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原微生物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降低或避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每年有2亿多人遭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是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淄博市是山东省首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地市之一,从2010年开始进行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风险监测。现对2018年监测的食品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预警就是将食品安全风险在萌芽状态时就掌握其动态并进行准确的预警提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主动预防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通过阐述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现状,分析了还存在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不高、监管体制混乱、法制建设不完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借鉴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立的经验后,对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提出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加快食品预警技术研究、加强沟通和发布机制等措施,以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肉类食品安全风险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类研究》2015,(11):34-38
当前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整体趋稳向好,但影响肉类食品安全的深层原因仍然存在,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本文分析了我国肉类食品从养殖、加工到消费和流通的整个产业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以及对比分析了国外肉类食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剖析了我国肉类食品安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提高我国肉类食品安全的对策建议,期望通过加强风险监测、构建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开展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安全风险专项整活动,提高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餐饮食品及餐饮具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目的是监测酒店餐饮食品和餐饮具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预测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保障酒店食客的饮食安全。选取酒店作为监测对象,对酒店餐饮食品和餐饮具采样检测,检测指标包括6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结果显示:酒店餐饮食品和餐饮具存在一定程度致病菌污染风险。结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一定风险,建议政府部门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研究工作,预防和控制酒店餐饮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5.
<正>3.6宣教培训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专业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促进专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技能,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4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4.1监测预警卫生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需要,在综合利用现有监测机构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全国的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体系。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对食品安全状  相似文献   

6.
基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需要,结合食品消费量、危害物在食品的含量水平与危害物毒性,首次提出食品潜在危害物风险分级模型,量化特定食品类别中各危害物的风险程度,并以乳制品为例进行应用示范。该风险模型不仅可简易地识别重点监测的对象,集中监管资源,也有利于后续的食品安全预警和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7.
《食品科学》2005,26(1):263-263
促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建立,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和风险分析技术,避免和降低食品安仝风险带来的危害。这是日前召开的风险预警技术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们热烈探讨的议题。  相似文献   

8.
何平  陈曦  林建国  方慧文  江小明  杨永 《中国酿造》2013,32(10):154-156
介绍国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概况,分析了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风险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多层次共同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方位推进农村地区风险监测、扩大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公布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食品主要由外埠供应,其食品安全环境日趋复杂,未知风险、人为风险和衍生风险较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全国不同地区产业基础参差不齐、大宗农副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未全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带来的食品安全新问题。"十三五"时期,建议北京市不断完善首都居民营养物质摄入和危害物质膳食暴露数据库,构建食品安全高风险物质毒理学评估技术平台、食源性致病菌和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和食品安全预警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模式建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剑  孙勇  耿宁  徐春祥  张晓强 《食品科学》2010,31(5):319-324
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农业投入品、食品初级农产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加工、食品流通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评估、预警以及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体系;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和食品配料备案制度。从而完善和建立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切实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