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1批次国产高强高模芳纶Ⅲ纤维进行了拉伸性能检测,结果表明:9批次的芳纶单束纱拉伸强度在4.78~5.32 GPa之间,拉伸弹性模量在123.71~129.26 GPa之间,断裂延伸率在3.87%~4.20%之间,离散系数均小于5%;2批次的合股束纱拉伸强度在4.96~5.02 GPa之间,拉伸弹性模量在106.7~107.7 GPa之间,断裂延伸率为4.60%,离散系数均小于5%,证明国产芳纶Ⅲ纤维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高浓度复合肥叶面喷施对棉花营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叶面喷施含硼磷酸钾铵、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钾铵均可增强植株抗病力,提高棉花产量2.47%~11.92%,改善棉花纤维整齐度、单纤强力和成熟系数。  相似文献   

3.
选用端钩型钢纤维、单丝聚丙烯纤维和纤维素植物纤维,进行了共28组普通素混凝土、单掺、二元及三元纤维混掺增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梁三分点加载弯曲韧性试验.绘制了梁受弯荷载-挠度全曲线和底部弯拉应力-应变曲线,结合规范法和文献法分别计算了各纤维混凝土梁的弯曲韧性指标,分析了纤维掺量及混掺方式对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方法计算混凝土弯曲韧性指标结果相近;相较普通素混凝土,纤维的掺入可显著提升混凝土的弯曲韧性,随着纤维掺量增加,三种单掺纤维混凝土试件弯曲韧性指标分别大致呈"先增后减"、"递增"及"递减"趋势;纤维增强混凝土弯曲韧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纤维素纤维;二元纤维混掺时,混凝土弯曲韧性大幅优于素混凝土,而与其对应单掺试件互有增减,当纤维组合为钢纤维1.92%和聚丙烯纤维0.4%时,二元纤维混凝土弯曲韧性指标相较单掺纤维混凝土提升最明显;三元纤维混掺时,混凝土弯曲韧性优于所对应单掺、二元混掺试件,其中PCSm值相较普通素混凝土、单掺纤维和二元纤维混掺试件提升1335倍、6.71倍、1.89倍;三种纤维最佳体积掺量组合分别为1.92%,0.31%和0.24%.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新的混凝土耐硫酸盐腐蚀试验方法,通过测试混凝土质量腐蚀系数、抗压强度腐蚀系数和抗拉强度腐蚀系数,研究掺加不同种类聚丙烯纤维的纤维混凝土耐硫酸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配比纤维混凝土抵抗(NH4)2SO4溶液侵蚀能力远远低于Na2SO4溶液,而纤维的掺入明显改善了混凝土的耐硫酸盐腐蚀能力;单掺聚丙烯细纤维的混凝土质量损失最少;混掺聚丙烯网状纤维和钢纤维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最少;混掺聚丙烯粗纤维和钢纤维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损失最少.  相似文献   

5.
基于开源OpenFOAM软件模拟单纤维过滤介质内气-固两相流运动,着重研究了单纤维过滤介质壁面参数与捕集效率之间的关系,即为纤维过滤介质的碰撞恢复系数和碰撞阻尼系数的变化对捕集效率的影响。将模拟结果与经验关联式进行对比验证,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拟结果表明:固体颗粒物的捕集效率随着碰撞恢复系数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平稳的变化趋势,而碰撞恢复系数为0.5之后捕集效率基本保持稳定;颗粒物捕集效率随着碰撞阻尼系数的增加,固体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且在碰撞阻尼系数在0.7以后,捕集效率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限元软件,研究纤维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纤维掺量对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以及延性的影响规律,并与试验值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可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抗震耗能能力.一方面单掺钢纤维能显著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复掺聚丙烯纤维的构件其承载力相对单掺钢纤维构件略有提高,说明聚丙烯纤维对构件承载力的贡献较小;另一方面单掺钢纤维构件的延性有明显提高,复掺聚丙烯纤维构件的延性相对单掺钢纤维构件略有增大,说明聚丙烯纤维在改善构件的延性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且钢纤维体积率为1.5%时,构件延性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三维织造复合材料预制体的纤维体积含量,建立四边形和三角形预制体的细观结构模型,将预制体划分为内胞、边胞、角胞等单胞形式,确定单胞类型系数并根据单胞排布方式将预制体用矩阵表示,将计算的纤维体积含量理论值与称重法得到的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的理论计算模型较为准确,误差控制在4%以内;纤维体积含量随Z向纤维股数的增大而增大,随规格的增大而减小,当规格增大到一定值时,纤维体积含量趋近相同;纤维体积含量实测值随织造层数和水平面内纤维股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纤维对再生混凝土(RAC)的增韧效果,取体积掺量为0.5%、1.0%、1.5%的钢纤维和0.6%、0.9%、1.2%的聚丙烯纤维以单掺和混掺的方式掺入RAC中,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对其弯曲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微观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RAC弯曲破坏时承受的最大荷载、初裂挠度及韧性指数均有很大的改善,且混杂纤维改善效果优于单掺纤维.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0%聚丙烯体积掺量为0.9%时,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表现出良好的混杂效应,对弯曲性能的改善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用 PRD—49—111 有机纤维和环氧树脂绕制了130多个4吋压力容器,PV/W 参数达到1.8×10~6时,平均纤维破坏应力为446千磅/吋~2,比重接近1.38.工艺过程控制好时,容器的离散系数应小于原材料的约为6%,  相似文献   

10.
<正> 上海第七纺织机械厂生产的Y-161单纤维强力机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测试仪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少物理测试人员反映,单纤维在强力机上使用时、由于纤维性能不同,在测试时试样断裂在上、下夹持器口子上的现象颇多,尤其是腈纶竟达到80%  相似文献   

