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可为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土建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各高校土建类专业面临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巨大挑战,结合大连海洋大学土建类专业实际情况,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执业资格注册工程师制度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优化课程知识结构和内容、善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完善人才考核与评价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土建类专业进行全方位的工程教育改革,实现与最新执业注册知识体系的合理衔接,并构建区域性高校特色鲜明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提高学生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为全国同类院校土建类专业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建类专业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针对目前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的工作实际, 对高校土建类专业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提出了新的思路及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意义,结合"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发掘德育资源、更新教学理念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等途径,建立了课程思政有效运行良性机制,提升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为类似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土木建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交叉融合不够,双创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校企双创协同育人不深入,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不完善等发展瓶颈。数智时代背景下,BIM技术可以突破土建类各专业间的壁垒和隔阂,对适应建筑领域的新业态、新经济形势,开展基于BIM技术的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土建类专业的特色定位和产业人才需求,从“培养什么样的人”“上什么课”“谁上课”“如何上课”“用什么教材”,以及“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等闭环角度,探索将BIM技术融入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途径,构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有助于建立土建类专业师生的BIM双创教育大工程观,可有效解决土建类专业学生信息化素养不足、共性知识点理解碎片化、行业岗位双创能力弱等实际问题。最后,以辽宁省大连市某高校土建类专业为例,探讨实施的总体方案、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效果,指出该范式提升了土建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为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8):33-34
实验教学是高职药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把实验考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分析高职教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实验考核的现状,对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当前土建类专业制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竞赛为切入点,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三维建筑建模艺术制作,从软件选择、题目设置、教学方法、验收等环节入手,组织学生在中望环境下二维绘图,在Sketchup环境下三维建模,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思维,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学生绘出的二维图样符合建筑国家标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多名学生在竞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8.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高职院校土建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强调实践的技术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土建专业教学改革的产物?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识读施工图是高职土建施工类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行业专业岗位工作的基础。文章阐述了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识图能力的重要性,论述了对培养识图能力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构造与识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等多门课程的改革思路,介绍了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张永花 《山西建筑》2014,(34):269-270
结合《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理念、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的改革、考核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对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施工测量能力培养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建筑法规》这门课程来提高法律意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信息化教学,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
伴随教育行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及质量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主要场地,提升高职教学水平,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其综合素养。就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而言,该专业是培养美术优秀人才的主要专业,把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在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益于提升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因此,本文就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5)
通过熟悉和了解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理念,提出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教学工厂"的实施模式。本文从实施效果、实施内容与目标入手,分析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分析提高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从而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屈新波 《现代装饰》2014,(2):224-225
正本文重点分析设计竞赛在设计类专业教学实践改革、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指出设计竞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创新应用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以设计竞赛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为设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近几年,高校教育中出现了各种类型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的竞赛活动,尽管种类繁多,但竞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高等学校,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商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我们  相似文献   

15.
紧紧围绕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所具备的特点,分别结合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对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详细阐述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然后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介绍土建类专业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4)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土建施工类专业,课程特色是重视实践和应用,凸显出职业能力。近年来,建筑行业BIM技术受到广泛推广,这就对建筑工程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建筑行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技术技能,还要做好"BIM+传统技能"的创新与融合工作,这也是现代化建筑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高职院校更要针对社会发展现状,对人才进行BIM技术培养,建构高效教学模式,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9)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的状况到底怎样,弱在哪里,如何推进?建立土建类专业校企之间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能真正提升实训技能水平,同时,大力倡导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产教创的重要工作。应该充分分析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的机制包括机制保障、合作模式、双向兼职、双向培训、柔性定岗、订单培养、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是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和保障。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紧密结合产教融合背景,开展校内、校外双向交流合作,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构建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体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关乎我国工程界未来的发展水平和方向。基于工程哲学视角,以土建类专业为例,深入分析了高校在本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保障四个维度构建土建类专业人才非技术能力培养体系,并系统介绍重庆大学土建类专业人才非技术能力体系的实践内容和经验,以期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提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中论述了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与实施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学院近十年的改革经验,提出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总结了初步取得的成效,旨在为地方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