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食品欺诈自古就有,但是近年来随着食品供应链全球化和复杂化,以及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等原因,受经济利益驱动进行的食品掺假和欺诈活动愈演愈烈。美国是最早提出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概念的国家,并为应对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本文首先将美国关于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和食品欺诈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并将这两个概念与其他食品保护概念进行对比;其次,对比美国和中国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和食品欺诈的应对措施;最后,对我国应对经济利益型掺假和食品欺诈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食品欺诈是指蓄意对食品进行虚假描述,造成该食品的宣称与其真实属性不符的行为。食品掺假是食品欺诈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在众多食品欺诈事件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是冒充、稀释、非法添加和非标注成分这4 类掺假行为。随着食品加工方式的多样化、贸易的全球化和供应链的复杂化,食品掺假愈发隐蔽,难以用常规靶向分析手段实现掺假鉴别,因此,非靶向分析技术逐渐成为食品掺假鉴别研究的热点。综上,本文重点综述了基于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的组学分析技术在食品掺假鉴别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全球范围内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EMA)和食品欺诈信息,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EMA数据库提供借鉴。方法 搜集美国药典委(USP)食品欺诈数据库的EMA信息,对1980-2018年在全球范围发生的4102条食品掺假事件作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掺假分为替代或稀释、人工增强、非法添加物、标签作假和产地作假等6个类型;EMA信息来源主要为学术文献(59.5%)、媒体报道(31.0%)和监管抽查(5.7%);欺诈事件发生率地区排名前三位为印度、中国、美国;按我国食品分类标准28类分析,食用油脂、乳制品、肉制品、酒类、调味品、饮料和蜂产品等7类产品占所有掺假食品类别的90%以上;牛奶、橄榄油和蜂蜜高居掺假食品产品前三,分别占13.1%、7.8%和6.9%;水产品、果品和蔬菜以及制品、饮料作物高居掺假农产品产品前四,分别占54.6%、11.0%、8.0%和7.6%;稀释或替代是最主要的掺假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掺假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结论 EMA是全球性的严重食品安全问题,EMA数据库是预防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欺诈数据库, 补充国际上已建立的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 EMA)数据库空白。方法 搜集2001~2019年发生的食品欺诈行为, 初步建立具有中国国情的食品欺诈数据库。对数据库中信息完备的454条欺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媒体报道数据占食品欺诈信息总数的71.6%; 食用农产品、酒类、乳制品、肉制品等11类产品是欺诈事件发生较多的食品类别; 产品欺诈(72.2%)高居食品欺诈类型的首位; 2001~2019年食品欺诈事件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 再上升再降低的“M”状趋势; 目前食品欺诈检测技术主要以理化分析技术为主, 针对的食品类别还有限; 食品欺诈信息以中国为主(89.0%), 涉及到世界各个地区。结论 食品欺诈是广泛存在的全球性问题, 本研究建立的食品欺诈数据库为预防食品安全风险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食品欺诈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受利益驱使,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从而进行食品掺假和欺诈行为。近年来,食品掺假事件屡有发生,例如欧洲发生的马肉风波、花生酱受污染事件、橄榄油添加其他廉价油被"稀释"以及香槟酒里掺加劣质酒等。我国也不例外,地沟油事件、鸭肉冒充羊肉以及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等,都是令消费者谈"食"色变的重大食品掺假事件。食品欺诈的定义及类型为应对食品欺诈,企业和消费者首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掺假防控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三聚氰胺”、“马肉事件”等影响广泛的食品领域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 (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EMA)事件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贸易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外针对EMA问题已经 展开了许多研究,本文从EMA事件基础数据库的构建、事件特征、影响因素和防控技术体系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 EMA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我国也应加强对EMA事件的搜集、分析以及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防 控机制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应对EMA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球范围内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 EMA)和食品欺诈信息,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EMA数据库提供借鉴。方法搜集美国药典委(theUnitedStatesPharmacopeia,USP)食品欺诈数据库的EMA信息,对1980~2018年在全球范围发生的4102条食品掺假事件作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掺假分为替代或稀释、人工增强、非法添加物、标签作假和产地作假等6个类型; EMA信息来源主要为学术文献(59.5%)、媒体报道(31.0%)和监管抽查(5.7%);欺诈事件发生率地区排名前三位为印度、中国大陆、美国;按我国食品分类标准28类分析,食用油脂、乳制品、肉制品、酒类、调味品、饮料和蜂产品等7类产品占所有掺假食品类别的90%以上;牛奶、橄榄油和蜂蜜高居掺假食品产品前三,分别占13.1%、7.8%和6.9%;水产品、果品和蔬菜以及制品、饮料作物产品高居掺假农产品产品前四,分别占54.6%、11.0%、8.0%和7.6%;稀释或替代是最主要的掺假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掺假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结论EMA是全球性的严重食品安全问题, EMA数据库是预防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食品掺假欺诈行为长久以来一直是普遍问题,开发食品的真伪鉴定技术也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点之一。其中DNA指纹技术在食品真伪鉴定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当前常用的DNA指纹分析手段在食品真伪、掺假鉴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阐述了技术不足及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9.
