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气地球物理》2013,(2):25-29
本文在大量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大邑构造须家河组致密砂岩的主要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建立了该区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演化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式,探讨了该区优质储层的发育模式。研究认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造成该区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有效微裂缝的发育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依据钻井取心、岩石薄片以及扫描电镜分析等资料,对龙门山前隐伏构造带内须家河组的储层岩石学、物性、含油气性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龙门山前隐伏构造带内须家河组储层岩性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不同区块不同层位间略有差别。孔隙度主要分布在3%~5%,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1.00mD之间;平面上大邑地区含气面积较大,油气显示较好,鸭子河与安县地区的含气性显示较差,纵向上大邑地区的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须家河组二段和三段,鸭子河地区集中在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安县地区集中在家河组三段和四段;在经历的各种成岩作用中,压实、压溶作用和各种胶结物的充填作用表现较为强烈,溶解作用较弱,造成储层物性较差,后期的破裂作用使得储集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和微裂缝。  相似文献   

3.
通过钻井、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储层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丹凤场构造须家河组的储层特征和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储层岩性是一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一较高的陆源碎屑岩;储集空间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晶间孔和粒内次生溶蚀孔;储层孔喉小,连通较差,孔隙结构复杂;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孔渗低,相关性差,属于裂缝-孔隙性致密储层.残余原生粒间孔保留程度是决定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优质储层一般发育于铁绿泥石环边的岩屑石英砂岩、中-粗粒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中.  相似文献   

4.
蒲勇  肖继林 《南方油气》2007,20(1):42-44
川东南地区官渡构造嘉二^1-嘉一储层纵向上位于嘉二^1-嘉一顶界之下的白云岩,白云岩厚度横向变化较大。通过模型正演来研究不同厚度白云岩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可以建立起嘉二^1-嘉一储层的地震响应模式,利用多属性分析和可视化雕刻来预测白云岩储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 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分析, 对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 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 分析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 储层具矿物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岩石学特点, 储层以粒间孔和溶蚀孔最为发育, 中孔和小孔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 细喉和中喉则是长6 的基本渗流通道, 为典型中低孔、特低渗储集层。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 平面上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的控制, 垂向上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 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储层物性、压汞及试采等综合资料分析,对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湖组砂岩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平湖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和磨圆度较好,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储层物性表现为低孔、低渗和中孔、中渗的特征,孔、渗相关性好;孔隙类型主要发育有粒间溶孔和剩余原生粒间孔,喉道类型以缩颈型喉道、片状喉道、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组合以中孔、粗喉为主。在此基础上,从沉积相、成岩作用和异常超压等方面对该区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沉积相是该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之一,其中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物性最好,其次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该区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则有助于形成次生孔隙空间,并大大改善储层物性;异常超压对研究区储层有建设性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原生孔隙得以保存,并促进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形成粒间溶孔,改善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7.
成岩作用对四川盆地广安构造须家河组储层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安构造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的常规薄片及铸体薄片镜下鉴定,结合区域地质、钻井、测井、物性分析等资料,从储层的原始组份及粒度、成岩作用及其顺序等方面,分析了广安构造须家河组储层物性的主要特征,研究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提出了该区溶蚀作用、构造破裂作用及部分胶结作用对改善储层物性具有建设性的作用,而压实一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则对储层物性具有破坏性的作用,其交代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不明显。图7参2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镜下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及X-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地区须家河组的储层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3.25%,平均渗透率为0.05mD,为低孔-低渗型储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微相类型;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损失的首要因素;强烈的胶结作用导致孔隙进一步减少;溶蚀作用是对储层发育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的强弱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裂缝是改善砂体储渗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整理与分析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物性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蓬莱镇组储层的储集性能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从成因上阐述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级与评价。认为:蓬莱镇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物性表现为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的“两低一高”特点;储集空间由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粒间孔隙组成,微裂缝不甚发育;压实、胶结、次生加大、交代等破坏性成岩作用对储层形成不利;环边绿泥石的发育减少了孔隙损失;来自下伏烃源层混相涌流之酸性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等蓬莱镇组的主要储集空间;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储层为低孔-低渗(Ⅰ类)、特低孔-超低渗(Ⅱ类)储层,部分发育致密储层(Ⅲ类),该组天然气主要产出于Ⅰ-Ⅱ类储层中。  相似文献   

