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7-AAG对HeLa细胞和V7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17-AAG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为研究对象,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17-AAG能明显降低受X射线照射的Hela细胞的存活率,而对V79细胞的存活率则无明显影响,表明17-AAG对HeLa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对V79细胞无放射敏感影响。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对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药物槲皮素对HeLa宫颈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影响及其机理,使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和不同照射剂量处理HeLa细胞,采用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DNA双链断裂,以及测定槲皮素与电离辐射联合作用对HeLa细胞的周期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槲皮素浓度处理组的HeLa细胞在不同照射剂量组间的存活率比较有统计...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青蒿琥酯联合照射对人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DNA损伤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24h对HeLa和Siha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将细胞分为单纯照射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分别给予0、2、4、6Gy四个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法检测青蒿琥酯对HeLa和Siha细胞照射后DNA损伤的影响。MTT结果表明,青蒿琥酯对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发现:联合治疗组HeLa细胞经0、2、4和60↑Coγ射线辐照后彗星细胞的尾部DNA百分数及Olive尾矩明显大于单纯照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iha细胞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辐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琥酯对p53突变型予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而对p53野生型子宫颈癌Siha细胞没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放射性核素^32P照射HeLa细胞,在不同剂量、剂量率条件下凋亡的发生,以及凋亡与杀伤效果的关系。用^32P放射性贴片照射细胞,观察照射后细胞凋亡、增殖能力变化、细胞周期再分布,研究不同剂量、剂量率、照射时间时细胞放射响应的特点,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调亡细胞形态学特点,并进行漂浮细胞凋亡定量分析;流式细胞仪调亡定量分析及平行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电镜观察凋亡亚细胞形态学特点;克隆形成率和细胞群体培增大小,评价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在研究剂量范围内,HeLa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为凋亡,主要发生在照射后48-72h,随G2期阻滞的下降,凋亡率逐渐增加。单次照射与分次照射的比较显示,前者凋亡率高于分次照射,与克隆形成率不一致,提示,在不同照射方式下,某一时间点的凋亡率尚不能作为一个可靠的指标反映放射敏感性及肿瘤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5.
NU7026对肝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研制新的抗癌和放射增敏药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Westernblot检测DNA—PKcs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NU7026对DNA—PKcs活性的影响,以彗星实验表达检测细胞DNA受损的情况,微核实验观察染色体损伤,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对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NA.PKcs在肝癌细胞中呈高表达,NU7026能抑制辐射所诱发的p-DNA—PKcs/S2056的活化,微核实验及彗星实验检测表明,NU7026能有效延长辐照后细胞的修复时间,并能明显降低放射后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提示NU7026对肝癌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DNA-PKc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主要涉及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Siha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实验选择人宫颈癌细胞HeLa、Siha作为实验细胞.利用四氮唑盐比色试验(MTT)确定细胞辐射损伤实验最佳药物浓度;常规染色体畸变法、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B法)分别研究青蒿琥酯对辐射诱发人宫颈癌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的影响.确定了青蒿琥酯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四环素衍生物CMT-8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生长以及放射增敏性的影响。分别采用MTT法、伤口愈合实验、细胞粘附实验、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测定CMT-8对HeLa细胞生长、迁移、粘附、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CMT-8可有效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降低其迁移、粘附能力,引起细胞G0/G1期阻滞、下调周期蛋白Cyclin D和Cyclin E的表达水平。CMT-8联合X射线能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下调DNA损伤修复蛋白Ku70和DNA-PKcs的表达水平。这些发现提示,CMT-8作为人宫颈癌抗肿瘤新药可能是与其抑制细胞生长、细胞周期调控和抗迁移有关。另外,CMT-8在低剂量下可以提高人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其调节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抗增殖蛋白家族成员Tob1(transducer of ErbB2,1)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构建可表达Tob1基因全长的重组质粒pcDNA3.0-Tob1(pc3/Tob1),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入HeLa细胞,经G418筛选出阳性耐抗克隆。通过集落形成实验研究Tob1对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借助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分子机制。结果显示,较之HeLa母细胞和转染"空"质粒pcDNA3.0的HeLa/pc3细胞,转染pc3/Tob1后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加;Tob1蛋白高表达增加了HeLa细胞中由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提高了由辐射引起的Bax蛋白的表达,降低了Bcl2蛋白表达。上述结果提示Tob1提高了HeLa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由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体外细胞集落形成法研究二氢丹参酮I对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二氢丹参酮I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和人肺细胞细胞株(SPC-A-1)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86μmol/L和7.73μmol/L,该药物与X射线联合使用能增强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1μmol/L的二氢丹参酮1作用于有氧细胞1h后照射,对QGY-7703细胞和SPC-A-1细胞的增敏比(S  相似文献   

10.
