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光的树     
正我自幼在江南水乡长大,点点萤光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确实,成年之后,见到萤火虫的机会真的越来越少了。哪怕最近几年痴迷于野外夜拍,也不曾见过大群的萤火虫。2016年7月初,浙江舟山一位爱好自然摄影的朋友,给我描述了他去年目睹的盛况——无数萤火虫缀满了山路边的一棵树!满树晶晶亮!这番美丽的叙述触动了我,同时也让我立即决定要去探访这棵发光的树。  相似文献   

2.
读编四则     
正编辑老师:我想借你们的平台鼓与呼!不久前,我去一位朋友家,发现他家所在小区几乎被各种小广告占领——不仅路灯杆、电梯口等公共部位随处可见,就连自家门口两边,也被贴满了小广告,就如同"牛皮癣"一般,非常难看。朋友无奈地说:"物业管理不给力,我们也向相关部门反映过,可小区内的小广告归哪个部门管,还不太明确,所以问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见着了一位在长江日报做记者的朋友。现在,他专门从事三峡工程建设的新闻报道,~见面,便说起三峡工程建设情况,他坦率的对我说,你们大桥局真不错,目前三峡工程西陵长江大桥,速度快,质量好.很有影响。听罢,我的心砰然一动,就此萌发了去西陵桥采访的念头。1995年岁未离新年还不到20天时间,我便启程前往西陵大桥工地。西陵长江大桥作为“神州第一跨”,我想,其技术含量和施工难度都肯定是前所未有的。带着这个问题,我首先采访了大桥总工程师邱鸿华。谁知邱总回答;这座桥归纳起来有两大难点,一是右岸主塔墩基础,二是…  相似文献   

4.
并非孤守     
见到徐宏端老人.已临近中午,而且是在一个风枯草瘦的中午。 那天,我们从归州新集镇出发,涉香溪河。穿七里峡,驱车驶向屈原诞生地乐平里。 车在山路上颠簸.我的心却在峡谷里晃荡。一年前.一位云南的朋友去乐平里采风.后来我俩相遇后他发出感叹并鼓动我说:“乐平里有座屈原庙,屈原庙里有个孤守忠魂的老人.你一定要去见见他。”并嘱我写一篇有关老人徐宏端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正老师:我单位新兴建了一栋办公室,我也从几人一间的办公室搬到了一间20平米的单人办公室,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是高兴没多久,人就莫名其妙地觉得不舒服,不是打不起精神来就是头晕。到医院检查了几次,身体都没问题。近来,这种症状越来越严重,工作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来看我,我给他谈了我的身体状况,他也很不安。无意之中,他抬头一看,大声说:"问题原来在这里!""在哪里?"他指着我头上的一根横梁说,就是这根横梁。他还  相似文献   

6.
黄河二记     
黄河入海流 是一位古人要我去黄河入海口的。因为他说了句“黄河入海流”,我就跟着他的诗句来到这苍苍茫茫的水之湄了。  相似文献   

7.
变暖的惶惑     
北方历来“三九四九棒打不走”,说的是在那滴水成冰的冬季,人们只好在家“猫”着。可是近些年却是“三九四九想走就走”,冬天变暖了。一位朋友说这可能是地球温室效应的结果,此说虽未必全面,但是他的一顿狂侃,倒使我联想起了有关温室效应的所见所闻,还真有点忧心忡忡,惶惑不安了。  相似文献   

8.
孙灿金 《水利天地》2013,(10):42-42
在摄影圈,"扫街"并不是指清扫街道,而是拿着相机在街上寻找摄影素材。作为一位摄影爱好者,这是我最爱做的事情之一。暑假期间,我随团去了德国旅游,当然不会错过这种"异国扫街"的机会了!来到杜塞尔多夫市的第二天是全天休息,一大早,我就拿着我的尼康单反相机和加长镜头走出酒店,来到了街上。不多久,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一家花店门口摆弄着鲜花,那场景甚是温馨动人,于是便举起相机远远地对着她悄悄拍照。我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国内扫街,遇到的都是些警惕与怀疑的眼神,似乎生怕让人揪住他们什么把柄似的。特别是一些商店,  相似文献   

9.
有位朋友从青城山来,我问及那里还幽静吗?他颇幽默地说:“吆喝声叫卖声声声入耳,大摊点小摊点比比皆是!”并说抬轿子的,卖玉器的、根雕的,推销盆景的、鲜花的以及搞各种川味小吃的到处都是,一句话,青城山不再幽!不由让我想起十多年前那次漫长的入川漫游。在成都烷花溪畔看完杜甫草堂,我们就想着,青城山不能不去,那是曾被号称“巴蜀第一山”的地方!以“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而使人神往。不料,去的途中却在都江堰耽搁了两个小时,那是我的“突然节目”,朋友都说,看都江堰值得,这是个了不起的古代水利工程啊,我是个搞水利的,…  相似文献   

10.
美人计     
吕恭 《陕西水利》2009,(5):155-155
说起来,我这一辈子还中过两次"美人计"呢.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新疆部队上的事情.一个是维族姑娘,一个是回族姑娘."计"算是中了,倒也没和"美人"有过什么事儿.现在把它整理出来,让列位看看,倒也蛮有趣的.  相似文献   

