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冠霞帔”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婚嫁服饰,最早起源于汉代,至宋代被定为礼服并列入冠服制度。文章依托于历史文献和出土的实物资料,简要分析了凤冠霞帔在形制、纹样、色彩等方面的服饰特点及研究价值,深入剖析了凤冠霞帔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意义,并根据目前市场需求,从过往设计中获得启发,探究宋代传统人文精神和婚嫁文化的精髓,将凤冠霞帔的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婚礼服饰设计中,为我国现代中式婚礼服的创新设计应用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练昊欣  王忆雯 《西部皮革》2023,(15):100-102
在中国服饰的历史进程中,汉代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徐州汉俑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依托汉代文化资源,从服饰文化的视角打造徐州汉俑IP形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汉代服饰文化,活化徐州汉俑的形象。文章对汉代服饰进行了历史溯源,分析了汉俑服饰的款式、色彩、配饰,研究了融合汉代服饰的汉俑IP设计。  相似文献   

3.
传统汉族服饰的定型时期是汉代时期,汉代服饰是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汉代服装的款式特点鲜明,配饰考究,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从服装专业角度分析汉代服饰分类,服饰式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明玉 《印染》2021,(1):88-89
随着民族的统一和国家政权的确立,汉代社会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封建社会政权得到了巩固并持续发展.这一时期,人们的服饰文化从秦朝的不守周礼发展到汉代的遵循礼数和冠服制度.其间,儒家思想和文化对汉代服饰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以后封建社会的发展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传统的服饰文化隐喻了我国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汉代百戏包罗了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为角抵戏和乐舞杂戏,但其服饰却是学界触及较少且常常被人遗忘的领域。以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为例,采用二重证据法,通过文献史料结合文物史料比对分析,深入探讨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发展的社会背景、形制及其与汉人日常生活服饰的关系。研究表明:汉代角抵戏服饰与艺人的假形装扮密切相关,其形制特征为头戴假面,身着羽毛或兽皮材质,且与扮演的角色相得益彰,并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汉代乐舞杂戏由日常生活中表演舞蹈、奏乐的艺人和滑稽的俳优组成,其服饰形制特征为交领右衽袍服、宽松裤子等汉人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汉代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虽然不能对汉代百戏服饰包罗万象,但是从某种角度也突出了汉代百戏服饰的时代特色,并彰显了汉代百戏服饰与汉代社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董楚涵 《国外丝绸》2011,(2):67-69,80
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杰出的时代,其中蕴藏的深邃而丰厚的服饰文化内涵非常值得现代人去挖掘和品味。作为汉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地理位置的南阳,曾出土了令世界瞩目的大量汉画像石刻。汉画像是汉代工匠艺人利用传统的石刻艺术对汉代人们的各种生活场景的形象再现,因此汉画像石刻对于全方位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南阳汉画像石刻不仅可以分析汉代服装样式特征,为汉代服饰文化研究提供有力佐证,并可为现代服装的创新设计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提供灵感之源。  相似文献   

