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中国专利中涉及环己酮肟贝克曼气相重排生成己内酰胺的相关技术,其中包括气相重排反应体系、环己酮肟气化系统的设计、气相重排催化剂的制备、气相重排催化剂的再生等方面,并对专利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为解决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设备腐蚀、污染环境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己内酰胺生产工艺仍主要采用荷兰斯达米卡本公司HPO法生产环己酮肟,再由环己酮肟通过贝克曼重排反应,制成己内酰胺。在经磷酸羟胺生产环己酮肟的工艺过程中,提纯后的氢气主要用来还原硝酸盐制备磷酸羟胺,另外在羟胺新催化剂配制及氨燃烧点火时均要用到。  相似文献   

3.
《合成纤维工业》2016,(3):11-15
以Amberlyst 36磺酸树脂为绿色催化剂,催化环己酮肟液相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环己酮肟浓度、催化剂用量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对Beckmann重排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Amberlyst 36催化剂0.5 g,环己酮肟1.0 g,其质量浓度0.1g/m L,溶剂为二甲基亚砜,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7 h,在此条件下,环己酮肟转化率为93.93%,己内酰胺选择性为87.54%;将催化剂经过再生处理重复使用2次,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其环己酮肟的转化率为80.43%,己内酰胺的选择性为81.82%,催化剂重复利用较好。  相似文献   

4.
环己酮氨肟化是制取己内酰胺的重要工艺,但该反应具有极高的安全风险。本文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双氧水/环己酮摩尔比、催化剂浓度等几个主要因素对环己酮氨肟化安全生产的影响,提出通过技术改造、优化工艺控制参数,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风险,保护系统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
据悉,来自日本仙台东北大学和新日铁化学公司的科学家们宣布已经开发成功一种生产己内酰胺的低温工艺,该工艺使用离子液体催化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溶剂。当前己内酰胺的许多商业化生产路线主要是通过对由苯转化而来的环己酮肟进行重新排列所得。这种工艺使用硫酸作为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史雪芳  丁克鸿 《化工进展》2013,32(3):584-587
报道了一种具有MFI结构的高硅亚微米级分子筛MS1,该分子筛制备工艺简便、成本低、环境友好。研究了MS1分子筛催化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制备己内酰胺的催化效果,考察了汽化温度、反应温度、环己酮肟浓度及质量空速(WHSV)等反应条件对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环己酮肟转化率≥99.5%,己内酰胺选择性达95%,且催化剂稳定性较好;结果表明,MS1分子筛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己内酰胺生产现状;详述了己内酰胺生产技术最新进展,包括丁二烯工艺、环己烯水合工艺、环己酮肟气相贝克曼重排新工艺、环己酮氨肟化工艺;对比剖析了己内酰胺氨肟化新工艺技术与HPO法技术,指出环己酮氨肟化新工艺具有流程简化,反应条件温和,三废少,投资少的特点;并对己内酰胺项目投资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中石化采用环己酮氨肟化法自主技术及环己烷法生产工艺路线新建己内酰胺项目并做好项目评估,规避项目风险。  相似文献   

8.
日本住友化学公司正在工业化一条用环己酮肟生产己内酰胺的工艺。新工艺不会产生副产硫铵。该公司使用一种专用的高硅沸石催化剂替代硫酸,从而避免了产生副产品。新工艺在大约350℃和0.1MPa压力下在硫化床上进行气相贝克曼重排作用。以1∶1的质量比率混合甲醇和环己酮肟,可以改善催化剂的选择性。据住友公司称,反应后可回收和循环甲醇。环己酮肟的转化率高于99%,己内酰胺的选择性大于95%。目前该公司正在建设一所60000t/a的己内酰胺工厂。新工厂结合了该工艺和意大利EniChemSpA公司许可的工艺。EniChem公司的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传统液体催化剂浓硫酸或发烟硫酸催化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反应制己内酰胺存在的问题,以及替代传统液体催化剂的气相贝克曼重排固体酸催化剂的种类和催化效果。固体酸催化剂主要有沸石分子筛、金属氧化物两类,其中Silicalite-1全硅分子筛在高温下催化环己酮肟气相重排,环己酮肟转化率和己内酰胺选择性均较高。固体酸催化剂应用于环己酮肟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无副产物硫酸铵、对设备腐蚀小,且环己酮肟转化率与己内酰胺的选择性较高,但使用寿命受到较大限制。建议加强对催化剂失活机理,以及适用于环己酮肟气相重排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和筛选的研究,在确保己内酰胺高收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
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技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向阳 《合成纤维工业》1999,22(4):43-44,57
对己内酰胺生产中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新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指出固体酸催化剂取代发烟硫酸是环己酮肟重排工艺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固体酸催化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环己酮肟 Beckmann 重排制己内酰胺是重要的工业过程.本文介绍了用以代替浓硫酸催化该反应的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等.  相似文献   

