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戊二醇、壬二酸和油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混合酯,测定了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混合酯的粘度比较高,粘度指数为227,凝点低于-40.5℃,最大无卡咬负荷为784N,其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优于矿物油。生物降解率大于97%,是一类高粘度的环境友好酯类油。  相似文献   

2.
以三羟甲基丙烷、油酸和壬二酸为原料酯化合成一种混合酯,测定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热氧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混合酯的黏度较高,倾点较低,最大无卡咬负荷为647 N,载荷392 N、转速1 450 r/min、长磨时间30 min实验条件下磨斑直径为0.56 mm,热分解温度接近250℃。该混合酯流变学性能、热氧稳定性及摩擦学性能均优于植物油和矿物油,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合成酯类油。  相似文献   

3.
油酸新戊二醇邻苯二甲酸复合酯的润滑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邻苯二甲酸酐、新戊二醇和油酸为原料合成了复合酯,测定了复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酯的粘度范围宽,40℃的粘度在135~331mm2/s之间,粘度指数约为130,凝点低于-38℃,其中聚合度为1.42的复合酯的最大无卡咬负荷为784 N,磨斑直径为0.40 mm,优于矿物油.生物降解率大于75%,热分解温度大于300℃,因此复合酯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合成酯类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天然蓖麻油进行化学改质,利用异构化反应增加分子侧碳链的长度,以提高其粘度指数和降低其倾点;考察了改质蓖麻油的流变性能和摩擦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天然蓖麻油经化学改质后流变性能得到了较大改进,其抗磨减摩性能优于同粘度的矿物油,相当于季戊四醇酯或癸二酸二异辛酯。  相似文献   

5.
以烷基萘、长链α-烯烃为主要原料烷基化合成几种烷基萘油,测定其流变学性能(运动黏度、倾点及闪点)、摩擦学性能(pB,pD值及磨斑直径)及酸值,并与市售的一种烷基萘油A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合成的烷基萘基础油的流变学性能、承载能力、抗磨性能、热稳定性能等明显优于市售的烷基萘油A,是性能较优良的合成基础油。  相似文献   

6.
设计并合成了N-油酰基丝氨酸添加剂,运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通过摩擦学和生物降解实验考察了其在HVI350矿物油中的摩擦学和生物降解性能,并探讨了其摩擦学和促进润滑油生物降解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N-油酰基丝氨酸能有效提高矿物基础油的减摩抗磨能力,并能显著提高矿物基础油的生物降解性能,是一种潜在的环境友好润滑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豆油环氧后和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反应,生成一系列的改性豆油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烷链结构的改性豆油的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改性豆油的粘温性能优良;直链酸链长越长,改性豆油的粘度越低,粘度指数增大;抗磨能力随粘度减小而降低;其中豆油异构丙酯综合性能最佳,具有很高的粘度,可以考虑用来替代国内紧缺的高粘度光亮油以供调配各粘度级别的润滑油.考察了豆油异构丙酯调配的各粘度级别润滑油的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豆油异构丙酯调配的各粘度级别润滑油的倾点(最低可达-50℃)明显低于同级别矿物油,其粘度指数也明显大于同级别矿物油.考察了豆油异构丙酯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其具有很强的氧化稳定性,解决了植物油稳定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润滑方式 滚动轴承主要采用润滑油作润滑剂。各类矿物油、植物油及合成油都可以作为油润滑剂的基础油,并根据用途不同加入抗氧化剂、极压剂、润滑剂及其他功能成分。矿物油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性能优良,是当今润滑油的主流,但它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地球的存量与日俱减;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季戊四醇酯和菜籽油为基础油,以硫烯(T321)为添加剂,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实验了润滑剂的摩擦学特性实验,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磨痕形貌,用能谱仪分析了油膜成分,结果表明季戊四醇酯对硫烯(T321)的感受性比菜籽油好,且在季戊四醇酯的油膜中硫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菜籽油。在小剂量添加时,季戊四醇酯润滑性能好;大添加量时,则是菜籽油润滑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
以季戊四醇、丙烯酸、油酸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一系列黏度可控的混合酯,利用红外光谱表征混合酯的化学结构,考察混合酯的黏温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热稳定性、挥发损失和铜片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混合酯黏度范围宽,40℃时的黏度在73~483 mm2/s之间,黏度指数约180,倾点在-36~-20℃之间;混合酯的分解温度超过400℃,挥发损失低,铜片腐蚀轻微,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合成酯类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