11.
文摘     
《炭素技术》2008,27(6)
国产碳纤维规模化应用值得注意的工艺问题犤刊,中犦/张凤翻,申屠年//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8,33(3):1~4针对国家碳纤维开发阶段出现的不足,提出了规模化应用必须解决的工艺问题,主要是:要有足够的连续长度,且长度一致;纤维束收卷宽度基本相同;线密度稳定,离散系数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高强(HS2)玻璃纤维原丝和无捻粗纱的直径分布,评价纤维直径均值与分布参数等对HS2玻璃纤维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表明:直径在11?m以上时,纤维束及浸胶纱拉伸强度随直径增大而降低.单纤维直径为11~13?m的复合材料单向板拉伸强度受直径影响不大,剪切强度随直径增大而降低.宽分布高离散(Cv)直径分布形态对纤维力学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已有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试验样本,运用统计分析与拟合优度检验方法证明选取二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近似估计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与弹性模量分布类型的合理性。通过拉伸强度与损伤变量的关系建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与线性拟合方法推导不同层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演化方程。损伤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损伤情况下,单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比二、三、四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分别高出10%、20%、25%,拉伸强度随着层数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层数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粘贴层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修正系数κlayer,系数建议值可供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单掺玄武岩纤维及玄武岩纤维与粉煤灰复合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0.05%~0.15%的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改善不明显,但可以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和劈裂抗拉强度;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0%时,与基准混凝土相比,混凝土的28 d拉压比提高了27.2%,且当纤维掺量为0.15%时,混凝土28 d折压比提高13.5%,即玄武岩纤维掺入到混凝土中能降低混凝土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和抗裂性;同时,当适量的玄武岩纤维和粉煤灰复合,能进一步提高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高含杂与二单配料比变化对AN—MA—AS共聚腈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机理方面对这些影响作了分析,指出硫氰酸钠溶液中含杂在7.5%以下,二单配比在8~9%时,能够获得质量较好的纤维。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离散颗粒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 DPM)研究了三种纤维排列结构捕集颗粒物规律。模拟了不同排列结构的纤维层在拦截和惯性碰撞两种捕集机制下捕集颗粒物的性能,考察了颗粒物粒径、入口风速和纤维层填充率对平行排列、单层垂直排列和双层垂直排列纤维层捕集颗粒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颗粒物粒径为0.5~2.5 μm,风速为0.6 m/s时,垂直纤维层捕集颗粒物对粒径为1.5 μm及以上颗粒物的捕集性能增强,捕集性能在粒径为2.0 μm时达到最大;入口风速为0.2~0.8 m/s,颗粒物粒径为2.5 μm时,单层垂直纤维层结构颗粒物捕集效率随风速增加而增加,并高于平行排列结构和双层垂直排列结构,且其捕集性能随风速增加而降低;纤维层的填充率为6.0%~22.4%,颗粒物粒径为2.5 μm时,纤维层对颗粒物的捕集效率随填充率增加而增加,捕集颗粒物性能随填充率增加而降低,单层垂直纤维层结构捕集效率始终高于另外两种结构;单层垂直纤维层结构对颗粒物的捕集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张玉斌  鲍世辉  张聪 《硅酸盐通报》2022,41(6):1955-1962
超高性能透水混凝土(UHPPC)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载道路铺装材料,但韧性不足是UHPPC重载铺装易于开裂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引入碳酸钙晶须、聚乙烯醇(PVA)纤维和聚乙烯(PE)纤维,制备了新型混杂纤维增强UHPPC材料,研究了其抗压强度、透水能力和弯曲性能。研究发现,添加PVA纤维或PE纤维均能够提高UHPPC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极限挠度,且PVA纤维的提升效果优于PE纤维。与单掺PVA纤维或PE纤维相比,混杂使用碳酸钙晶须则进一步地提高了UHPPC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极限挠度,与PE纤维与碳酸钙晶须混杂相比,PVA纤维混杂碳酸钙晶须对UHPPC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极限挠度和裂缝开展模式的改善效果最佳。但是,添加PVA纤维或PE纤维均降低了UHPPC的透水系数,而引入碳酸钙晶须则进一步加剧了透水系数的降低效果,尤其是混杂使用PVA纤维和碳酸钙晶须,UHPPC透水系数的下降最为明显,但依然达到了1.05 mm/s,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稳态双平板法,对几种不同纤维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测定,研究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导热系数规律,同时也讨论了不同的纤维与空气的体积对比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上升,纤维与窃据的体积比的增大也会导致纤维导热系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周鹏  刘永军 《合成纤维》2022,51(1):53-56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直径、长度、掺入质量分数对再生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聚丙烯纤维的直径、长度和掺入质量分数对再生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程度也在改变;当聚丙烯纤维直径为0.2 mm、长度为40 mm、掺入质量分数为0.1%时,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0.
马海鹏  余沛 《硅酸盐通报》2021,40(8):2803-2810
为探究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损伤程度及冻融循环、紫外辐射老化作用下的损伤自愈合性能,利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从宏、微观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试件愈合前后疲劳损伤速率vD及累计耗散能ECD分别得到相应的愈合系数RHI,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能提高普通基质沥青混凝土的损伤自愈合性能,其损伤愈合系数最大值为96%;在相同环境因素中,试件的损伤程度与愈合系数成反比;在相同的损伤程度下,冻融循环对试件的愈合性能影响最大,损伤愈合系数下降幅度最高达到4%;利用累计耗散能作为评价指标,可以更精确地表征沥青混凝土的损害自愈合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从微观上解释了玄武岩纤维对于沥青混凝土紫外辐射老化及冻融作用前后自愈合性能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