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徐晗  刘草  杨锦兰  谢晓青 《园林》2020,(3):82-87
本文以农业景观为出发点,从生态、生产、生活三方面分析景观类型,总结出构建农林资源产业链、选择景观经济发展模式、设计农业景观意向、提升农业景观的游憩性等关于河南平原型乡村农业景观营造的策略措施,并以民权县梦蝶休闲农庄为例,阐述农业景观营造策略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
陈宇  潘超  肖逸 《中国园林》2019,35(8):124
元代王祯《农书》是中国重要农业典籍,其四库本相对于其他版本图像信息更为全面丰富,生动地记录了传统农具及相关生产技术状况,并反映出了当时的农业景观信息。选用《农书·农器图谱》中人、物、环境信息相对全面翔实的图像作为主要研究依据,对其进行分类与总结,描绘并探讨土地利用、农田水利、农作物种植、农村生活等方面的景观信息,再现古朴宁静的田园风貌,并由此揭示古人在农业活动中的技术发明和农业景观形态。这不仅可以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也对当今的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景观建设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苏畅  罗诗戈  郭诗怡 《中国园林》2022,38(4):98-103
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方针战略地位逐步提升。乡村振兴重点在于优化农业生产模式与农村人居环境,其中的“新”与“旧”的矛盾日渐凸显,如何在立新的大背景下兼顾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并落实保护工作,将成为今后的重要课题。选取日本里山作为研究对象,梳理日本典型农业遗产景观历史及保护利用沿革,并针对日本现行最新的重要里山保护策略,运用空间、语义等分析方法,对日本现行的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与利用政策实施现状及经验展开评估分析讨论,以期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思路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遗产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农村文化、民俗的载体,也是我国乡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中华民族农业遗产,使其活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当下遗产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要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青岛西海岸旺海社区的农业遗产资源,剖析了村庄规划与农业遗产保护的内在关系,在农业遗产的扬弃中实行景观改造和旅游规划,推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和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叶林  魏皓严 《规划师》2012,28(1):51-56
都市农业基地发展模式是一种高度复合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其发展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城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眉山市"中国.泡菜城"都市农业基地设计在空间系统、产业系统和景观系统复合视角下,提出维护生态格局、促进产业一体化、延续乡村风貌特质的设计思路,通过强化都市农业基地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完善的产业结构和独特的景观体系,对类似的都市农业基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结合农业景观设计、互联网传播和唤醒民众的地方认同感对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进行保护,能够促进城市人文生态的发展以及传统民间文化传承,同时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推动闽江中下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龙胜梯田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为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且梯田的地形地貌特征已融入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当地农业生产生活高度的融合。广西龙胜梯田除龙脊核心区域外的其他村落,因地处相对偏僻、梯田面积相对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等原因而被遗落在前一阶段的乡村振兴建设中未能对其农业遗产价值进行充分评估和保护利用,村落农业文化景观未被充分激活,现处于相对贫困状态。本文以上述村落样本——广西龙胜洋湾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农业文化遗产思维下,广西龙胜梯田非核心区域的民族传统村落梯田景观的保护与活化,探寻村落在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保护与活化发展之路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4):130-132
中国的文化遗产主要是以农耕文明为代表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技术更新、文化变化日新月异,人口较少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在社会大变迁中,如何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并使其长期生存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和农业农村部开展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发掘与保护工作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我们需要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历史与文化反思,唤起全民族对于农耕文明优良传统的文化觉醒,通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使农业文化遗产在社会变革中得以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西龙胜梯田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为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且梯田的地形地貌特征已融入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当地农业生产生活高度的融合。广西龙胜梯田除龙脊核心区域外的其他村落,因地处相对偏僻、梯田面积相对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等原因而被遗落在前一阶段的乡村振兴建设中未能对其农业遗产价值进行充分评估和保护利用,村落农业文化景观未被充分激活,现处于相对贫困状态。本文以上述村落样本——广西龙胜洋湾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农业文化遗产思维下,广西龙胜梯田非核心区域的民族传统村落梯田景观的保护与活化,探寻村落在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保护与活化发展之路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221-228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中国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笔者在全面梳理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成果,认为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为价值挖掘与多功能拓展开发、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2个方面;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的争论,但这些争论促进了对这种新型遗产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的可持续机制赋予了它价值多样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凸显了保护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有2种途径,即在其多功能价值认识基础上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包括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以及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为进行动态性和适应性管理与保护,"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管理办法的建立必不可少。虽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相较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在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系统演化特征与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体制与机制建设、动态保护范式与典型模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唐斌  阳建强 《中国园林》2022,38(4):104-109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了分析。从景观概况,运营、范围、目标、策略、经济和评估可持续方面对英国布莱纳文工业景观保护实践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国策和现实问题,从工业遗产景观保护的理论、制度、层级、目标、模式和主体等方面对我国可持续的工业遗产景观保护路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在我国建立面向可持续的,地区发展综合目标、整体系统规划管理、多元伙伴机制耦合的工业遗产景观保护新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influenced the evolution of many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An application of this concept to landscape, as a product and a field of interaction of human and natural processes, is possible and necessary. It is evident that concepts of landscape and cultural heritage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cultural heritage can obviously exist in a landscape and influence it as well as landscape can be treated as cultural heritage.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oncepts makes possible the search for links between cultural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Built heritage, the abundant categ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encompassing historic buildings, their ensembles, and other structures, has an indisputable influence on landscapes and is crucial for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built heritag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four main dimensions of sustainability representing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and natural processes (i.e. cultur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are distinguished and analy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3.