7.
马皎 《西部皮革》2020,(1):93-94
通过对汉代文献记载、汉代壁画图像,汉代出土屏风三方面考证汉代屏风的设计形制,汉代屏风陈设位置与室内的空间关系。运用图、文、物互证的研究方法来综合考虑汉代造物设计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问题,探讨物所处的场景,并与周围发生关系的人物及空间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回鹘冠饰中,三叉冠是回鹘男子冠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回鹘冠饰的标志之一.在回鹘冠饰漫长的交往、交流、融合过程中,三叉冠的形制、标志性都有所变化,而针对三叉冠的历史源流、发展及文化背景,却没有相关总结和梳理.笔者通过图像造型对比、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以对三叉冠形成一个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回鹘男子首服三叉冠的形制、造型和起源,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等方法系统梳理头戴三叉冠的回鹘供养人图像遗存。依据三叉冠出现的时间分析其形制变迁;按照三叉冠造型变化、结构变化等将其造型分为4类,并分析各造型与其他相近冠饰结构及内在关系,探讨了三叉冠形成的诸多因素。研究表明:在三叉冠出现前期,其冠体造型应是吸收了介帻的结构特点,而中后期则受了摩尼教以及佛教的影响使其形制发生了3次变化,并且随着形制变化其阶级性和符号性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杨景壹  张佩 《纺织报告》2022,(8):126-128
马面裙的形制演变可以从中国古代服装的形制中窥得一二,纵观中华民族发展的兴衰史,马面裙的发展和衰败与其密不可分。自宋代隐约可见的雏形样式,到成为明清时期的盛行主流,马面裙无声地记载了宋以来的民族文化,是汉族最具标识性的传统服饰之一。文章从历史文化背景出发,通过查阅文献和史料对马面裙的形制演变进行调研,并尝试找出朝代背景信息与马面裙形制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对马面裙形制演变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思考马面裙是如何在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并感受朝代的兴衰对马面裙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代服饰在我国服饰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裾与曲裾是汉代服饰的两大式样。曲裾在汉代已不多,直裾是汉代人流行的服饰样式,也是汉代人的普遍服饰样式。在汉代,上至官僚阶层下至平民百姓,直裾都是基本样式,只是在颜色上会有区分。汉代服饰图案中的样式形式自由、丰富多变,普遍见到龙凤纹,而云纹等图案至今仍被运用于现代服饰图案中,其形象具有较强动态,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超高的表现力和艺术造诣。这些图案样式不仅体现了汉代人对现有生活的满足和肯定,也展示着汉代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汉代服饰文化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汉代服饰审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明世宗在经历“大礼议”之争后,为进一步巩固统治,强调礼制作用,创制品官燕居服饰忠静冠服。笔者查阅忠静冠服相关文献记载,参照传世及出土明代忠静冠服实物与明代官员画像,辅以明代各地方志和小说话本中所描述的忠静冠服等相关资料,经多方对比研究后认为自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之后,忠静冠服在某些细节上略有改变,并进一步探寻其创制与变化背后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
项李  杨阳 《丝绸》2023,(9):145-153
越剧传统盔帽作为其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演员在剧目角色中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根据行当可细分为盔、冠、帽、巾四类。为了更深入、全面地解读越剧文化,文章选取嵊州越剧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9件传统盔帽作为实物样本,采用学科交叉、田野调研、理论与实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形制、纹样、色彩三个维度对盔、冠、帽、巾四类越剧传统盔帽展开分析,揭示其所蕴含的艺术特征。研究表明:越剧传统盔帽具有形制上的圆融柔美、纹样上的虚实相生、色彩上的清新雅致三大特征,而这三大特征是盔帽艺人、演员、戏迷长时间共同审美实践产生的结果,为后世越剧盔帽的多元化设计奠定了基础,也赋予了越剧传统盔帽更为深刻的内在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汉代漆器,其器物装饰纹饰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些装饰元素以其自身独特的形式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极大的影响着中国现代设计。通过对马王堆汉代漆器装饰纹饰进行概述性的探讨,为汉代漆器装饰纹饰能更好的运用于现代设计提供了可遵循的设计理论基础,并从中可以吸取我国传统设计文化中的精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开创出新的有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汉代丝绸之路大背景对汉代西域织锦上的走兽纹进行整理分析并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同类形象进行对比,同时选取汉代西域织锦中代表作品上的走兽纹形象进行复原并进行色彩分析,发现汉代西域地区走兽纹造型更为生动简洁,色彩多使用中中调的红色系。  相似文献   

16.
服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内容。服饰是以蔽体和抵御寒冷为目的而产生的,后随着社会制度和阶级的产生,被赋予了能够标识人们不同穿用场合的象征性和社会性,而且服装的形、色、材及装饰都渐趋于完整和完善。每个时期的服饰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底蕴,将我国汉代和约略同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时期进行对比,多角度分析同一时期不同背景下形成的服饰文化特点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发展兴盛的时代,汉代瓦当数量多,质量优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瓦当在汉代飞速发展,且广泛运用在各个方面,其构图形式多变、极具韵味。文章从设计的角度,通过对文字纹的构图形式分析并且列举各种实例,深入了解汉代文字纹的含义、图形构成及其文化内涵,并以文字纹样为设计元素,加入现代创新设计手法,将汉代瓦当文字纹样以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形式运用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风格的完美融合,从而体现汉代瓦当的魅力,并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喜爱汉文化。  相似文献   

18.
雷文广 《丝绸》2022,(5):145-152
为研究明代翼善冠,文章通过对卷轴图像、出土文物及古籍文献的梳理,以相互印证的方法,对明代翼善冠的造型、材质及形制演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明代翼善冠来源于唐太宗时期的常服着装制度,但是其形制与唐代有区别;明代翼善冠由前屋、后山及折角三部分组成,其基本形制从明初一直沿用到明末;明代翼善冠经历了由模仿到创新、装饰由简至繁、标识功能越发突显的演变。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明代翼善冠被当时附属国承袭及传播,并发展出新的形制。  相似文献   

19.
汉代画像艺术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大量的家具形象。笔者通过对其中特色家具形象的新探揭示了汉代低坐家具的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特点和对今天家具设计的启示,最后还对低坐方式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出土汉画中汉代社会的尚酒民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轮美奂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关汉代酿酒、饮酒的文化遗存,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它为深入开发挖掘酒在汉代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及其发展过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源.汉代社会生活中炽盛的酒风现象在汉画中存在的意义是双重的,既是汉代民众对酿酒、饮酒文化进行刻绘和记载的体现,又是酒文化渊源流传赖以传承的历史背景的再现,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当时民间所流行的观念和思想,承载着沉重而丰厚的人文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