偏钒酸铵溶液、氢溴酸及抗坏血酸溶液用量的优化试验,在3 mL硫酸(1+2)、3 mL 0.15 mol/L偏钒酸铵溶液、1 mL氢溴酸、1 mL 100 g/L抗坏血酸溶液体系下峰电流最大,灵敏度最高。在选定的底液条件下能稳定至少24 h。干扰试验结果表明:大量的K+、Na+,1 mg/mL的Mn、Ca2+、Mg2+、Al3+,100 μg/mL Cu2+、Fe3+、Zn2+,30 μg/mL As,5 μg/mL Si、Cd2+、Ga,2 μg/mL Cr、Bi、Sb、Ti,1 μg/mL W、Mo、Hg2+对质量浓度小于1.0 μg/mL锡的测定不干扰。方法中锡的检出限为1 μg/mL。方法适用于矿石中0.000 1%~1%锡的测定。方法用于钨矿、钼矿以及铜矿标准物质中锡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7%~8.7%。  相似文献   

20.
在pH 1.8的HCl-KCl缓冲溶液中,钪与偶氮胂Ⅲ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680 nm处。研究了酸度、偶氮胂Ⅲ用量、反应时间、共存元素等因素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度和偶氮胂Ⅲ用量对体系吸光度影响较大,最佳pH值和偶氮胂Ⅲ体积范围分别为1.5~2.0和1.5~2.5 mL;温度对显色反应影响不大,室温下显色5 min即可测定,且吸光度在120 min内基本保持不变;铁、钛、锆严重干扰钪的测定,采用铜铁试剂沉淀分离的方法可消除其影响。在最佳条件下,钪在0~1.0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104 L·mol-1·cm-1。方法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钪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不超过2%,测定结果与标样认定值或对比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