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植物和山石经常在我国园林建筑设计中应用,以植物的生命力、怡人的色彩、不同的种类和山石本身的形体、质地、色彩和意境作为欣赏对象。这些植物和山石可以单独欣赏,也可以做成假山园,还可以砌作岸石道路,结合地形,进行造景,是园林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本文简要介绍风景园林学,浅谈植物和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需要用到两大材料,一种是硬质景观材料,主要包括山石、水体和建筑等;另外一种就是软质景观材料,即  相似文献   

2.
陈其兵 《风景园林》2012,(5):149-149
园林景观的环境要素中,除去园林建筑、山石和水体,最具有生命力和活力,最能将时空变化和景观统一起来,并且赋予整个空间景观环境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是景观植物。作为唯一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要素,植物自身的生长变化为静态的景观注入了活力,把美学、生态、经济价值统一了起来。这不仅仅体现了植物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体现了设计所赋予整个景观的空间精神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8)
<正>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搭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景观设计的关键性和合理性,在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既要加入新的元素,也就是色彩的运用。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不但要满足园林设计与城市建设的需求,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本文研究主要通过两大方面,一是色彩景观在园林中的重要性;二是园林设计中色彩的有效运用,其中包括植物、建筑、水体、小品、山石等。引言色彩在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非常重要,搭配合理的色彩能从视  相似文献   

4.
自然光影是最无价的设计手段。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光影一直被有意或无意地运用,在景观效果、意境营造以及植物空间的加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阐述了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介质下的光影给植物景观带来的特殊效果,论述了借助于现代材料和技术,可以使植物与光影结合,形成更加缤纷多彩的景观。  相似文献   

5.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所谓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通过艺术手法,再配合建筑、山石、水体等其他点缀,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作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的植物景观。目前,各地园林绿化建设加快步伐,大量的植物被应用于造景,植物已不仅仅作为建筑等硬质景观的附属、陪衬,更多的是通过搭配种植独立构成空间及景观画面。  相似文献   

6.
植物景观的色彩设计在园林景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色彩设计的好坏是反映园林景观审美价值高低的一个突出方面。通过归纳园林植物的自然美,分析色彩设计原则,提出植物景观色彩设计方法,以期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设计新闻     
新方案北京京澳中心 北京京澳中心项目用地在朝阳区CBD区中心地带。在设计中采用了“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建筑主体采用三段式设计,屋顶层为框架遮阳板,外圈种树,光影丰富。高区5~24层为铝合金玻璃单元式幕墙,创造连续的立面肌理,简洁典雅,形成8个立面单元。高区每5层设生态中庭。低区首层~4层为柱廊,营建宜人的商业尺度。中区东西立面隔层设置绿化阳台和20~24层的生态中庭形成V字形构图。采用开放空间体系,东西两区可自由分隔组合,平面的灵活性和可变性能适应多种规模的商务办公企业的使用要求。整个建筑可分为8栋独立可…  相似文献   

8.
在埃拉杜拉幼儿园的中庭里,以原有的风格僵硬的建筑为背景,新长出了一片有机景观,风格完全相反且重叠其上。最近才以顶篷覆盖的中庭里,充满了明亮的色彩与柔和的阴影,将这里变成一处生动的景观。与玛利亚别墅的设计意图相类似,设计消减了承  相似文献   

9.
《园林》2017,(8)
正绿色城市(Green City)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理念是引领,技术是支撑,而表现出来的是植物。植物的品种、色彩、形态,以及它的功能、造型、排布,构成的群落系统是设计的关键,是生态和绿色的核心。正因为如此,戴军十分注重景观设计中对植物正确的运用。而正是这一思想,催生了荷兰NITA设计集团一直秉持的企业理念:做绿色城市的实践者!戴军将"绿色城市"设计理念提炼为四条:第一,绿色是生机。绿色城市设计,要充分考虑景观与城市经济产业、人文历史、建筑特色融为一体,让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二,绿色是低碳。绿色  相似文献   

