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焦磷酸盐体系电镀Sn-Ni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成分及工艺条件对Sn-Ni合金镀层中Ni的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成分和工艺条件对Sn-Ni合金镀层的成分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c(Ni~(2+))∶c(Sn~(2+))对Sn-Ni合金镀层中Ni的质量分数影响最大。通过有效调整其他工艺参数,并且控制c(Ni~(2+))∶c(Sn~(2+))在0.5~1.7范围内,能得到Ni的质量分数为31%~37%的Sn-Ni合金镀层。与纯Sn镀层相比,Sn-Ni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赵灵智  汝强 《广东化工》2009,36(7):26-27,66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备了钾离子电池用Si薄膜负极材料.通过SEM、恒电流充放电对薄膜材料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表面颗粒呈球状,表面较粗糙.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Si电极存在较大的初期不可逆容量损失,其首次库仑效率为53%,首次嵌钾容量为1300 mAh/g,10次循环后,嵌锂容量维持在530 mAh/g,容量保持率为41%.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负极Sn/Ni3Sn4合金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湿化学还原法及高能球磨处理工艺制备了Sn/Ni3Sn4双相合金体系,用XRD和SEM对其晶体结构和颗粒形貌进行了分析,以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循环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Sn/Ni3Sn4合金相由1~4 mm的团聚体组成. 该合金材料表现出96.4%的首次库仑效率和较高的比容量. 截止电压对其循环性能有很大的影响,0.3~1.0 V的电压区间显示出相对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李博阳  张三峡  李佳豪  王升高 《辽宁化工》2022,(9):1208-1210,1214
通过一步热解策略将MnO均匀分散在碳网络中。碳材料结构不仅提供了促进离子传输的空穴和增强电荷转移的导电框架,而且有效地提供了弹性缓冲空间,以适应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使用XRD、SEM对样品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所制备的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0.3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合成了Co-Sn合金薄膜电极,研究了添加剂对Co-Sn合金薄膜电极的影响,并对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电镀液的添加剂可以改变Sn的沉积电位,从而改变Co-Sn合金中Sn的质量分数比,从而影响Co-Sn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焦磷酸盐体系电沉积制备了Sn-Ni合金。分别研究了电流密度、阳极类型、甘氨酸和氯化亚锡的质量浓度对镀层质量及镀层中锡的质量分数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测试结果表明:当氯化亚锡的质量浓度为30g/L时,合金颗粒细致均匀;电沉积得到的Sn-Ni合金薄膜主要由Sn和Ni3Sn2组成。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还原—共沉积法制备了Ni-Sn-Cu合金材料,采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根据充放电曲线和微分容量曲线,探讨了嵌/脱锂行为。研究表明:Ni-Sn-Cu合金材料呈无定形态结构;合金电极首次放电容量为1918mAh.g-1,充电容量为666mAh.g-1,循环20次后,可逆容量仍然有302mAh.g-1,库仑循环效率稳定在94%。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频感应熔炼的方法制备了La0.8-xCexMg0.2Ni3Co0.6储氢合金,研究了不同Ce摩尔分数的退火态La0.8-xCexMg0.2Ni3Co0.6储氢合金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a0.8-xCexMg0.2Ni3Co0.6储氢合金的主要物相都为(La, Mg)Ni3、(La, Mg)2Ni7和LaNi5相,随着x值从0增加至0.20,La0.8-xCexMg0.2Ni3Co0.6储氢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Cmax和...  相似文献   

