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锂离子等新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广应用的条件已日趋成熟.但由于充电、放电和维护管理等成组应用技术研究严重滞后于电池技术的发展,致使新型动力锂电池发生部分电池过充电、过放电、超温和过流问题,造成成组动力锂电池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燃烧、炸裂等严重安全问题.成组动力锂电池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研究成功了"基于极端单体电池充放电控制技术"和"动力蓄电池综合管理系统",为动力锂电池的安全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在国家"863"和北京奥运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表明,由上述技术构建的动力锂电池系统可有效防止发生过充电、过放电、超温和过流问题,为动力锂电池系统安全应用提供了先进实用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大容量动力锂电池逐渐成为动力电源的主体,但锂电池生产装备仍是制约国内当前锂电池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尤其是注液方面,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升,迫切需要改进为无人操作。有鉴于此,本项目针对大容量高速高精真空锂电池注液机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包括分选和注液两大方面。分选是将锂电池扫码、称重并分拣的过程,注液则包括抽真空、注电解液、渗透静置、残液处理等内容。本项目综合采用调度优化、协同控制、传感器、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属集成创新,可解决动力锂电池注液速度慢、精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对于容量为20AH的动力锂电池,装备产能可达到4ppm左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锂电池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无论是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电源还是汽车的大型电源,因为其工作电压高、无污染、无记忆效应寿命长的优点,使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东西。电池卷绕机则作为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核心设备,其性能决定着锂电池质量的高低。本项目以提高锂电池的质量为目的,研究卷绕机在电池卷绕过程中的薄膜张力控制,提高卷绕机在卷绕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系统采用以STM32系列的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代替传统的PLC控制核心,降低成本,使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对端口设备的控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大容量动力蓄电池逐渐成为动力电源的主体,但锂电池生产装备仍是制约国内当前锂电池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基于上述问题,针对高速、高精智能化锂电池涂布机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包括挤压涂布、快速烘干、张力纠偏和实时膜厚监测反馈闭环控制。通过有限元仿真优化挤压涂布模头参数,采用悬浮式烘干技术和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实现快速烘干,张力纠偏采用全闭环张力控制和全自动EPC实时纠偏。综合采用运动控制、伺服驱动、传感器、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属集成创新,实现了放卷、纠偏、张力控制、浆料输送、涂布、烘干、收卷等多功能复合一体化结构,涂布速度为15~30m/min,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动力锂电池故障诊断是锂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从锂电池组可能出现的故障,来定义状态机的状态,提出了采用两级状态机的方法对动力锂电池组进行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判断故障类型及故障级别,实现了实时在线的故障诊断,将故障信息上报给上位机,为电池管理系统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信息,提高了动力锂电池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从发展、创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液压支撑自适应调控技术、智能化煤岩自适应载割调控技术、智能化动力传送自适应控制技术、采煤设备智能化自动诊断技术、煤岩界面智能化自动识别技术和采煤设备智能化自动巡航技术等智能化采煤设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与液力式自动变速器(AT)相比,具有传动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动力性好等优点,尤其是AMT能够满足大型拖拉机、城市公交车和重型车辆对动力传递的要求,同时降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离合器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机械式变速器实现自动控制的关键技术,以自动变速器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为研究背景,对AMT自动离合器的结构、执行机构、关键技术、控制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AMT自动离合器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锂电池组提供动力的小型无人机中,对锂电池组进行准确、可靠的荷电状态估计(state of charge,SOC)尤为重要。针对传统SOC估算方法存在计算量大、估计不准确等缺点,通过对锂电池组建立Thevenin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stimationkalmanfilter,EKF)算法的小型无人机锂电池组SOC实时估算方法。通过采用串联7节4Ah钴酸锂电池单体的锂电池组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对小型无人机锂电池SOC估计误差低于4%,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基本满足了对小型无人机锂电池组SOC在线估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邵明涛 《机械工程师》2010,(9):I0008-I0011
动力传动技术是整个国民工业和制造业的基础性关键技术之一,现代的动力传动技术不仅包括动力的高效传递,更包括精准的控制技术和快速的信息反馈技术。在当今一直倡导节能环保的大前提下,动力传动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效节能正成为制造业的新的主题词,继续促进动力传动技术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方形卷绕式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电极褶皱与错位等缺陷,严重影响锂电池性能.通过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生成锂电池电极结构影像,分析该影像可以有效检测出电极缺陷,能够确保电池质量.根据电池电极褶皱在DR影像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结合的电池电极褶皱检测方法.提取DR影像中电池电极有效区域并裁剪为小尺寸...  相似文献   

11.
