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化工》2021,50(13)
目的:为保证可见分光光度计在两次校准期间处于可靠状态,需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方法:分别从仪器外观、标准曲线的线性、测试准确度和仪器的稳定性四个方面对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期间核查。结论:该可见分光光度计外观检查满足验收要求,线性校验中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准确度测量实验中标准样品测量误差为3.0%,稳定性测试实验中最大偏差为3.5%,结果均满足要求。该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得到有效维持,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根据GB/T15337-200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则》、GB/T21187-2007《原子吸收分光光计》及仪器说明书和参阅了其他仪器的期间核查办法,结合本单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期间核查方法,通过实例谈谈本人对期间核查的理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4.
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晓霞  金慕珍 《广东化工》2012,39(3):161-162
依据《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结合实验室条件和具体仪器特点,笔者在参阅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期间核查,方法可靠实用,简单易行,维持了检测结果的町信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721型分光光度计光学系统的调整及电子线路的维修  相似文献   

6.
7.
马艳萍 《广州化工》1994,22(3):50-52
1前言 分光光度计是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现象,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仪器。光射入物质后被吸收程度的数量关系符合比耳-朗伯定律:式中:A-吸光度;T-透射率;α-吸收系数;c-溶液浓度;L-光程长度;I_0-入射光强度;I-透射光强度。 所谓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即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因而,分光光度计对物质的定量分析是基于在一定波长下测量吸收值来完成的。此波长大都选在样品的吸收峰位置。由于峰两旁陡坡处吸收值随波长的变化极为迅速,因而波长的误差会造成明显的吸光度误差。如在定性分析时单纯依靠样品  相似文献   

8.
9.
10.
卓茂金 《中国玻璃》1995,20(2):10-12,9
本文着重讨论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试样分析中各个步骤的特点和要求,试验和探讨了几种玻璃原料的原子吸收测量方法。认为和掌握好原子吸收仪器的分析实验条件,可以扩大仪器原使用范围,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1.
悬浮物是水质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重量法测定繁琐,耗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可快速测定悬浮物,此方法方便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可见光和紫外光分光光度计法在工业分析上的应用,讨论了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总结了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以WFD-7G型表为例,提出了红外线分光光度计几项主要性能指标的检查方法和矫正调整要点,有很多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6.
用分光光度计比浊法测定有机物中氯离子含量,选择最佳的波长和比浊液的放置时间,结果精确,平行实验好,避免了目前大都采用的用肉眼观测所带来的认为误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用N-1-萘乙二胺盐酸盐作显色剂,直接显色而测定硝体含量的新方法。通过新旧分析方法的比较,确定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硝体含量其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8.
用好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并非易事,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实践,主要从石墨法与火焰法入手,分别分析二者在从s分析误差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重点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误差分析讨论,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具体为分析条件选择好,保证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确认主要技术指标物理意义,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郑月 《广东化工》2013,(19):70-70,79
文章从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介绍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相关知识,着重论述了实际操作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为正确、合理使用该仪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计的分析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维和  邱德仁 《化学世界》1991,32(5):193-195
<正> 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计商品仪器已问世了几年,目前它的价格已接近普通分光光度计。它除了具有普通分光光度计的性能以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现已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使经典的分光光度法出现了新的发展。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计以二极管阵列为检测器,但它并非仅仅取代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在仪器的结构安排上也有所不同。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