10.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所以植物品种的选择与配置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该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发挥和与景观小环境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从植物景观配置方面,就沈阳地区植物生态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潘特丹 《江西建材》2015,(7):215-216
近年来,生态材料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本文研究了生态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分析生态材料在形体、肌理、色彩方面的表达语言,以某创意园为例,解读以植物和废旧工业品为代表的生态材料景观雕塑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从光影变幻、色彩搭配、体量组合等方面入手,对园林小景生态布局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建筑物、植物、水在园林生态布局中的设置原则,旨在使园林建设既弘扬传统文化又呈现现代之美。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6,(10)
酒店中庭的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分析,应注重中庭的功能分析明确,交通组织合理流畅,这是五星酒店中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基础。一个豪华的五星酒店中庭设计重点是酒店中庭的景观设计,而景观设计的精髓在于景观的"生态、环保、绿化"的问题。酒店的中庭设计表现出城市的地域特征、丰富其文化内涵和酒店的主题,我们来到一个新的城市里都是通过城市内的的历史遗迹、景点和大型酒店来参观和感觉一个城市的内涵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泥土被柏油路覆盖,植物被高楼取代,绿色植物的生存在城市中变成了"奢侈"的存在,致使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生态的生活环境。植物色彩景观作为城市景观中最生动、最吸引人的角色,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设计师的追捧。和谐、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设计愈发得到重视,园林植物色彩设计的需求及地位也越来越显著。当下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强调符合城市规划,更重要的是满足公众对更高的精神需求以及色彩审美的要求。文章浅析园林中植物色彩设计方法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我国现阶段的城市景观中的色彩配置,继而改善中国城市景观色彩设计中的视觉污染等问题,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业科技园区线性绿地闲置率高、景观单一、缺乏场所感及整体风格、景观生态稳定性低等不足,通过对非线性设计中"混沌理论"、"分形理论"的研究,借助非线性设计的"模糊性"、"混沌性"、"自相似性"等特点,提出在园区线性景观设计中通过对空间及景观元素的交叉、渗透、叠加等方法,在植物、山石、水体等景观元素配置中借助分形设计的尺度层次、尺度变化等思想,提高区域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青岛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绿色中轴线的南端,作为公园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植物观赏、名花展示及开展植物绿色文化科普教育等主要功能的大型公园.其植物种类丰富、配置合理、景观宜人、生态功能显著、植物景观特色鲜明,对木本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评析,分析讨论木本植物景观的空间、生态、季相等方面的设计,以期为青岛地区的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为更深入地研究植物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3)
居住小区景观的绿化设计主要是指居住小区内的绿地或植被等绿色景观设计。居住小区的绿地是供人们观赏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具有调节温度、湿度和改善微气候环境等实用功能。因此,居住小区绿化配置应该从生态的角度进行设计,以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等学科为基础,应用群落式绿化模式,选取和开发乡土树种,创造既满足生态需求又满足审美和精神需求的生态型绿色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8.
该文阐述了如何在绿色校园建设策略中体现可持续性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而解决相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植物景观的建设。植物景观是绿色校园最直观、最基础的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设计理念最重要的一个基本要素。绿色校园中的植物景观建设能够彰显校园个性、强化校园文化、合理配置校园生态资源、彰显学校文化品格、提升校园绿化建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绿色校园植物景观一方面要重视乡土植物、立体绿化、固碳能力强的植物以及植物科普的建设趋势,另一方面还要注重雨洪管理、可食地景和亲自然性下的植物建设趋势,以最终实现校园植物景观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建设高水平的绿色校园。  相似文献   

19.
岱山嘉和园环境景观设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吴立威 《山西建筑》2007,33(14):33-34
介绍了岱山嘉和园环境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立意与景观布置以及植物配置要求,指出岱山嘉和园环境景观设计以自然生态和绿色健康为设计理念,从邻里交流—康体健身—亲情交流,层层深入,使“绿色”、“生态”的景观环境最大限度地得到延伸,创造出人境相亲的宜人境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中庭在我国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中庭景观的作用、景观设计原则、中庭景观造景要素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来营造好的中庭景观,提高中庭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