自动变速技术是拖拉机传动系控制的关键技术,也是提高拖拉机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综述了拖拉机自动变速器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并对目前国外大中功率拖拉机上广泛应用的动力换挡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的传动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策略以及换挡换段品质控制技术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当前变速器换挡控制的发展趋势,对拖拉机变速器自动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的概念、原理、特点等,总结了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4款典型装备的特点。同时,对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涉及的关键技术,即新型传感元件、执行元件、控制技术、动力单元、新型材料、安全性和个体差异适应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的潜在应用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卷绕动力电缆是电源点(移动式设备为地面接线箱)向堆取料机等移动式设备提供动力电源的主要设备,正确计算并合理选择才能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从堆取料机额定工作电流和最大电流(尖峰电流)的计算、堆取料机机上工作面变压器的计算与选择入手,计算移动式设备中卷绕动力电缆的载流量,选择卷绕动力电缆的截面,并从电缆短路热稳定条件方面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油气水多相流在线测量技术,它综合利用多相流流型调整、互相关流量测量、双能伽马相分率测量、多相流模拟计算、计算机控制和通讯技术等多种现代检测和控制技术,以进行多相流在线检测;在流型适应性、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等方面的性能有重大改进;利用该技术研制的在线测量装置已通过了国内外权威机构在实验室和工业现场的测试和检定,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且已在油田现场应用多台.  相似文献   

15.
磨削技术的发展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磨削技术研究的概况,提出了磨削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磨削机理及磨削工艺的研究;高速、高精度主轴单元制造技术,精密、高速进给单元制造技术;砂轮制造及其新技术;机床支承及辅助单元制造技术;砂轮在线修整技术;环境友好的相关磨削技术;磨削过程的检测控制技术;磨削过程的仿真与虚拟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7日,深圳景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参展电动车大会之机召开新产品发布会,隆重推出5款新型动力锂电池组。据悉,该系列电池组的最低电压100V,功率最大的则可达到9kW(600V、15Ah)。景佑基于多项原始创新技术的动力锂电池组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根据需要组装出不同功率的电池组,降低了模具的成本;铝合金箱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混合动力控制电路板将氢氧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并联,并将氢氧燃料电池作为主电源进行供电,当氢氧燃料电池供电不足时切换至锂电池供电,从而达到延长载体续航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动力锂电池组的不一致性严重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该问题,动力电池的技术在不断发展。本文阐述了多种动力锂电池组均衡方案,并根据不同标准进行了分类,并逐一介绍、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19.
2003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是亚洲机械与电气传动、流体传动与控制、压缩空气技术、内燃机和燃汽轮机的国际盛会。 动力传动展作为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最重要的展览主题之一,是世界动力传动领域规模最大的展览会,在2003年吸引了1300家展商,展出面积达58000m2。199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动力传动展就成功地引入了亚洲,命名为中国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China),并于2002年起更名为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ASIA),今年的展商已逾490多家,展出面积达到20200m2。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阶段动力锂电池极片挤压式涂布没有成熟系统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一款稳定可靠的动力锂电池极片挤压式涂布系统。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新型的挤压模头型腔设计方法,并设计出衣架型挤压模头型腔。结合转移式涂布系统,完成了供料装置、机头涂布装置、收放卷装置、烘干装置等结构的设计,并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设计,然后搭建出整个系统,最后使用该系统进行实验,对实验样品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该系统是可行的。这一研究为动力锂电池极片挤压涂布技术的自主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