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导致液晶显示屏对触摸屏的干扰也越来越大。在分析和对比液晶显示屏表面噪声的规律的基础上,发现了液晶显示屏之对触摸屏产生噪声干扰的根本原因,即与源极与栅极波形变化有关,并提出了基于驱动电路的改善以降低液晶显示屏的表面噪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氮化硅材料在触摸屏领域中的应用,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一定厚度的玻璃表面沉积不同厚度的氮化硅薄膜。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的方法得到了氮化硅膜层厚度和折射率对触摸屏透过率以及表面宏观颜色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氮化硅膜层折射率对触摸屏的平均透过率影响明显,而膜层厚度对触摸屏的平均透过率影响很小,但是膜层厚度的改变对触摸屏特定波长处透过率和膜层宏观颜色影响很明显。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条件获得合适折射率及厚度的氮化硅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3.
在电容式触摸屏的生产过程中,贴合是非常关键的工艺流程。介绍了电容式触摸屏中水胶贴合工艺与OCA贴合工艺相比的优缺点。从水胶贴合工艺入手,通过水胶本身的气泡、异物、贴合方法的正确性、点胶图形的合理性以及点胶量的计算五个方面分析了电容式触摸屏水胶贴合工艺中气泡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几种提高液晶显示器(LCD)触摸屏在阳光直射下可视性的方法,重点在于降低成本、减少重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氮化硅材料在触摸屏领域中的应用,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一定厚度的玻璃表面沉积不同厚度的氮化硅薄膜。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的方法得到了氮化硅膜层厚度和折射率对触摸屏透过率以及表面宏观颜色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氮化硅膜层折射率对触摸屏的平均透过率影响明显,而膜层厚度对触摸屏的平均透过率影响很小,但是膜层厚度的改变对触摸屏特定波长处透过率和膜层宏观颜色影响很明显。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条件获得合适折射率及厚度的氮化硅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ProteusISIS中的元件制作功能,结合256×256的图形液晶显示器,设计了一款虚拟液晶触摸屏,并将其应用到简易国际象棋对弈控制系统中,通过此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对虚拟液晶触摸屏的制作、合成及软件设计做了详细介绍,填补了目前Proteus软件中液晶触摸屏应用设计的空白,对基于Proteus的各种液晶触摸屏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TFT-LCD产品中,液晶扩散不均是一种常见的不良缺陷。此种缺陷形状不规则,现象为液晶屏中存在形状不规则小气泡。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液晶未完全扩散导致的。为了改善这种缺陷,本文通过流体Washburn模型模拟液晶扩散过程,发现液晶流动时间和液晶初始位置是关键因素,并利用上述两个关键因素设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将液晶滴注形状由2×5型变更为“工”字型,有效地解决了扩散不均的问题。同时将对盒设备进行实验,发现抽真空时间增加至50s更有利于此问题的解决。另外,对加热设备进行实验,发现加热实验延长至100min,同样有利于解决不良。所以,改变液晶滴下的初始位置、增加抽真空时间、增加加热固化时间等方式可有效改善液晶扩散不均现象。  相似文献   

8.
9.
10.
Wendy Fang,高精度模拟应用,高性能模拟与Tony Chang,高精度模拟尼奎斯特,高性能模拟 简介目前,越来越多的应用都开始采用触摸屏或触摸板,以满足具备人机接口设备的要求。图1给出了触摸屏系统的结构图,我们看到触摸屏传感器位于系统显示屏(本例中为LCD面板)表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触摸屏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其相应的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得到了飞速发展.基于触摸屏相关技术在全球的专利申请状况,从历年申请量变化趋势,主要技术原创国和目标国,热点技术主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触摸屏领域的专利发展特点作出一个整体的论述,希望对国内相关企业的产品研究以及专利申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基于触摸屏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给出了对该领域专利总体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一些典型的专利文献介绍了专利中的技术发展情况,并分析了主要专利申请人所申请专利的技术特点,由此对今后的专利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液晶灌注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晶灌注在整个液晶显示器(LCD)的制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化灌注制程对提高生产良率、缩短工艺所耗时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生产实践出发对液晶灌注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讨了影响液晶灌注的几个重要因素,通过实验对液晶灌注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改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液晶的灌注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LPC2210的触摸屏驱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军  成建波 《现代显示》2007,18(4):33-35
主要研究了基于LPC2210的触模屏驱动。通过实验对其实现的原理及实验数据分别进行了分析,在TFT—LCD上实现了触摸屏的驱动显示。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今日电子》2011,(11):61-62
作为能够完全消除硬件中显示噪声的第一批触摸屏器件系列,Gen4系列可进一步提高SNR的标准。Gen4中正在申请专利的Display Armor技术能够对各种显示屏产生的噪声提供前所未有的抗噪性,甚至包括ACVCOM LCD等低成本、高噪声的显示屏。  相似文献   

16.
任慧  吴云桂 《电子世界》2014,(19):67-67
本文介绍了切割TFT-LCD显示器及触摸屏薄型玻璃基板比较常见的刀轮切割(又称机械切割)、激光切割及水射流切割等几种切割工艺技术。并浅析了它们的各自优势及存在的缺点或局限。从而探讨各个公司因产品结构上的差异而应如何选用合适的切割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选择有限的采样灰度级准确拟合出整个灰度区间的亮度和灰度关系,是影响LCD面板Mura改善效果、实时性和成本的关键因素。通过迭代方法优化采样灰度级,并采用分段伽马拟合方法研究了采样灰度级对Mura改善的影响。针对1 920×1 080的55 inTFT-LCD模组,6个采样灰度级的优化使拟合亮度曲线与实际亮度曲线的相对误差之和在0~255灰度级从5.64降到3.68,4个采样灰度级的优化使相对误差之和从29.27降到8.98。通过对6个和4个优化采样灰度级的实验结果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4个优化采样灰度级可以在Mura改善效果、实时性及成本三者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触摸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输入方式,是目前研发的重点.在大量专利申请的基础上,对触摸屏技术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基于专利视角研究了此技术的专利发展趋势并重点分析了三星公司在触摸屏技术领域的核心专利申请,希望借此能够提高触摸屏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义隆:iPhone采用电容式的触摸屏,它强调输入的方式是采用Multi-touch,即可使用多手指操作,将透明的电容式触摸屏贴在LCD面板上面构成,而义隆电子也拥有透明的电容式触摸屏之技术,将"电容式触摸屏"和"手写辨识"这二种技术整合在一起,我们称它为eFinger"e指神功".该技术最大的特色是可提供高分辨率之应用如象形文字之输入、光标控制及绘图功能,而且能于透明的电容式触摸屏上以手指直接用手写的方式输入中/英文及绘图.  相似文献   

20.
触摸屏点胶贴合是指用水胶将显示面板、触摸屏、保护玻璃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粘贴在一起,是非常关键的工艺流程。介绍了点胶贴合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针对整个点胶贴合工艺的技术难点,提出了主要的解决方案,并对贴合位置精度和贴合厚度精度进行了简单的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