11.
我第一次接触到秦锡麟先生的作品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大概是1997年,当时我正在为出版社编绘几本人物速写集,在出版社负责我出书的责任编辑中,有一位同时在编秦锡麟先生的陶瓷艺术作品集,经常去景德镇.他和我商量书稿之余,很有兴味地谈起景德镇陶瓷,谈起他所熟悉的陶瓷艺术家.之后他将编好的秦先生的画集送给我.于是,我才有机会第一次看到秦先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说朋友     
贾平凹 《陕西水利》2009,(5):151-151
一 现在有两种人的处境很尴尬,一是开车师傅,一是摄影家.当技术和艺术不冉混谬的时候,要当个"家"去摄影是非常难的,同时也是摄影正显示着"家"出来.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呼和浩特一个大雪迷漫的早晨,我休探亲假,在家中等候一位朋友。他是内蒙古电视台的摄像师。他来了。这是一位典型的蒙古族青年,典型的蒙古族性格。他激动不安地向我讲述他将拍摄的一部电视纪录片的设想和构思:拍沙漠、拍绿洲、拍歌乡,并特别强调要拍那里的水。  相似文献   

14.
一位朋友约我去乡下看看土家吊脚楼,他的话勾起了我的乡愁。那儿时常见的风景,仿佛隔着梦境在向我招手。经过一天一夜的车船颠簸,我们来到了这个远近闻名的古镇——龚滩。  相似文献   

15.
《中华建设》2007,(2):50-50
有一次,与从德国回来的一位“海归”朋友聊天时,我自然问起了他留德的感受,并问他对德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就是德人的严谨,德国人对任何工作细节的关注。他说了令我吃惊的一件事: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有的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8月30日是伟大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他不但是中国近代史中高举反侵略旗帜的第一人,同时又是二个杰出的水利专家.对我国中原、中南和新疆的水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林则徐在1842年11月至1845年10月遣戍新疆。在这三年期间、清道光皇帝根据伊犁将军布彦泰的奏请,命他在新疆兴办水利。他先后一共发展新垦灌区约85万亩,包括相应的引水渠首和渠系工程以及坎儿井工程。其中在伊犁河谷大、小湟渠灌区新修渠首扩灌20万亩荒地:在南疆阿克苏、喀什、莎车、和田等8城扩灌60万亩荒地;他还在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县新修坎儿井60余条。这些新灌  相似文献   

17.
正"怎么不去肯尼亚拍野生动物啊?你到那里肯定会开心死的!""去青藏高原拍野生动植物多好啊,有很多珍稀物种呢!"……最近几年,见我如此痴迷于自然摄影,不知有多少人曾热心地向我提出类似建议。"是啊,这些地方,都是我梦中的生态圣地,如果有机会,我也非常想去看看。  相似文献   

18.
寻汤     
正去年八月,一位朋友说刚去汉源吃过花椒鸡,主料是新采的贡椒和土鸡,一早下锅,囫囵烧炖到中午,香气四溢。这位朋友不解厨事,只知道好吃,讲不清到底是烧还是炖,我听得心痒,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叠化而出、活色生香。另一位知名设计师在座,以擅烹著称,也听得食指大动,我二人相视一笑,当即决定去试试。花椒和土鸡在四川都是俗物,花椒的产地不下二十个县,土鸡更是遍及各地乡村,调料中加入花椒的凉拌鸡和红烧鸡极为常见,像天  相似文献   

19.
常乐园随笔     
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友打来电话寒暄,其中说他们那一代过了苦日子,而我(四十已过)这一代人则要好过些,末了话锋一转,又笑说:"你们也不容易,你们得挣钱." 那个时代的人不得挣钱啊,老先生的话其实是说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更年轻的一代),对于挣钱这一点欲望是更强了,似乎生活中除了钱其他都不重要. 恰恰聊天之前,我刚读了一本历史小说,里面描述了著名清官海瑞的生活情况,说他极其清廉,做到县令了,连个厨师也不请,就让夫人做饭,有个老仆,负责砍柴,而他自己,则在县衙后院开了一块菜地,工作之余,种莱.  相似文献   

20.
从小到大,每到夏季的夜晚,"呱呱"的蛙声就会不绝于耳.在这美妙的时刻,舒舒服服地坐在院子里的凉席上,一边乘凉,一边听着父亲讲故事,别有一番遐想. 在我的记忆里,对有关"青蛙儿子"的故事充满了好奇.一位母亲怀了孩子,久久不生,生下后怎么又是个马勺一样大的肉球?用刀劈开后还是只青蛙?而且会叫:"爸爸妈妈,我是你们的儿子!千万别伤我."就是这个青蛙儿子,可不简单哩.他用智慧战胜了盗匪,他会扒在牛屁股上吆喝着牛儿犁地,会钻到毛驴的耳朵里赶着驴儿上山.到山里劈柴时,脱下马褂,摇身一变,原来是位英俊的青年.故事的结局,是这位母亲在一位仙人的指点下,乘儿子睡觉时,偷偷烧掉了他的马褂,以致他不能再变回原身.这个故事,倒也印证了丑到极处便是美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