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各种家用电器进入每个家庭,住宅插座不断增多。如果插座的选型和布置不当,易造成电气故障和不安全因素。因此,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1.插座的选型 目前,家用电器的插头大都采用单相二极扁插头和单相三极扁插头,圆插头已被淘汰。因此,所需插座亦应选购单相二孔扁插座和单相三孔扁插座。 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地方,如小孩经常活动处,从安全角度考虑,可采用  相似文献   

2.
有些家用电器外壳是金属的,出厂时外壳和内部导线绝缘,人触及外壳是不会受到电击的。使用时间长了,由于某些原因绝缘损坏,金属外壳可能带电,即外壳与地之间有一定的对地电压,人触及外壳会遭到电击,即触电。一般家用电器都是采用单相交流电。需要防止触电的产品,出厂时都接有单相三极插头,其中有一个是专供安全用电作接地或接零的电极,在插座上有的还标有接地符号,但具体接法没有说明,易形成错误的的接线法。本文将对各种接法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绝大多数家用电器,如电冰箱、电冰柜、洗衣机、电热水器等,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一旦机器部件绝缘受损或电气部分受潮,如果没有相应的良好的漏电保护或接地设施时,会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因此,现在生产的机电类家用电器产品大多使用单相三脚插头,其中间顶端插脚和电器外壳相接,与单相三孔插座配合使用,可以在设备漏电时起到接地保护的作用。单相三孔插座的正确接线方法是:旁边标有“L”的插孔接火线,标有“N”的接零线,标有“E”的接保护地线。在城市居民家庭中,房间电气线路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  相似文献   

4.
庞家林 《电气时代》1995,(12):24-24
目前大部分住宅区均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但线路分配到各家各户都是双线制,即一相一零。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及电饭锅等家用电器的电源引线三脚插头就要求插座必须是一一对应的三孔,分别是“左零、右相、上接地”。一些家用电器的用户忽视插座“上接地”的重要作用。上接地往往是“一无、二错、三乱接”。“一无”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三孔插座“上接地”无接地线。②将三线插头一端缠上“左零、右相”两根引线,包上绝缘带,而让插头“上接地”一脚空位,导线的另一端接上二线插头与二孔插座连接。③是转换连接,即三线插头插在多组合插座接线板上,而接线板再与电源二孔插座连接。“二错”将左零孔与上接地串接,如图1a所示,这种接法,如果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插座都存在一个安全隐患,即在插头插入或拔出插座孔的那一瞬间会产生电火花。本文设计了一种可防止电火花的软启动插座,利用LC软启动电压控制电路和触发开关来使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缓慢增加或减小。由于插入和拔出插头的过程都没有电压的突变现象,所以不会产生电火花。该插座与传统的插座相比,能有效杜绝因在家用电器插头插入或拔出插座插孔瞬间产生电火花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随着模数化与轨道安装形式的终端电器的发展,为了便于与其它终端电器组合使用,模数化、轨道安装插座悄然诞生.其不仅符合GB2099-80《单相、三相插头、插座技术条件》、GB1002—80《单相插头插座形式、基本参数与尺寸》、GB1003—80《三相插头插座形式、基本参数与尺寸》等标准,而且模数化与轨道安装的特点使之与其它终端电器元件配合更协调、装拆更方便.  相似文献   

7.
一套新型的单相两极圆接地的电源插头和带保护门的插座,1986年底在南京市通过鉴定,开始投放市场。南京胶木电器厂研制成功的这套新产品,电气参数为250V、10A。其主要特点是:当插头插进插座时,接地极比导电极先接触,把导电极孔内的保护门打开;在拔出时,接地极比导电极后分离,闭合保护门。插头的接地脚不可能插入插座的导电极孔,没有误插入的危险。保护门闭合后,看不见  相似文献   

8.
家用及类似用途单相插头分为两极无接地和两极带接地两种基本型式。针对插头极数与软缆的导线数匹配问题,以及其不同组合形式适用于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中的符合性问题,本文结合标准GB/T 1002-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GB/T 2099.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及TC04技术决议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我国家用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尺寸的现状,结合我国插头插座优化的目标,提出了对我国插头插座型式尺寸以及GB 1002标准内容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家用电器的电源大都由插座供电,因而选什么规格型号的插座很重要,它关系到用电器具的正常工作和人身用电安全。 厨房及卫生间安装的电源插座,应选带有防水盒的,插座不用时,防水面盒关闭,水、汽、油不易进入插座内部,避免插座内铜片氧化或发生短路。 客厅、卧室的电源插座应选择带有安全防护门的,使用时,接地的插头先把保护门推开,相线与零线  相似文献   

