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以废弃粘土砖碎块替代天然骨料制备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对预设强度为C40的砖碎块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进行试验,测得了体积替代率为0%、20%、40%、60%、80%、100%试块的抗压强度、横竖向应变。分析其强度、切线模量、泊松比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骨料替代率的增大,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泊松比逐渐降低,在0%~80%替代率范围内切线模量随替代率增大而降低,但在100%替代率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建筑垃圾中的碎砖和废弃混凝土进行处理,生成再生骨料。分别对再生碎砖骨料和再生废混凝土骨料基本性质进行试验,然后根据两种骨料的不同掺配比例替代天然粗骨料进行再生混凝土的配制,并检验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中碎砖和废混凝土所占的比例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再生碎砖骨料的含量越大,混凝土的工作性越差,力学强度越低。而随着再生废弃混凝土骨料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良好,力学指标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表面易出现骨料剥离的病害现象,自制拉拔装置来测试再生骨料与水泥浆体的界面黏结强度,并以此作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表面骨料抗剥离能力的表征指标之一.系统研究了水胶比(质量比)为0.25,0.30,0.35,0.40,骨料粒径4.75 mm~9.5 mm和9.5 mm~16 mm两种因素对界面黏结强度的...  相似文献   

4.
文中围绕再生骨料展开论述,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再生粗骨料在再生混凝土中的骨架增强作用和其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试验分析的方法,通过配制不同强度的再生混凝土,分析了再生粗骨料不同的取代率和最大粒径对混凝土强度、坍落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用量的减少,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提高,抗折强度趋于增加,且抗折强度随着再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再生粗骨料的最佳粒径为9.5mm;随着再生粗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提高。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单位用水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再生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减少,再生混凝土砂浆的强度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6.
再生骨料是再生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之一.通过研究不同含量下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对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与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最佳取代比例.  相似文献   

7.
陈翠玲  朱祥 《混凝土》2011,(6):69-72
通过成型压力20MPa,保压时间30 s制备秸秆水泥试样,研究了秸秆掺量和尺寸对试样物理力学性能、吸声系数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并且研究了SD-800乳液成膜改性稻秆对试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稻秆掺量或尺寸的增大,均引起稻秆水泥净浆试块体积密度降低,抗压强度降低,吸声系数提高,导热系数降低,掺成膜稻秆(占水泥质量10...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试磷酸钾镁水泥(MKPC)净浆流动度、强度变化、水化温度变化、体积变形、耐水性和微观形貌,研究了水玻璃对大流动性MKPC净浆物理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玻璃溶液能在保持MKPC快硬早强的基础上大幅增加流动度,并能提高硬化体强度,使结构更加致密,耐水性改善。  相似文献   

9.
杨欢  郝延周 《门窗》2013,(8):185
本文分别用采用水灰比为0.5的水泥净浆、含1%水玻璃的水泥浆体以及含1%减水剂的水泥浆体对再生粗骨料首先进行表面预处理,测试预处理后的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其次用处理后的再生骨料配置再生混凝土,测试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表面预处理后的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涂有掺减水剂水泥净浆的再生粗骨料的性能最好,其吸水率降低到0.53%,比未处理的再生粗骨料吸水率2.29%降低了76.9%。掺1%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处理后的再生混凝土3天抗压强度比未处理的提高了3.2%。  相似文献   

10.
《砖瓦》2017,(8)
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了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量,如何有效利用并生产出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是当前研究的工作之重。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再生粗骨料的性能,结果表明:与天然粗骨料相比,再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较小;吸水率大、针片状含量高、压碎指标大、坚固性差。另外,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替代率的增大,抗压强度减小,但是减小幅度不同。当替代率相同时,不同水胶比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减小的幅度较小,当水胶比为0.48,替代率为50%时,能够制备流动度(160±20)mm的C30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保持水泥用量不变,用一定量的泥取代粉煤灰研究泥对新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硬化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以及早期收缩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化学成分的泥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流动度、强度的影响各不相同,再生泥比表土泥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影响小;泥取代粉煤灰的量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成反比;泥取代粉煤灰的量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收缩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增长,国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然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建筑垃圾问题尤为严重。在此背景下,对建筑垃圾处理的关注程度开始逐渐提升。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建筑废料的处理进行了新定义,使其能够经粉碎、筛选等制作成再生细骨料,进而重新应用于建筑施工中。文章主要围绕再生细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使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对麦秸秸秆进行12 h的浸泡处理,对比分析了麦秸纤维改性前后对新拌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流动度的影响,以及对硬化水泥浆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改性和改性麦秸纤维均增大了水泥浆体标准稠度用水量,由于改性麦秸纤维中不存在阻止水泥水化的阻凝物质,因此其与水泥浆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其掺量为3%时,麦秸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提高了7.48%。  相似文献   

14.
掺合料裹骨料工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霆  孔德玉  郑建军 《混凝土》2007,(12):38-41
采用一种掺合料裹骨料搅拌工艺,在水泥裹骨料工艺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过渡区,提高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了搅拌工艺、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掺合料品种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掺合料裹骨料工艺,可在水泥裹骨料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早龄期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对后期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也有提高,但幅度较小;提高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有助于提高强度,但对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略有影响,采用掺合料裹骨料工艺可减小坍落度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矿渣掺合料更有助于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严亮  于翔  杨久俊  赵顺波  杨中正 《混凝土》2012,(3):113-114,130
采用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对水泥浆体进行改性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掺量的聚丙烯酰胺对新拌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用水量、流动度的影响,以及对硬化水泥浆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增加了水泥浆体标准稠度用水量,降低了水泥浆体的流动度,聚丙烯酰胺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无改善作用,但在其掺量为1%时,复合材料28 d的抗折强度提高了9.55%,而且随着其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折压比呈增大趋势,其整体韧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再生细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抗裂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再生细骨料在混凝土工程中的研究及应用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郝建民 《山西建筑》2014,(16):140-141
对再生粗骨料采取水泥浆浸泡的处理方式,研究了此方法对再生粗骨料的改性效果,研究表明:经过浸泡处理后的再生粗骨料的堆积密度提高,吸水率降低,用浸泡后的粗骨料制成的试块抗压强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低温建筑技术》2020,(6):26-29
对于混凝土的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其力学性能,还要考虑到其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因为混凝土的长期性、耐久性性能与建筑的安全性和服役寿命息息相关。文中分别对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对建筑绿色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与抗硫酸盐侵蚀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HC-1再生骨料混凝土56d龄期的混凝土耐久性能较好;随着再生轻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受冻损害降低、放缓了碳化进程、抗氯离子渗透性高、侵蚀破坏速率减慢。  相似文献   

19.
不同龄期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原生混凝土养护至1 d、28 d、111d后分别将其从养护室中取出,采用鄂式破碎机将其破碎制得的再生骨料后,分别制成再生混凝土,以研究不同龄期原生混凝土制得的再生骨料中水泥水化程度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d龄期再生骨料中含有大量未水化的水泥,可以继续水化,从而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且对于掺粉煤灰的再生混凝土而言,其生成的Ca(OH)2有助于激发粉煤灰的早期活性;而28 d与111 d龄期再生骨料中所含水泥的水化已基本完成,因此,其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以及对粉煤灰的激发作用贡献甚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