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lanning》2016,(12)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这样的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古人也说:"疑为学之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只有读有所疑,才能有所长进。可是怎样才能诱发学生设疑呢?疑什么,怎样"疑",才有价值,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为此,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尝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4)
<正>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由此可见,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常用方式。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讲究课堂提问艺术,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意义也大。"古人亦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目标,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成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因此,要使人人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思考,学会提高,在新世纪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3)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灌输知识,而是要将开启知识世界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古语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惑、思考、探究是认知活动的起点,小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认识客观事物,事物表象与其固有认知产生冲突并激发其怀疑、疑惑心理倾向,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并探索事物的本质,在原有认知结构内填充新知,才能形成发展认知,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教师需把握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规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改进课堂模式、结构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6)
<正>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为此,本文从培养学生质疑品质、用多媒体辅助、引入文化背景以及拓展课外活动等方面,对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1.培养质疑品质,优化认知过程质疑是思维的开始,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具备良好的质疑品质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提高。具有强烈创新欲望的人总喜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2)
<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思维的提升,都是在质疑中不断实现的。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多种质疑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点滴做法:一、提问式质疑,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小学生数学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源于问题,只有学生提出了问题,才有可能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地去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0)
<正>为了推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打造具有镇平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结合小学实际,创设了小学"六三二"和谐课堂教学法。"六"是指六项要求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导学与设疑进课堂,探疑与精讲进课堂,导练与自主练进课堂,导动与自主活动进课堂,学习展示与师生点评进课堂,多种教学手段与多形式激励进课堂";"三"是指三个主要环节,即"设疑与导学,探疑与精讲,运用与拓展";"二"是指两个10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2)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任何事情都不会成为负担。可见,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使其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智力与潜力。为此,笔者想从以下方面着手:自主学习、导入、多媒体、角色表演、竞争、设疑、幽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2)
<正>在科学课中,学生习惯了从书本中得到实验结果,获得知识,虽然也在进行一些改革,但效果并不好。绝大部分学生只是把科学课当作可以随意放松、玩耍的一节课,整节课根本谈不上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学习。这样的科学课并不能真正完成科学课所应该担负的教学责任。科学课方式的变革,已经很迫切了。其实,我国古代南宋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只不过,这么多年,我们忽略了,"有疑"实际上才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只有"有疑"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
<正>中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特别是地理科目发展到今天,地理已不是中考的重要科目,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运用情感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进而形成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1)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思源于疑,学起于思,"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只有认真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才能切实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4)
<正>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4)
<正>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28)
四步:即导学案分四个步骤:导疑、导学、导练、导理,"导疑"部分就是导学案中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新知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学"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导练"部分整合学生课内外练习;"导理"部分指导学生整理一节课的学习。三用:即预习用、上课用、复习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4)
在教学中一个优秀教师不仅要善于解决问题,还应在教学中抓住时机,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讨论问题,鼓励其说出不同见解,并帮助学生解难释疑,使其掌握知识和规律。一切创造性的学习都是从提问开始。因此,教学中如何启之以疑,导之以问,引之以思,教之以法,就成为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会学"的关键。巧妙设疑更是其第一要素,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33)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而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要靠设疑提问来实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由此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9)
学贵有"疑",学生的"疑"是触发自我思考或反思、顿悟、融会贯通,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质疑是密不可分的。怎样的时机、怎样的"疑"问才能触发学生的神经、思维,激发出学生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呢?主要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7)
<正>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启思维。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境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联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一、设疑导思,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14)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则被动参与,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是背离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要注意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运用多媒体,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设疑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3)
<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原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努力求知,勤奋钻研,乐此不疲。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一、导入设疑,以疑激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仔细地研读教材,找出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着眼点,例如,设计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