DNA条形码技术在食品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冬梅  黄原  文慧  赵晓铃  黄冲 《食品科学》2015,36(9):248-253
近年来,国内外不断出现有关食品掺假造假等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产品与标签不符,肉类掺假,以次充好等商业欺诈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利益与健康。食品掺假造假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食品鉴定的需要。DNA条形码技术是从分子水平上对食品进行鉴定,弥补了传统鉴定方法的不足,其准确、高效、简单的特点为食品鉴定领域带来了新的革命。本文在简要介绍DNA条形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主要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DNA条形码技术在食品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在渔类产品、肉类产品、可食用植物、加工食品鉴定中的应用,最后讨论DNA条形码技术在食品鉴定中的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欺诈事件的频频曝光,食品欺诈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2010-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信息和召回通告、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中的食品安全报道,通过官方通告和新闻报道两个角度的比照验证,归纳出我国国内食品欺诈行为的主要模式是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食品掺假等,而进口食品欺诈的主要模式有  相似文献   

11.
12.
Shahidi F 《Die Nahrung》2000,44(3):158-163
Antioxidants may be present in foods as endogenous factors or may be added to preserve their lipid components from quality deterioration. Synthetic antioxidants such as 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 propyl gallate (PG) and tert-butylhydroquinone (TBHQ) are commonly used in food formulations. However, due to safety concerns, interest in natural antioxidants has intensified. To address the demand by consumers, mixed tocopherols, herbal extracts such as those of rosemary and sage, as well as tea extracts have been commercialized for food and nutraceutical applications. An overview of the topic is provid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3.
14.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是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与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联系社会中发现的各种关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案件,分析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现状及重要性,并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食品机械的运转离不开润滑剂。因普通工业用润滑剂的泄露或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值得高度关注。该文概述了普通润滑剂导致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隐患,分析了其污染途径;同时,对各类食品级润滑剂的组成、特点、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国内外食品级润滑剂研发现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天然含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如苯甲酸、硝酸盐、二氧化硫等,但目前对食品中天然产生的这些物质的本底值数据还较少。本文重点介绍苯甲酸、硝酸盐、亚硝酸盐、丙酸、二氧化硫在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情况,这些成分的产生途径,在食品中的含量范围。其中苯甲酸在部分水果中的含量很高,如红莓、青梅、李等中约有0.5 g/kg,接近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其的限量要求(0.2~2.0g/kg);蜂蜜和发酵乳等乳制品中也天然含有苯甲酸。硝酸盐在果蔬中的含量远高于亚硝酸盐,部分果蔬中天然含有的硝酸盐的量超过了国家对硝酸盐的规定。丙酸、二氧化硫也天然存在于水果、果酒、食醋等食品中。随着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天然本底研究的深入,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成分是天然存在的,了解这些情况将有助于更科学、更准确地进行食品安全综合判定,有利于更有效地进行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近年来,由食品添加荆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刺充满恐慌.实际上,在正常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对公众健康是没有危害的,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添加剂的非规范使用造成的,这也是国家整顿食品添加剂行业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食品加工方法如脱皮、加热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食品的致敏性,脱敏效果与加工的方式以及过敏原的种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对一般加工方法对于减轻过敏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食品标签上食品添加剂的标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确食品添加剂的概念、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列举食品添加剂标注的相关法律、标准的规定,分析了食品添加剂标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食品添加剂"引入原则"的涵义和使用,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标签上规范标注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