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浥尘 《重庆建筑》2014,(11):27-29
综合体建筑在各种功能空间中建立了相互依存和补助的关系,以实现高效丰富的城市生活。通常意义上的过渡性空间,其作用在于连接城市公共室外空间与室内功能空间,引导人群的即时性活动,为城市提供有效的开放空间等等。该文研究了国内外城市综合体的过渡空间,初步探讨适应城市整体环境观和建筑审美的过渡空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
室外热舒适性一直是城市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室外微气候环境利用主客观现场调查研究,明确影响人体室外热感觉的影响因素。为确定户外环境的设计策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良好公共空间提供重要研究基础。文中研究通过对寒冷地区过渡季节的确定,利用热舒适主观问卷调查和同步微气候数据现场调查,获取了1050份有效主观问卷及相对应气象参数。通过主客观拟合分析获取了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的热中性温度为20.7℃。同时对室外三种不同环境分别探究其热舒适性变化规律,在阳光直射下的人体热感觉较为敏感,而在树荫和建筑阴影下较不敏感。建筑阴影下热舒适更容易受到影响。明确了空气温度与平均辐射温度是影响过渡季节下人体室外热感觉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寒冷地区城市的室外公共空间的场地规划和环境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福清曜阳国际养生城项目为例,分别从功能区设计、室外设计、室内设计阐述了养老建筑设计,详细介绍了在养老建筑设计中对人车分流、室外景观、活动场地、居住空间、交通空间和休闲娱乐空间设计要求和设计要点,以期为养老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CCRC目前的定义是持续照料退休社区,而城市CCRC是指城市中心区中偏医疗型(介助、介护)产品,地理位置通常为环境优美、安全便捷的地段;适老化设计重点是安全性设计;功能需要医疗护理系统配套设施齐全。城市CCRC建筑设计的本位是从医养理念出发,融合护理运营的商业理论,建立功能体系。本文通过总平面的人车分流分析、建筑平面图的功能分区设计、公共与私密空间的过渡设计、建筑立面效果设计等方面论述城市CCRC设计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人文古城黄梅县的梅苑城邦项目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其城市、文化、建筑、自然的设计理念与原则。并对其围而不合的总体规划、人车分流的流线设计、空间环境相渗透的形态设计以及资源整合与文脉继承的景观设计进行具体了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矢量数据,建立3个理想化典型居住小区模型,并划分6类室外活动空间;借助ENVI-met和Ray Man模型,开展室外微气候和不同人群舒适度的定量评价;进而叠加夏冬两季热感觉等级累积时长,确定室外空间适宜性类型。结果表明:高开发强度小区近地面空间平均温度更低、风速更大、室外活动空间环境平均差异更小;人体热感觉变化主要受辐射环境作用,昼夜差异显著,通常老幼群体较普通成年人对室外环境变化更敏感,尤其是在建筑阴影下和风速更大的建筑与入流风场方向相切处,但热感觉等级基本一致。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不同室外活动空间微气候和舒适度差异的理解,并可直观引导室外空间规划设计和活动设施空间落位。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现代博物馆中介空间应运而生,受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呈现出多种构成形态及设计手法。现代博物馆中介空间作为空间、功能过渡的同时,实现了人的心理和视觉的过渡。它是现代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序幕,起着协调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以及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构成城市空间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人的关系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而恶化。汽车是当今道路的主角,行人成为配角,如何让两者更好的协调发展是交通发展的重要课题。立体的人车分流让行人与汽车各行其道,为城市拥挤的交通系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过渡空间是建筑联系内外环境的空间要素,在岭南现代建筑中被创作出大量不同类型的过渡空间,形成通透、开放、融合自然的建筑风格。按照空间界面、尺度等特征差异岭南现代建筑中的过渡空间可分为“灰空间”、内部开放空间、外部延展空间三类。通过对岭南现代建筑过渡空间的空间特征、功能特征、审美文化特征进行解读,归纳岭南建筑过渡空间的“人本”设计核心,并尝试从广州现代城市建设角度,探讨过渡空间对激活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的意义,为当代岭南建筑实践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在城市的现代建筑中,为解决停车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均设计了停车场,地下停车场与室外部分通过开敞式汽车坡道连接。但这样的设计易造成光环境失误(图1)。这就是眼科医学常说的暗适应和明适应。  相似文献   