探索一种TGF-β1受体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SB431542对H460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对其DNA损伤应答体系的干扰。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B431542对H460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用移植瘤实验验证SB431542在体内对H460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用免疫荧光检测53BP1 foci和磷酸化的DNA-PKcs foci。结果发现,SB431542可增加H460的放射敏感性。照射前用SB431542预处理H460细胞虽然快速启动了细胞的DNA损伤应答反应,但却抑制了DNA双链断裂的非同源末端链接修复,因此,导致细胞残留更多未修复的DNA双链断裂,从而产生更严重的细胞周期阻滞。研究还发现,这种增敏作用与细胞凋亡无关。体内移植瘤实验表明,与单独照射组相比,连续3次用SB431542联合5 Gy的X-射线处理明显在处理后第5~12 d之间降低了肿瘤的生长。这些结果显示,在照射前用SB431542抑制肿瘤细胞的TGF-β1通路,能降低其DNA损伤修复能力,改变细胞周期分布,降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延缓肿瘤的生长,因此用SB431542抑制TGF-β1通路可作为一些类型肺癌病人放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槲皮素和17-AAG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与辐射敏感性的的影响,采用CCK-8试验检测槲皮素和17-AAG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它们对淋巴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护作用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明显负相关。17-AAG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相关。且槲皮素和17-AAG对照射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明显的增殖抑制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CoCl2处理U251细胞模拟细胞乏氧,用甲基四唑蓝(MTT)法检测U251细胞活力的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在U251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克隆形成法检测X射线照射下不同处理组的克隆形成率。结果表明,100μmol·L-1 CoCl2处理及100μmol·L-1 CoCl2与0.5μmol·L-1 WP1066联合处理U251细胞24 h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p0.05);CoCl2诱导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WP1066抑制HIF-1α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Cl2组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上调(p0.05),CoCl2与WP1066联合处理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0.05)。WP1066可增加乏氧U251细胞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通路降低HIF-1α的表达而发挥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受损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白藜芦醇与辐射联合作用对抑制凋亡蛋白Survivin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白藜芦醇浓度升高及时间延长而增加:白藜芦醇与辐射联合作用可以明显增加辐射所致A549细胞的DNA损伤(p〈0.05),并降低克隆形成率及抑制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表明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且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urvivin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预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克隆形成法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辐射诱导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结肠腺癌细胞株LS-T-117和鼠胶质瘤细胞株C6的初始DNA单链断裂数及单链断裂后的修复与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依次为K562>LS-T-117>C6;3种细胞系的DNA迁移距离都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同剂量下,辐射诱导的DNA单链的初始断裂数目也依次为K562>LS-T-117>C6;3种细胞系经10Gy X射线照射并在PBS中培养不同时间后DNA迁移距离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依次为C6>LS-T-117>K562,在相同剂量下辐射诱导的DNA单链断裂后的修复能力也依次为C6>LS-T-117> K562。结果显示,辐射诱导的DNA单链断裂及修复与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人体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观察LGK-974(CAS:1243244-14-5)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辐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LGK-974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细胞克隆形成法确定1.0mmol/L LGK-974对HepG2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H2DCFH-DA探针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及其下游NQO-1、HO-1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GK-974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增殖,24、48、72 h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4.3、2.14、0.536mmol/L(p0.05);1.0mmol/L LGK-974对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比(SERD0)为1.37;LGK-974能增大辐射产生的ROS水平(p0.05);照射后Nrf2及其下游基因HO-1、NQO-1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均增加;LGK-974能降低辐射对Nrf2、HO-1和NQO-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的增加作用(p0.05)。由此得出,LGK-974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具有明显的辐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Nrf2信号通路,阻止细胞缓解辐射产生的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16.
以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重组体(Replication deficient adenovirus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recombinant,AdCMV-GFP)为对照,用p53腺病毒重组体(Replication deficient adenovirus p53 recombinant,AdCMV-p53)转染经0、0.25、0.5、1.0、1.5和2.0Gy γ射线预辐射的HepG2(wtp53)、Hela(wtp53,wtP53低水平表达)和HT-29(mtp53,mtP53过表达)细胞,用克隆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存活,探讨AdCMV-p53转染对p53基因状态与功能不同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显示,AdCMV-p53转染不仅明显提高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而且与肿瘤细胞内在p53基因状态与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