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用油脂中多环芳烃检测的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环芳烃(PAHs)是由两环或多环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由于PAHs的亲脂性,食用油脂是最重要的PAHs来源.油脂基体复杂,所含干扰物多,常规分析方法检测其中的PAHs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以达到分析检测要求.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油脂中PAHs的前处理技术,重点针对这些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并对油脂中PAHs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是此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难降解性、致癌性、环境累积性及非挥发性的有害化学物质。以16种EPA PAHs中的菲、荧蒽、芘这3种物质为研究对象,从检测器、提取试剂、提取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分析过程进行优化。在保证分析结果有较高精度的前提下,尽量地使分析过程简洁、高效。在样品的前处理阶段,选用超声提取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比较快捷。通过对3种多环芳烃(PAHs)标准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分离PAHs,回收率较高。最后,通过对实际水样中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验证该方法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造成食品污染的痕量危害物质, 精确和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痕量多环芳烃, 是食品安全重要的技术保障。本文概括了易受PAHs污染的食品类型, 综述了食品中PAHs的主要检测技术及其的研究进展。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检测、光谱检测和免疫学检测方法, 其中色谱检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是食品中PAHs的主流检测方法, 荧光光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光谱检测和免疫学检测在食品PAHs检测中也已常见, 免疫学检测法基于其快速和现场性特点, 显示出极强的应用前景潜力。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孟祥茹  胡乐乾  琚荧  张艳  尹春玲 《食品科学》2022,43(11):373-382
近年来,食用油中多环芳烃的检出多有报道,其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多环芳烃作为一类复杂的高亲脂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畸致癌性,易在食用油的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开发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检测食用油中的多环芳烃对于认识和应对食用油中多环芳烃的危害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中分析检测过程的关键环节是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本文首先对食用油脂中多环芳烃进行概述,同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检测食用油中多环芳烃的常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并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未来多环芳烃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更高效的油脂中多环芳烃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正己烷/丙酮(1:1,V/V)为萃取溶剂,40℃下超声萃取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多环芳烃(PAHs),提取产物经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后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从而建立了一个同时测定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18种禁用多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在信噪比(S/N)=3的条件下.各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2~0.10mg/kg,其线性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99。各组分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58.13%~95.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8%~4.68%。应用该方法对市售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多环芳烃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一个样品中检出高浓度的菲。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可满足多环芳烃检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食糖中多环芳烃膳食暴露风险,对2017/18年和2018/19年榨季3种食糖(红糖、黑糖、赤砂糖)样品中的15种多环芳烃进行评估分析.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提取,固相萃取进行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种糖中15种PAHs含量.12种PAHs在3种食糖中有检出,PAHs的最大检出量为25.29μg/kg,以四环和三环为主.所有被分析样品的BaP、PAH2、PAH4、PAH8浓度均小于l.0μg/kg.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和回收率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食糖中的多环芳烃分析检测.居民每日膳食平均暴露水平(均值和P50值)以及高暴露水平(P95值)的MOE值均远大于10000.MOE值表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较低,本研究为食糖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的食品污染物,是国内外公认的高毒性物质。部分PAHs具有致癌性和遗传毒性,没有致癌性的PAHs也可能作为促癌剂。食用油由于其亲脂性更易遭受PAHs的污染,含有PAHs的油脂将加剧其在肠道中的吸收,从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综述了食用油中PAHs的来源途径、控制措施、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旨在为解决其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提取、纯化、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食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提取、纯化机理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侧重介绍了样品提取、纯化和分离过程中影响PAHs回收率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恒能量同步荧光谱测定方法。样品经环己烷超声波提取,硅胶过柱。优化了六种多环芳烃(PAHs)化合物的测定条件。六种样品(PAHs)回收率范围为77.48%~101.76%;相对标准偏差为0.97%~2.19%。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能同时分离测定六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优点,适合于食品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是一类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影响具有“双刃剑”效应,可对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起到提质增产的作用。