10.
王乐闻  刘舒  杨彩虹  王琳  李喆  王岭 《海洋石油》2016,36(4):27-32,100
Y构造带花港组储层整体属于特低孔、中-特低渗储层,在储层整体致密的背景下发育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作者通过物性分析、显微镜观察、阴极发光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分析认为,研究区花港组储层溶蚀孔隙发育。沉积环境是研究区储层物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沉积粒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区砂岩储层物性,富岩屑、富长石的沉积环境为后期溶蚀孔隙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成岩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物性重要的影响因素,压实及压溶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则是深部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因素;断裂带热事件也是研究区深部储层次生高孔带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川西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露头及岩心观测、铸体薄片分析、储层物性测试、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四段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粒岩屑砂岩,分选好,磨圆度较差到中等,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和压结式。平均孔隙度为6.22%,平均渗透率为0.279 mD。次生孔隙主要包括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构成主要储集空间。相对优质储层受沉积相、碎屑组分、岩石结构及成岩作用控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三角洲平原叠置分支河道是有利的沉积微相。石英含量高,岩屑含量低,分选好的中粒岩屑砂岩储集性能最佳。长石及岩屑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占总面孔率的85%左右,可以有效增加储集空间,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裂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渗透率,对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铸体薄片镜下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及X-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的储层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5.83%,平均渗透率为0.283×10-3μm2,为低孔-低渗型储层;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损失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是对储层发育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有利于保护剩余原生粒间孔隙。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太原组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心与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测及岩石矿物学、物性资料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太原组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以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好,结构成熟度中等一好,储层物性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极少的成岩裂隙对改善储层渗透性贡献不大。储层的储集性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综合控制。沉积作用分析表明潮坪潮道砂体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演化,其中压实作用是导致原始孔隙损失的主要原因,硅质胶结与自生伊利石进一步降低了孔隙度与渗透率,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持续到了晚成岩A期,早期胶结增强了岩石抗压实能力,晚期胶结充填则损害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MLB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获得了重大突破,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勘探开发一体化进程针对致密砂岩发育的特点,综合分析野外露头、钻井岩心、镜下分析等资料,认为有利沉积微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好坏的重要因素,而裂缝的发育程度是控制储层渗流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钙屑砂岩在整个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四段广泛发育,且普遍致密。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和水岩实验等手段,对丰谷构造须四段钙屑砂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对该类型优质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钙屑砂岩分选中等—好,成分成熟度低,主要的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和残余粒间孔,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钙屑砂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其中,发育在高能相带、且碳酸盐岩岩屑含量高(>90%)是钙屑砂岩优质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而埋藏成岩过程中有机酸的溶蚀、烃类的早期充注和早期方解石胶结物的少量生成是钙屑砂岩优质储层孔隙保存及次生溶孔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上古生界二叠系多层系含气,但主力含气层段为太原组和山西组。为指导气田储层有效预测与井位部署,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粒度分析、常规物性及压汞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主力层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认识到太原组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山西组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太原组石英含量总体高于山西组,砂体分布均受三角洲分流河道的控制;主力层段物性均较低,属于低-特低孔、低-特低渗储层,但低孔、低渗背景上存在相对较高孔渗的储层;太原组储层孔隙类型以溶孔为主,砂岩中值半径大,排驱压力低,最大进汞饱合度高,孔隙结构总体上优于山西组;沉积、成岩系统研究认为,分流河道有利相带控制下的粗粒颗粒分布对储层物性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溶蚀作用是改善砂岩储渗条件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官渡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测井资料,对官渡构造带下沙溪庙组层序、沉积相展布特征及砂体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在单井层序、沉积相划分与联井剖面对比的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沉积相平面展布研究;然后利用砂体的自然伽马响应特征,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伽马值90API作为砂体反演的上限,对下沙溪庙1砂组和2砂组进行了反演预测。研究表明,该区下沙溪庙组可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11~12个中期旋回,主要为河流控制的三角洲一湖泊相沉积环境,储层砂体均位于长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底部,砂体发育程度严格受沉积相带展布控制:早期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河道摆动迁移频繁,使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晚期发育三角州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道化程度高,使得砂体呈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18.
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的主力储集层。应用偏光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等技术手段对该区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储层主要为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山2储层物性略好于盒8和山1。粒间孔、溶孔和晶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盒8、山1和山2:储层常见高岭石晶间孔-溶孔组合,山2_3以粒间孔-溶孔组合为特征。岩性和沉积微相影响该区上古生界储层性质,而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却决定了其储层的质量及内部结构特征,表现为压实(压溶)、硅质和碳酸盐胶结是粒间孔(残余粒间孔)损失的主要原因,强烈的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对形成具有相对较高孔渗储集层具重要贡献。综合多个指标,分析认为该区上古生界主要发育5类典型的成岩储集相,第Ⅰ、Ⅱ类是最有利的成岩储集相。  相似文献   

19.
孙美丽 《吐哈油气》2007,12(2):118-121
民和盆地储层整体物性较差,以低孔低渗-中孔中渗为主,表现为差中有好的特征。总体储层物性不十分理想。综合研究认为武家构造带是巴州凹陷最有利的勘探区带,2003年在巴州凹陷武家鼻隆构造带武家1号构造成功钻探了武1井,测井综合解释气层8.5m/1层,差气层17.8m/2层,气水同层23.7m/1层;在下白垩统大通河组3061~3084.7m井段试油获得低产油气流,日产油0.86m^3,日产气1854m^3。初步计算白垩系大通河组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10×10^4t。储层的低孔低渗是影响勘探成效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从沉积相分析入手,分析巴州凹陷武家构造带储层物性特征,探讨了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从而探索有利储层发育区,为勘探生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和声发射等分析资料,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微裂缝对改善储层孔渗性有一定贡献;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不高,但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质量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由河控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形成的中粒分流河道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成岩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作用对于部分原生孔隙和吼道的保存起到一定作用,溶蚀作用对改善吼道连通性效果不佳。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须家河组砂岩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I、II类储层在目前的工艺技术条件下为可动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