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二水乙酸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原料,以无水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成功的合成了ZnO纳米纤维.通过XRD与SEM表征手段分析了所获产品的结构与表面形貌.为探究该方法制备的ZnO纳米纤维的光催化燃油脱氮性能,选择吡啶/石油醚溶液为模拟油.w(吡啶)=100μg/g,pH=7,ZnO纳米纤维投加量为...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辅助水解法制得BiOI,并采用阴离子交换法,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在BiOI表面原位生长Bi2S3,获得Bi2S3/BiOI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Bi2S3/BiOI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Bi2S3/BiOI复合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醇盐水解法制备了掺杂GdBr3改性的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测试技术分析和研究了改性TiO2粉体的晶相组成、形貌、比表面积及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改性TiO2粉体在N2环境中经550℃煅烧2h后,粉体分散较好,TiO2仍为锐钛矿相,GdBr3/TiO2(摩尔比)为0.05的改性粉体在波长为420nm,照度为1200μw/cm2的可见光下照射12h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70%,呈现出较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可见光催化剂AgSbO3,以直接耐酸大红4BS染料废水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前驱物pH、水热合成温度以及水热合成时间对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晶型等方面的影响,通过XRD和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原始pH、和80 ℃水热合成12 h条件下的AgSbO3 活性最好,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率达到94.3%。  相似文献   

6.
吕露  吴广文  吴浩  周耀华  赵亮 《工业催化》2012,20(11):30-33
以尿素为氮源,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氮的N-SrTiO3光催化剂。采用XRD、SEM和UV-Vis对N-SrTiO3的物相、形貌和吸光性能进行表征,以高压汞灯为光源,通过甲基橙脱色率考察催化剂活性。结果表明,氮元素的掺杂增强了SrTiO3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强度,当制备过程pH=3~4、n(N)∶n(Sr)=6∶1和焙烧温度800 ℃时,甲基橙溶液降解率达72.69%,未掺杂样品降解率为28.55%。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Ag/AgCl@MIL-101(Fe)用XRD、UV-VisDRS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以吡啶/正辛烷为模拟燃油,研究燃油脱氮性能,结果显示Ag/AgCl@MIL-101(Fe)具有较好的可见光光催化燃油脱氮性能,可见光光照4 h,其燃油脱氮率可以达到36.1%。  相似文献   