9.
方茜  黄峰  陈江风 《广东化工》2016,(22):81-83
采用磁控溅射法,通过控制其中石墨薄膜的溅射时间,在铜箔集流体上沉积了三种不同厚度的Si-C复合薄膜。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运用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复合薄膜作为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石墨溅射时间的增加,复合薄膜循环性能呈上升趋势,对比纯Si薄膜,石墨的复合添加明显改善了薄膜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0.
二次碱性电池负极材料Co-B合金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DTA二钠和PVP分别为络合剂和分散剂,应用碱性硼氢化钠溶液还原氯化钴溶液制备了非晶态Co-B合金。合金样品的形貌、组成、比表而积、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分别由SEM、EDS、BET、X-射线衍射和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EDTA二钠能明显提高合金产品中B含量,而PVP则能有效阻止还原过程中Co-B合金颗粒团聚,增大其比表面积。在600mA/g高电流密度下,分别添加PVP、EDTA二钠和EDTA二钠+PVP制备的三种合金电极容量依次为216.8mAh/g、260.9mAh/g和288mAh/g,甚至在高达1200mA/g电流密度下,添加EDTA二钠+PVP制备出的Co-B合金电极仍然保持有234.1mAh/g的可逆放电容量。高B含量和大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Co-B合金的电化学容量和高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还原-共沉积法制备了Ni-Sn-Sb三元合金材料,用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根据充放电曲线、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探讨了合成电极的嵌/脱锂行为。研究表明:热处理后的Ni-Sn-Sb合金材料呈不均匀粒状结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 625 mAh.g-1,充电容量为628 mAh.g-1,循环20次后可逆容量仍有334mAh.g-1,库仑效率稳定在90%,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Sn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灵智 《广东化工》2009,36(4):10-11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射频溅射功率200W、镀膜时间10min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Sn薄膜负极材料。通过XRD、SEM、ICP、恒电流充放电对薄膜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循环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工艺下获得的Sn薄膜只出现了一个衍射峰Sn(220),表面分布均匀细小颗粒,平均颗粒大小约500nm。薄膜电极首次嵌锂容量为751mAh/g,30次循环后,嵌锂容量保持在500mAh/g以上。  相似文献   

13.
冯谢力  刘中  张家骏  张淑娇 《山东化工》2023,(7):126-128+138
21世纪以来,各种产业高速发展,能源消耗速度越来越大,寻找新的能源已经变得至关重要,而能源创新技术在寻找新能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理想的储能元件备受关注,而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又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十分重要。主要讲述了锂离子电池的现阶段负极材料的使用类型和发展状况,比较了不同负极材料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不同负极材料的改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葡萄糖和多巴胺为碳源,纳米硅颗粒为核心,通过热处理技术制备得到Si@C核壳结构的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多巴胺为碳源制备的材料具有更加完好的包覆效果,且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性能。Si@C复合电极材料在0.1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次,放电比容量仍然有956.3mAh/g,容量保持率为61.34%。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储锂行为,分别综述了硅基、锡基、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与石墨烯形成的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改善的最近进展。将石墨烯与这些活性材料复合,可以有效地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最后指出了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将亚微米硅与石墨烯进行原位还原复合(SG1)和机械混合(SG2)这2种方式制备了不同的石墨烯/硅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EM结果显示,2种复合物中硅颗粒都被石墨烯片层所包夹,且分散均匀;充放电测试表明,这2种复合方式均使复合电极的首次容量损失大大减小,循环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 070.5mAh/g和1 534.2mAh/g,循环12次后均保持在1 000mAh/g以上;通过EIS阻抗谱对硅复合电极的导电性以及电极结构的初步研究,发现复合电极本身导电性以及材料的电接触性远优于纯硅,电极结构也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弧氧化法,以钛箔作为基体,钨酸盐为电解液,成功制备出WO3/TiO2复合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膜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复合膜主要由WO3和TiO2组成.当电解液中钨酸钠质量为70 g时,测得电池电化学性能最稳定,比容量为605.684 mAh/g,循环200圈后比容量保持在1...  相似文献   

18.
19.
李敬  杜刚  殷娟娟 《化工学报》2020,71(3):1390-1397
碳酸钴是一类典型的转换型负极锂电池材料,具有资源丰富、比容量高、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是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导电性比较差,同时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过程中体积变化严重。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组分Zn掺杂ZnxCo1-xCO3 (x=0.12, 0.3, 0.5),通过调整Zn和Co原材料质量来控制Zn/Co的摩尔比,研究表明当Zn和Co的摩尔比为0.3∶0.7时,掺杂产物有良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锌离子的掺杂提高了锂离子电导率,对ZnxCo1-xCO3 (x=0.12, 0.3, 0.5)研究表明其在充放电过程中既有合金反应又有转换反应,提高了整个电极的导电性,进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纳米二氧化锡,并对所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V)以及循环性能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出的纳米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在电流密度为0.3mA/cm2、电位区间为0.05~1.2V vs.Li /Li时首次可逆放电比容量可达789mAh.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