12.
苯法生产己内酰胺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述了苯法生产己内酰胺的新工艺技术 ,指出采用环己烷仿生催化氧化或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氧化生产环己酮、环己基过氧化物无碱催化分解成环己醇酮、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生产环己酮肟、烟酸多级重排或分子筛气相重排生产己内酰胺以及进行己内酰胺精制工艺改进是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环境友好的己内酰胺一步法生产工艺,该工艺可以放大以进行大量生产。传统的己内酰胺生产工艺采用双步骤工艺,每个步骤均使用侵蚀性试剂并产生大量副产品硫胺。传统工艺如下:由环己酮和硫酸羟胺反应生成环己酮肟,环己酮肟再在发烟硫酸作用下经贝克曼重排反应得到己内酰胺,其中硫酸羟胺由亚硝酸钠或硝酸铵与亚硫酸氢铵反应生成。在硫酸羟胺制取、环己酮肟化反应和贝克曼重排反应过程中均副产经济价值较低的硫铵,大约每生产1t己内酰胺副产4.4t硫铵。最后分离己内酰胺的工艺过程中还需使用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己内酰胺(CPL)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国内几家民营企业已内酰胺装置的投产标志着中石化集团对己内酰胺生产垄断的结束。大多生产厂家均采用烟酸或浓硫酸催化的环己酮肟贝克曼液相重排的传统工艺,这种工艺副产硫酸铵,且存在环境和安全隐患,本文研究了以固体酸代替传统的烟酸或浓硫酸为催化剂,开发一种新型的环己酮肟重排工艺。  相似文献   

15.
吴惠  丁克鸿 《广东化工》2014,(1):80-81,79
文章综述了生产己内酰胺(CPL)的几种典型工艺,说明了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是目前生产CPL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着重从环保、经济性等方面对环己酮肟液相重排与气相重排制备己内酰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MFI型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肟Beckmann气相重排制备己内酰胺的绿色新工艺,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化工工业原料,目前生产己内酰胺主要采用甲苯法和苯法,甲苯法可以直接生成己内酰胺;苯法需要先制备中间体环己酮肟,然后通过贝克曼重排反应生成己内酰胺。从原料、催化剂、副产量硫酸铵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采用环己酮肟化法(HAO)制备中间体环己酮肟,然后采用液相贝克曼重排反应生成己内酰胺路线,这样单耗低、三废少、节能环保,更具有市场前景和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环己酮肟转位反应,将我国自行开发的环己酮肟两步转位工艺应用到己内酰胺生产中,与原一步转位工艺相比较,结果表明:转位工艺条件明显优化,得到了1、2:1.0的发烟硫酸与环己酮肟摩尔比,降低了发烟硫酸和氨的消耗定额,提高了己内酰胺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催化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立新  魏运方 《化工进展》2005,24(1):96-99,105
综述了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反应生产ε-己内酰胺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固体酸催化剂、二氧化硅负载钽氧化物、分子筛、MFI型硅分子筛、离子液体催化剂在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环己酮肟的贝克曼(Beckmann)转位(以下简称转位),是锦纶单体——己内酰胺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工序。环己酮肟的转位过程,对己内酰胺生产的产率和产品的质量,关系极大。因此,研究环己酮肟转位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严格控制转位生产过程的工艺条件,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环境友好的己内酰胺一步法生产工艺,该工艺可以放大以进行大量生产。传统的己内酰胺生产工艺采用双步骤工艺,每个步骤均使用侵蚀性试剂并产生大量副产品硫胺。传统工艺如下:由环己酮和硫酸羟胺反应生成环己酮肟,环己酮肟再在发烟硫酸作用下经贝克曼重排反应得到己内酰胺,其中硫酸羟胺由亚硝酸钠或硝酸铵与亚硫酸氢铵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