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辉  刘瑶  黄海清  程洪  甘建军 《硅酸盐通报》2019,38(5):1349-135
植草混凝土应用于小河流生态护岸是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宜的配合比是植草混凝土护岸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变量试验法,定量分析了主要设计参数和组分用量对植草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粗骨料级配、目标空隙率、液固比是植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指标;粗骨料级配为15~30 mm,目标空隙率为20%,液固比为0.25,能够更好地满足小河流植草混凝土抗压强度、空隙率和pH值等指标要求;植草混凝土制备的适宜配合比为碎石用量(1480±20)kg/m3,砂用量(175±25)kg/m3,水泥用量(235±15)kg/m3,水用量(105±5)L/m3,SR-4用量为水泥用量的1.5% ~2.5%;通过工程示范,现浇植草混凝土能够达到小河流设计的强度要求,植被覆盖率达到89%,可以满足防洪和生态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植草混凝土生态护岸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混凝土护岸结构应用广泛,施工岸线往往有数十公里,常规的人工施工人工用量大、耗时长,而在采用了岸坡混凝土滑模施工技术时,不仅有效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效率,还保证了其外观质量,极大降低人工开销。文章首先对岸坡混凝土滑模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滑模方案的效能分析、施工优缺点总结及施工优缺点总结进行讨论,可以有效缩短工期,提高效益,以为航道岸坡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ISER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技术(in-situ river ecological remediation,ISER)"是一种创新型的疏浚底泥原位生态修复制备生态护岸的技术。在黑臭河道、湖泊岸线治理工程中,具有投资小、治理效率高和生态效益好的显著优势。针对河湖积於严重、岸坡坍塌和硬质护岸生态功能缺失等问题,利用ISER技术对河湖底泥进行改良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后的底泥资源化用于制备生态护岸、护坡,并在该生态护岸上配种鸢尾、美人蕉等挺水植物,对河岸生态景观进行重构和优化,构建一套村镇级中小河道原位利用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成套技术体系。通过崇明区示范工程应用,ISER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技术能有效解决示范工程河段河岸侵蚀、岸坡坍塌、引排不畅、硬质护岸生态功能缺失等问题,并使岸坡生态景观有效改善,为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河道堤防工程建设中,由于堤防岸坡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所以堤防护岸工作一直都贯穿堤防建设的始终。对河道堤防护岸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办法加固堤防,是堤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中江河、湖泊、灌溉渠道的岸坡防护,所采用的生态砼原材料、配比、营养土配制、摊铺,植草及建成后管理,较详细的分析了生态砼岸坡防护的主要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昝鹏 《四川水泥》2024,(2):42-44+48
山区河流作为防洪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堤型的选择涉及行洪安全、岸坡稳定、耕地保护及文旅发展等因素。选择适宜、安全、经济的堤型不仅关系防洪治理工程的效益,更涉及地区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以白水江双河镇至郭元乡段防洪治理工程为例,提出三种堤形选择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认为斜坡式护岸+衡重式挡墙既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也最大程度地考虑了工程所在地的经济效益,是最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钢板桩护岸具有施工效率高、进度快以及耗时短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内河航道整治中,对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钢板桩护岸在内河航道整治中的应用,旨在对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李玉磊 《陶瓷》2024,(3):159-16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在房建工程中,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的施工技术。笔者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探讨,分析了其施工特点和关键技术要点,并总结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视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高层建筑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了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优势的基础上,掌握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要分析高层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加强高层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才能够真正提升高层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水平,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云松 《陶瓷》2024,(3):231-233
随着建筑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因其施工效率高、环境影响小和质量可控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笔者探析了房屋建筑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设计、制造、运输、现场装配等关键环节,并重点讨论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实践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的设计配合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对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当前房屋建筑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为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效果,以装配式房屋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分析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并从预制构件的施工准备、预制安装施工等方面分析装配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重点探讨构件深化设计以及预制构件安装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旨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宗魁 《四川水泥》2023,(9):93-95+278
水利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堤防护岸能够加固和保护岸堤,防止因堤岸受洪水冲刷产生滑坡等现象,避免影响到周围环境及人民财产的安全。施工中要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遵循堤基清理、土方开挖、河堤填筑等河堤填筑施工的步骤以及土工布铺设、格宾网箱施工的堤坡岸坡防护施工步骤和施工技术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合理配置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层分段多工作面优化均衡施工,严控施工质量,经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环节施工,并注重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几十年来,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建设规模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城市的建设中房屋建筑属于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其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设计、工艺的等都会给建筑的使用性能带来影响。而随着高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也逐渐的出现,这种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以前传统建筑中的施工周期长、生产效率低、材料消耗多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一结构也受到施工企业的关注,并且不断的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松 《净水技术》2020,39(z1):276-282
打破城市公共空间对陆域空间和水域空间的人为隔离,思考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困境的出路,探寻城市空间的复合功能及协同作用,构建水陆空间融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城市公共空间的科学统筹和合理利用是实现土地功能复合,解决城市河流治理困境的基础;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中应突出河流主导城市生态环境肌理的骨干作用,恢复河网生态廊道功能,构建公共开放空间与河流空间的融合,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实现功能复合;扩大河流三维空间,增加空间多样性,提升滨水空间开放性,通过协同实现功能的均衡;河流空间设计需重点关注城市河网平面形态、河流断面的空间布局、护岸的生态化处理和改造、河流时空演变等关键要素,打破水域和陆域的人为界限,形成水陆空间交融区;应用多自然型河道生态修复、近自然的河道建造、半自然化生态防洪等技术,达到护岸的生态化处理效果,提高岸坡的生态通透性;通过实现河流空间的开放,为河床提供有限动态变化空间和随时间演变的空间,有利于发挥城市河流系统生态廊道的作用,带动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房屋建筑工程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口号的提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向低碳、环保和绿色的方向发展,而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一种关键性技术,对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施工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显示意义。文章结合某综合办公楼项目,阐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并针对施工要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详细探讨,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住宅工业化是建立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当前我国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在技术规程、系统规范等方面的不足,无法支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制作与施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与发展,在设计层面,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应用;在技术层面,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拆分与模数协调、拼缝与防水技术、钢筋节点连接等技术进行分析;在施工工艺方面,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住宅施工技术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与此同时,由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行业间的竞争关系日益激烈,工程的造价成本和项目作业成本连年提高。在此基础上,节能环保地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成为了发展的趋势,在新时代形式的发展背景下被提上日程。故此,探析并掌握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少难点、重点,需要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在此就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展开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佳峰 《四川水泥》2024,(3):168-170
应用预制装配式干挂混凝土幕墙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现场施工工序和施工人员,加快施工进度并降低施工成本,还能够提升建筑外观的精美度。以某生产楼幕墙工程为例,详细地阐述了预制装配式干挂混凝土幕墙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步骤及技术要点,在基层处理、测量放线、幕墙板加工、转接件安装、幕墙板安装等环节施工中需按技术要点进行施工;经过对预制装配式干挂混凝土幕墙施工质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对幕墙进行正向与反向加载,预制装配式干挂混凝土幕墙的稳定性均较好,抗震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施工企业需要掌握各种先进的技术并加以合理运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节能减排、降低工程造价等诸多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广泛应用。文章细致地分析了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并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的优化进行了探讨,以供同行业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预制全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是近年来房屋建设常用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对后续施工能否顺利实施、工程施工质量以及规范操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福州某工程为例,从施工流程、施工组织、注意事项等方面来分析预制全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以期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