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爽 《四川建筑》2015,(2):133-136
以某采用塔、梁固结体系的独塔斜拉桥为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动力模型研究了该桥的动力特性,并分析了该体系独塔斜拉桥在E1和E2两种概率水平地震作用下分别采用纵向+竖向和横向+竖向两种不同地震输入组合下的主塔结构抗震性能,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可为独塔斜拉桥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高烈度地震区结构体系对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建立有限元结构模型,对半漂浮、刚构两种结构体系独塔斜拉桥抗震时程进行分析,对比内力及位移.结果表明:两种结构体系除前两阶振型外,其余各阶振型均比较接近且塔顶与主梁横桥向地震响应相差均不显著;但半漂浮结构体系的塔顶顺桥向位移、主梁竖向内力、主塔各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墩独塔部分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墩独塔部分斜拉桥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软件ANSYS为分析平台,对该桥的主梁、桥墩、主塔、斜拉索等结构部件和边界条件进行了具体的模拟,在此基础上对该桥进行了动力计算,并分析总结了该桥的振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墩、梁、塔全部固结的部分斜拉桥结构,高墩对全桥振型具有重要影响,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动力分析提供参考价值,为进一步的桥梁抗风、抗震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斜拉桥工程因其外形美观、结构轻柔,被城市景观桥作为重要备选桥型方案,但其自身结构特点与车辆荷载、大风、地震等作用下,会造成振动问题,这不仅影响桥梁舒适度,也可能造成桥梁毁坏等严重后果.通过以潍坊市某斜拉桥为背景,借助Midas/Civil有限元程序组建主桥模型,用子空间迭代方法对主桥动力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经分析后更好地...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福州市三县洲闽江大桥是一座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跨238m,边跨179m,全桥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1999年5月1日建成通车.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全桥动力分析的平面模型和三维空间模型.然后利用这两种模型进行动力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了解该桥的基本动力特性.此类研究可以服务于结构的长期监测和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6.
混合梁斜拉桥的主梁沿长度方向由两种不同的材料组成,主跨梁体为钢梁,边跨(或伸入主跨一部分)的梁体为混凝土梁。混合梁斜拉桥由于其主跨采用钢梁,所以具有跨越能力大的优点,而边跨采用混凝土梁从而起到了很好的锚固作用且兼有可降低建桥成本的特点。该桥型自20世纪70年代在原西德问世后,先后受到欧洲、日本等国家的青睐。90年代开始逐渐得到我国桥梁技术人员的关注和应用。文中以某桥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其动力计算模型,并给出了结构的前10阶自振频率值和相应振型特点。并分析了边跨辅助墩对结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常见减隔震装置在独塔斜拉桥中的减隔震效果,文章以某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全桥模型,对比研究了分别采用板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液体粘滞阻尼器时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进一步分析了阻尼指数α和阻尼系数C对液体粘滞阻尼器减隔震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及液体粘滞阻尼器均能起到一定的减隔震效果,且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更好;液体粘滞阻尼器的阻尼指数α及阻尼系数C对该独塔斜拉桥结构的地震响应具有规律性影响,故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调整液体粘滞阻尼器参数,以达到最佳减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思维 《山西建筑》2021,(3):133-135
为了探究地震对独塔斜拉桥主塔结构产生的影响,以文昌西路桥为工程实例,根据已有工程资料,通过MIDAS/CIVIL建立计算模型,计算主塔在成桥阶段受力,分析独塔斜拉桥主塔在地震作用下弯矩剪力以及轴力的分布情况,根据计算结果,总结得出E1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各项力学指标均小于E2地震作用,抗震设计中着重考虑E2地震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一座塔墩固结、主梁连续半飘浮体系的斜拉桥,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单元类型进行动力性能的对比研究,并将结果与上海南浦大桥的动力特性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研究斜拉桥动力特性时应选择能准确反映实际构件性质的单元类型,且最好建立全桥模型采模拟实际桥梁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马鸿祥  陈大海  秦力 《山西建筑》2011,37(31):155-157