11.
在对GB/T1002-2021《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1](后文简称GB/T 1002)中规定的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座的检验用量规尺寸进行计量时,需要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以GB/T 1002图16中单相两极带接地插座接触规(16 A)为例,分析以三坐标测量机作为计量标准器时,两极插销中心距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同理可应用于形状相似的插头插座检验用量规。  相似文献   

12.
工业用防护型电源插头、插座,长期以来,在我国是一项空白产品,使用单位只能靠从国外进口来满足需要。为此,江苏省常州湾城电器厂根据化工行业的需要,试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防护型电源插头、插座,并于1984年12月通过了样品鉴定,现已投入批量生产。一、概况随着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轻纺工业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安全生产、防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电源的插头、插座要求密封性能好,对化工气体具有防腐作用。其中包括单相和三相插头、插座。目  相似文献   

13.
家用电器要能正常工作,除单相三极插座接线正确,即左孔接零线(工作零线),右孔接相线,上孔接地线(保护零线),还与三孔间的电压有关。那么三孔插座线间电压是怎样的呢? 相线与零线间电压是供电电源电压220V,零线与地线之间电压,在正常情况下有几伏至10V左右,有时还不止是这个数  相似文献   

14.
插头插座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电器的正常使用,劣质货的使用会造成火灾、触电等安全事故。如何识别劣质插头插座呢?1、较轻的插座多为劣质插座。由于它选用的钢片较薄甚至是回收料,有的电气元件用易拉罐壳做的,导线性能差且电阻大,容易产生积热,使壳体变形,影响使用,甚至引燃周围的易燃物。2、联线过细的为劣质插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承受10A电流的铜线截面应为3至4.5平方毫米,而劣质插座多采用0.75平方毫米的铜线,截面小,在电器运行中电线发热就容易发生火灾事故。3、一般家用电器的插座,有两孔和三孔两种。凡有三孔的插…  相似文献   

15.
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强制性认证所适用的标准GB2099.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002—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GB100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三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已发布,并将于2009年8月1日起实施。对于已按旧版标准获得强制性认证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居民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大量的家用电器进入城镇普通百姓的家庭。家用电器都采用插头和插座与电源连接。而城镇市场上  相似文献   

17.
插头插座是电力系统常用的电器附件。在我国GB11918~11919—2001“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标准中,把其分为插头、插座、器具输入插座和连接器4种。它们配对可组成:插头和插座、电缆耦合器(插头与连接器)、器具耦合器(连接器与器具输入插座)。  相似文献   

18.
从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弱电(电视、电话双孔插座)插座位置一旦确定,强电(电源)多用插座至少4组就相应确定、强电与弱电插座的水平距离以大于0.5m为宜,如果距离太近,强电对弱电信号产生电磁干扰,影响收看效果。彩电、音响是必须摆在一起的,彩电既需要电视信号插座,也需要电源插座.彩电、音响都是两孔插头,共需要2组(每组2个二孔插座)插座:彩电、音响的对面一般是沙发、茶几,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建住宅内电源插座基本上都采用了带保护插孔的三眼插座,市场上出售的电气产品很多都带有三极插头。如果安装插座出现接线错误,可能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为了便于日常检查该插座,笔者制作了一种专用的检查用插头,使用方便,检查准确无误。 本插头制作简单,只需一个三极插头;两只发光二极管,两只1N4007二极管;两只1/2W60~100kΩ电阻和一个自制小按钮,如果位置不够,可以省去两只1N4007二极管,制作方法如图  相似文献   

20.
在电饭锅故障中,插头、插座损坏是常见的,究其损坏原因,则是因为插座螺丝杆是铁制的(有的三线电源插头片也是铁制的),只是在螺丝杆上镀了一层铜。插头、插座使用一段时间后,镀铜便被磨掉,螺丝杆便生锈,从而与插头接触电阻变大,造成接触不良、跳火、发热,甚至将插座壳烧焦……。等用户发现电饭锅有故障时,往往插头、插座均已烧坏了。 防止电饭锅插头、插座损坏的治本方法是选用铜制螺丝杆(铜制螺丝杆插座的黄铜螺丝杆上开有增加弹力的窄缝,铁制螺丝杆上则没有,也可以用磁铁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