8.
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庆祥  曹国民 《上海化工》1999,24(24):13-15
研究了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混合包埋,利用载体在对氧产生的扩散阻力在颗粒内部形成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使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和水热法相结合制备了新型的CdS/TiO_2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UV-Vis吸收光谱(UV- VIS)、电子自旋共振谱(ESR)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TEM表明所制备的新型CdS/TiO_2粒径小、分散均匀,TiO_2以锐钛矿型存在,CdS以高分散的立方相和六方相存在,对比直接法制备的CdS/TiO_2,新型的CdS/TiO_2对活性艳红X-3B具有明显提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大量的束缚单电子氧空位及电子之间强相互作用是新型CdS/TiO_2可见光催化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化石燃料的排放物是目前最严重的环境污染源,其所含氮有机物燃烧所产生的NOx等是污染大气、形成酸雨和雾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采用光催化高级氧化还原技术,将燃油脱氮具有一定研究意义。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MIL-101(Fe),并通过光沉积法合成Ag/MIL-101(Fe),并将其应用于可见光光催化模拟燃油(100μg/g吡啶/正辛烷)脱氮。研究表明Ag/MIL-101(Fe)相对于MIL-101(Fe)可见光光催化模拟燃油脱氮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并流沉淀法合成Fe掺杂ZnO及其光催化脱氮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庆明  王鉴 《化工学报》2017,68(1):437-443
以Zn(NO32·6H2O与NH3·H2O为原料,采用并流沉淀法合成了Fe掺杂ZnO,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及比表面积(BET)等测试方法对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吡啶(Py)石油醚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其光催化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当Fe掺杂量不高于1.0%时,所有复合物均拥有单一的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尚未出现其他物相。Fe掺杂可有效抑制ZnO晶粒的生长,增大产品的比表面积,并拓宽其光响应范围,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处理初始浓度为10 μg·g-1的Py石油醚溶液,0.50% Fe光催化剂投加量为0.6 g·L-1,光照距离10 cm,经150 W高压汞灯照射50 min,Py的降解率达到65.3%。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乙烯醇-硼酸交联法制备固定化有效微生物群(EM),探讨了固定化EM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EM投加质量浓度为50g/L,pH值为6.2~11.2,28~32℃,装料系数为20%~40%时,培养48h,固定化EM对硝酸盐的去除率最佳,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3.
张瑞娜  刘颖  刘春  张静  陈晓轩  张磊 《水处理技术》2021,47(2):65-70,86
单宁酸铁(TA-Fe)具有吸附催化脱氮性能,包埋型TA-Fe可解决其固液分离问题。采用海藻酸钠(SA)制备包埋型SA/TA-Fe,并对其特性进行表征,同时评价SA/TA-Fe的吸附催化脱氮性能,以及制备条件对SA/TA-Fe的吸附催化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TA-Fe具有明显孔隙结构且TA-Fe存在于孔隙表面,但比表面积明显下降。SA/TA-Fe对NH4+-N和NO2--N均具有吸附能力,但吸附能力低于TA-Fe,同时对NH4+-N的吸附能力大于NO2--N。包埋后TA-Fe对吸附NO2--N的影响更为显著。SA/TA-Fe对NH4+-N和NO2--N具有吸附催化能力,可同步提高NH4+-N和NO2--N的去除量。采用20 g/L的SA溶液,按照TA-Fe和SA质量比为2:1,交联时间为12 h,制得的SA/TA-Fe对NH4+-N和NO2--N的吸附催化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叶光  武晓燕 《广州化工》2010,38(12):67-68,83
通过综述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以催化法为基础的同时脱硫脱氮技术,包括基于SCR同时脱硫脱氮工艺和液相催化氧化技术,并介绍了各种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催化法同时脱硫脱氮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李保山  王昭红 《工业催化》2005,12(Z1):438-440
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还原(TPR)、红外光谱(IR)和气相色谱等技术,研究了Cr助剂对W-Mo-Ni/Al2O3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Cr能有效改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分散状态,增加催化剂表面的B酸中心,可以提高催化剂的HDN反应活性.当催化剂中各原子比WMoNiCr=10.320.780.22、在氢分压1 MPa、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 h时,吡啶的单次转化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16.
对加氢脱氮催化剂进行论述,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载体的发展趋势。加氢活性组分的过渡金属碳化物、过渡金属氮化物和过渡金属磷化物成为研究热点,特殊功能的助剂加入到催化剂中,提高了催化剂酸性或活性组分分散度。新型催化材料用于催化剂载体,改性Al_2O_3、TiO_2复合载体和纳米材料复合载体有望替代传统载体。  相似文献   

17.
低碳氮比废水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低碳氮比污水特点,评述了以内源提供有机碳源实现反硝化,以及利用自养菌脱氮的厌氧氨氧化和氢自养型反硝化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介绍了它们在低碳氮比废水处理中的反应机理、应用进展、优势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项研究为经济高效地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娄金生  韩庆昌 《净水技术》2007,26(2):4-6,3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尤其是"中老年"填埋场渗滤液)中较高浓度的氨氮含量是导致其处理难度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其进行脱氮处理是后续生物处理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综述了当今常用的氨氮去除方法,如氨吹脱、化学沉淀、湿式催化氧化、生物法等,分析讨论了各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垃圾渗滤液脱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脱氮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有机氮去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种不同来源细菌的比较,将三种细菌优化配比成复合功能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该复合功能菌对养殖水体高浓度有机氮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培养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高浓度有机氮,并通过在晋阳湖的小范围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结果.为微生物共培养在养殖水体净化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的脱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杨  黄勇  李勇 《工业水处理》2006,26(6):42-45
对双循环两相(BICT)生物处理工艺在不同工况和试验条件下的脱氮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ICT工艺通过设置独立的生物膜法硝化区,强化了系统的硝化效率,削弱了泥龄对系统脱氮能力的影响,提高了系统脱氮的稳定性.主反应器上清液回流比和进水碳氮比是影响系统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试验控制的最佳条件下,系统的脱氮效率>90%,出水TN<1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