郭晓彤  韩锋 《风景园林》2021,28(2):116-120
目前中国许多村镇规划中有关乡村景观遗产认知的内容存在不足或较为片面,缺乏有效的价值转化引导和协同发展策略.文化景观研究以人地关系为核心,解读乡村景观遗产价值及其要素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规划策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梳理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近10年的保护管理成果,从认知理念、规划策略、管理机制3个层面归纳文化景观视...  相似文献   

14.
陈耀华  秦芳 《中国园林》2023,39(1):65-71
乡村遗产作为乡村地区富有遗产价值的典型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活态属性和可持续演进目标。当前,韧性理论已成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范式。基于这2个前提,从探讨韧性与可持续性关系出发,阐述乡村遗产韧性能力概念和构成及其与“遗产要素和遗产环境”“持久性和动态性”“保护和发展”3组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遗产要素对应缓冲和适应能力,遗产环境则更多对应适应和转型能力。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例展开实证研究,通过2018年至今的田野调查中开展的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等形式进行数据理论抽样,同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三角剖分,开展主题分析,验证乡村遗产的韧性能力及其与遗产要素和遗产环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The First World War (WWI) had a notable influence on the landscape at the former Western Front in Belgium. Research on a landscape scale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destructive and constructive impact of the war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the post-war landscape in a holistic manne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jectory and impact analysis of three study areas with contrasting landscape types and aims to indicate possible preserved military relics today. Therefore, landscape changes are studied using historical aerial photographs (WWI and WWII) and contemporary orthophotos. A military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 is made based on land use/land cover and linear structures that were mapped throughout time. Specific landscape trajectories could be designated as areas with a possible preservation of WWI heritage, with a related impact degree. The results are useful for sustainable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for furthe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WWI-heritage, by providing a broad knowledge of the area.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优选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构建客观评价模型对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丹霞”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的调研数据,采用序关系分析法,以居民点人口结构、居民点景观风貌与传统文化、居民点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居民点位于遗产地的位置4个一级指标和相应二级指标为评价准则,构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优劣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中,4个为疏解型,3个为搬迁型,2个为控制型,没有发展型。研究结果可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科学遴选发展模式提供定量评价依据,也可为生态价值高的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世界遗产精神与评价标准,京西稻的遗产价值包括:体现了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证实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南北交流,证实了中国农业景观与园林艺术的交融,据此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文化性”与“生产性”结合的特点.再结合京西稻的遗产价值与现状分析,从宏观保护策略和微观格局调整2个层面提出具体的保护与规划建议.最后,总结归...  相似文献   

18.
林轶南 《风景园林》2012,(1):104-108
在回顾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产生和演化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特征等概念,研究了景观特征评估体系在英国法定自然美景区中的应用,并将其特点归纳为价值中立和尺度分级、多样化的景观特征提取、单独分离的决策过程3个方面;同时将LCA景观特征评估体系与我国风景名胜区中广泛应用的风景资源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可以在景观遗产价值的评估、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再认识、公众参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3个方面借鉴景观特征评估体系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及保护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也对遗产记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梳理了国内外数字化遗产记录研究的趋势,以《世界遗产公约》提出的3类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当代数字化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识别了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全面、精准、动态、集成和开放五大特征,提出了以多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景观信息存储与分析,以及多元遗产知识表现与传播为核心的技术框架,并进一步讨论了数字化记录为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实践带来的新视角,对提升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recent landscape chang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we possess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changes before aerial photographs were available. To contribute to this knowledge, we propose to explore the information within the Canadian census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ocumentary sources still very underused in landscape dynamics studies.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data lies in the fact that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at the scale of each lot between 1842 and 1871, and at the township scale for subsequent years (1881–1951). In this study, nominative data provided for a rural township (139 km2) located in southern Quebec were coupled with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using GIS.The analyses indicated two main phenomena. First, characterization of global landscape dynamics revealed the extent and rapidity of change. The evolution of land-use shows an increase of about 40% in improved areas between 1842 and 1871. while cumulative data show improved areas occupying nearly 83% of the total areas in 1891. These results contrast with recent landscape dynamics (1958–1993) which display relatively minor changes. Second, at the landscape type scale as well as at the surface deposit scale, analysis of nominative data failed to show any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dynamics and the spatial entities considered, whereas recent land-use patterns are closely linked to surface deposits. Thus, constant fluctuation in the agroforestry landscape and the lack of influence of abiotic characteristics on land-use dynamics represent two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ineteenth century landsca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