综合考虑几何及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吉林市临江门独塔斜拉桥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对斜拉桥关键部位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材料非线性影响后塔梁固结处及主梁的应力和位移平均增大10%,索应力最大相差20%,因此对于中小跨度斜拉桥应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斜拉桥属于超高静定结构,由于其结构新颖,质量轻,广泛受业界人士关注,但是其主梁轴力大,稳定性问题较为明显,非对称独塔斜拉桥的稳定性能规律不同于普通斜拉桥,因此,对其稳定性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吉林某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斜拉桥在成桥状态下线性稳定性及非线性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非对称独塔斜拉桥稳定性受结构设计参数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成桥状态下,斜拉桥第一类稳定性受活载影响较大,斜拉索垂度效应影响不明显,可以忽略。同时还发现,结构的稳定性受到索力、垂度、刚度等设计参数的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某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及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反应时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设置辅助墩对上部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影响,认为设置辅助墩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利于减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同时对大桥的抗风问题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杜鹏  周莉 《市政技术》2016,(4):59-61,75
在斜拉桥的主梁与桥塔连结处以及墩台顶部合理地安装减震、耗能装置,不仅可以保证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通过这些装置耗散地震能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因此通过对不同的黏滞阻尼器参数下独塔斜拉桥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黏滞阻尼器参数的变化对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八尺门大桥主桥桥塔采用风帆式钢混组合塔,主塔采用混凝土塔,附属塔主要为钢结构塔。桥塔造型优美,寓意深远,综合景观、受力、施工和经济等因素,组合塔具有一定优势。钢混节点连接构造是组合塔受力设计的重、难点,桥梁采用锚箱+高强螺栓连接方式,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空间模型,对桥塔静动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塔和附属塔受力均满足规范要求,钢附属塔对主塔受力影响有限。采用新型组合桥塔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胡海波 《安徽建筑》2023,(4):135-136+144
以元江县跨江大桥主桥为背景,对钢混混合梁独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采用桥梁有限元软件对该桥进行建模,选定作用参数及作用组合,重点分析主桥在全流程施工中塔柱截面的竖向弯矩、混合主梁最大应力、索力安全系数与疲劳应力幅以及塔柱与主梁变形。研究结果表明,混合主梁独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中斜拉索与塔柱的相互作用模拟直接影响塔柱截面抗压承载能力,相互作用越强,塔柱截面抗压承载能力越高;标准组合下,斜拉索的索力安全系数和疲劳应力幅均远小于规范设计限值;塔柱和主塔的理论最大位移一般出现在收缩徐变稳定后或最后一对斜拉索安装并张拉完成后。  相似文献   

16.
独塔双索面π型梁独塔斜拉桥工程实例较少,对于工作受力性能状况研究较少,有待于对其进行研究。文中以某独塔双索面π型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针对其结构特性进行静力试验,并通过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对比分析挠度和应变(应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检验π型梁斜拉桥实际工作状态是否满足设计荷载使用要求。结果表明,该桥成桥索力与设计索力基本一致,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和应变(应力)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在建的泸州泰安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模,分析了施工过程、地基刚度、悬臂状态不对称施工对本桥稳定的影响,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黄春阳 《安徽建筑》2023,(4):137-138+185
文章以某非对称钢混梁独塔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分别对该斜拉桥的塔柱、主梁以及斜拉索在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首先建立该斜拉桥的施工过程有限元模型,并对斜拉桥的关键受力构件在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比该斜拉桥在实际施工阶段的应力及成桥索力监测结果对其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塔柱及主梁的应力监测结果与有限元模型预测值基本保持一致,且均小于截面的允许应力值,成桥索力与设计值偏差小于5%,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潮州大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主桥边跨合龙的施工方案,并按实际施工流程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合龙各个阶段,在施工过程中对主梁的标高和应力、主塔偏位及斜拉索索力等关键影响内容进行监测,实测结果与理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某高速公路南水北调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2012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反应谱分析方法和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该7度区倒Y型桥塔斜拉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及抗震设计,为其它同类工程提供了实践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