11.
综合医院是城市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否与城市环境相互协调并在城市系统中保持高效运转,是设计成败的关键。院前过渡空间则是连接现代化综合医院和城市空间的中介领域,深入探究其特性对于加强二者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综合医院院前过渡空间与城市系统的联系,探究其特性,总结设计原则,以期对医院建筑过渡空间的设计实践中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SANAA 《建筑创作》2012,(2):88-95
我们通过把空间切分成几个较小的部分,避免建筑拥塞场地并减小了这个大型建筑的尺度。空间的尺度和曲线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沿缓坡而下。为了让场地在视觉和实体上更加开敞,玻璃的中央体量在建筑空间内形成中空。精致的玻璃盒子用作门厅入口和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在视觉上通透,向多个方向开放,不是来参观博物馆的人也可随意穿越。  相似文献   

13.
周恺 《建筑创作》2008,(6):40-41
本案位于天津大学青年湖畔,建筑面积6000m^2。在方形场地的限定下,设计结合场所环境及创作构思将用地划分为南北两个楔形庭院,中间安排研究院主体建筑,其远眺视线一直延伸至北侧湖面。院落四周用开凿巨大空洞的墙板围合,地面结合绿化、铺面、水体构成一个蕴涵文化气息、生气盎然的室外空间。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4,(3)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首次提出了"灰空间"理论。"灰空间"指的是建筑的一种过渡空间,存在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灰空间"是室内和室外空间融合的媒介。本文据此,基于"灰空间"理论,研究"灰空间"在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指出"灰空间"应用的必要性、历史性与如何应用。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与场地分别满足室内与室外的功能需求,往往通过植物来过渡、柔化彼此的关系。文章详细分析了各种建筑与场地的构成,包括分离、并列、相交和包含等,旨在为风景园林的设计与教学提供一点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室外活动场地是住区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如何通过精细化设计和全面评价实现高舒适度的室外活动场地显然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广州6个住区的实地观测数据确定室外活动场地的主要人群和不同季节对应的活动时间。其次通过问卷调研得出不同年龄段对于室外活动场地物理环境需求并不相同,作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儿童和老年人更注重风环境和光环境。最后提出风光综合分析方法,以某住区为例,通过获取室外场地冬夏季的典型室外风速和不同季节不同时点的阴影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对广州住区室外活动场地的功能设置选择进行优化,为广州住区室外活动场地设计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单体建筑很好的融入城市生态圈是我们在这次设计中努力探讨的问题。对正负零零层面的思考是将单体建筑融入城市空间必要思考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人群最活跃,城市活动的发生以这个层面为基础。将建筑单体融入城市空间所要做的研究即为对城市地块性质,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路网等肌理的研究以及人群在这些城市肌理  相似文献   

18.
品鉴·手记     
<正>建筑品鉴:1、通过对原有场地环境的分析,转译成限制建筑生成的设计参数,结合"广场上雕塑"的设计概念,"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设计策略相互融合、影响,共同生成了建筑最终的形态。通俗易懂的概念以及逻辑的清晰性值得借鉴,是当代建筑生成策略的典型案例。2、建筑空间形态的处理上,并没有做多余的修饰,简洁的设计理念从室外贯彻到室内,是基于建筑自身的功能以及对场地环境的适应共同得出结果。面对当今浮躁的建筑环境,这种建筑本质化的设计策略,是值得尊重的。3、面对特殊的场地环境,尤其是面对新老建筑的衔接、景观资源的引入,建筑首先应  相似文献   

19.
场地太阳辐射与室外风场对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户外活动空间及微气候环境的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河南鹤壁市某项目方案创作为例,本着科学设计景观、营造舒适户外环境的原则,以太阳辐射与风环境模拟分析作为设计优化的手段,探索了与可持续设计相结合的住宅建筑布局与绿色建筑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体育场馆的公共活动区域是人们休息时常去的场所,但不少体育场馆室外环境设施陈旧、场地单一,无法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运动健身需求。该文从分析体育场馆景观环境中的常见问题着手,分析了体育场馆周边景观场地的特性,探讨了体育馆周边景观设计策略和方法,并结合杭州亚运会自行车馆室外景观环境设计的实例,阐述了该项目通过“将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丰富场馆外场地功能”“通过空间限定的手法构筑有归属感的空间”等措施,打造出兼具生态性与功能性的体育馆外,以期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