该类物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广泛存在于食品、特别是烟熏食品中,过量摄入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许多国家通过制定严格的限量标准、加强检验检测等措施对食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防控,但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煤、石油等燃料的大量使用,其食品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在食品中仍普遍被检出,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关于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监测分析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概述了多环芳烃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了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和污染状况,从样品前处理和测定分析方面,综述了食品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检测技术,评述了其优缺点,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部分PAHs具有致癌性、基因毒性或促癌作用。由于PAHs的亲脂性,植物油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易被PAHs污染,国内外关于植物油中PAHs的安全限值和分析标准根据现有的证据进行不断更新和修改。综述了植物油中PAHs的前处理方法和分离检测方法,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今后PAHs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河北省11地市136份煎炸与熏烤食品中多环芳烃的(PAHs)含量的检测,考察不同食物种类、食物的来源渠道等因素对食品中PAHs含量的影响,。提示相关暴露风险。方法 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1:1, V:V)溶液超声提取后,通过凝胶色谱进行净化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 市售的136份样品中, 均检出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PAHs, 检出率为100.0%,其中菲、蒽、荧蒽、芘及苯并(a)芘检出率较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及苯并(k)荧蒽检出率相对较低。结论 高温、长时间反复使用的非正规散装食用油、直接使用明火煎炸与熏烤的食品中PAHs含量更高;正规厂家生产的此类食品中PAHs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自20世纪70年代在肉制品中也被发现,食品中PAHs的研究就从没停止过。早期研究主要涉及食品中PAHs的形成、检测技术和控制方法等,从而重点对食品加工过程中影响PAHs形成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以及PAHs生成的抑制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食品中PAHs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PAHs是由石化产品不充分燃烧产生的,具有致癌潜力,是环境和食品中需要监控的污染物。欧盟835/2011中规定了不同食品中的苯并(a)芘的含量上限。苯并(a)芘是判断是否含有多环芳烃的主要标识物,例如在食用油中其含量不能超过2ppb。食品中的PAHs分析是耗时耗力的工作。以食用油为例,样品在进行HPLC分析之前,通常需要皂化、萃取、净化等多步处理。而使用在线的色谱柱切换方法,可以减小工作量。该方法基于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18种禁用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同时测定。该方法以丙酮-正己烷(1∶1)为萃取溶剂,在40.0℃下超声萃取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待测目标化合物,提取产物用硅胶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处理,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外标法定量。在S/N(信噪比)=10的条件下,各目标化合物的定量下限为0.1~2.0μg/kg,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8,各目标化合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57.5%~96.4%,相对标准偏差为3.0%~9.8%,该方法简便快捷,定性准确,定量下限低,可满足多环芳烃检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PAHs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真菌毒素常见于食品和各种粮食作物中,具有致癌性、诱变性、致畸性等危害,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由于真菌毒素在食品基质中存在种类多、浓度低、极性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建立快速高效的食品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真菌毒素的痕量分析十分重要。磁性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MSPE)是一种基于磁相互作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凭借简单快速、绿色安全、高效经济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样品真菌毒素分析的前处理中。本文介绍了MSPE的萃取过程和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和修饰,综述了以无机材料(氧化硅基和碳基)、有机材料(印迹型、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小分子)和其他材料(离子液体和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MSPE吸附剂在食品样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并对MSPE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肉制品中多环芳烃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多环芳烃是肉制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具有强致癌性。肉制品中多环芳烃含量极低,所以,一个好的前处理方法直接关系到检测的准确度。本文综述了肉制品中多环芳烃的前处理方法,对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新方法.植物油样品经正己烷稀释后,非芝麻油样品采用多环芳烃专用柱净化,芝麻油样品采用硅胶柱串接多环芳烃专用柱净化,ZORBAX Eclipse PAH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分离,以水-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外标法定量.1...  相似文献   

19.
1.前言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迄今已发现200多种PAHs,其中相当部分具有致癌性,如苯并[α]芘,苯并[α]蒽等.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于1976年列出94种对实验动物致癌的化合物,其中15种属于多环芳烃,由于苯并[α]芘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且致癌性很强,故常以苯并[α]芘作为多环芳的代表,它占全部致癌性多环芳烃1%-20%.食品中PAHs污染,一方面由于环境的污染使各种食品加工原材料带上了PAHs,另一方面由于不当的加工方式也有可能受到PAHs的污染,比如食品加工过程中受机油和食品包装材料等的污染,或者食品成分在高温烹调加工时发生热解反应的污染等.  相似文献   

20.
食用油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玉霞  孟橘 《中国油脂》2012,37(3):69-73
多环芳烃(PAHs)是指2个或2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对食用油中PAHs的来源、检测方法及控制和脱除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指出PAHs前处理方法和控制、脱除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