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DPI(深度包检测)是一种智能管道的感知技术,随着电信运营商提出"智能管道"的概念,DPI技术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介绍了DPI的概念,系统架构有串接、并接和串并一体化方式,系统工作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和控制,主要实现全业务分析与控制、用户行为分析、广告推送等功能,并提出了在电信运营商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阐述了无线智能认知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其主要技术。就当前大数据时代无线用户海量增加与频谱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用无线知能认知技术分析了如何充分提高无线数据传输设备发现频谱空洞和提高频谱利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移动网智能管道应用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移动智能管道理解移动网络介于用户终端和各类业务应用之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现有管道无法对业务和用户进行准确的区分和差异化的调度。这种"盲管道"的模式难以应对日渐增长的业务发展,运维部门缺乏有效的分析工具,无法解决客服中心提出的各种问题。智能管道作为提高网络效益、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有效开展流量经营将成为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的战略关键。移动智能管道受到如此的重视,主要由于其具备的以下两个基础能力。多维感知:网络层可以多层次多维度地对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WLAN网络数据量剧增,智能管道能够识别用户和业务,从而为运营商精细化运营和流量经营提供保证;在运营商网络中部署智能管道的难点在于对海量数据的及时解析和呈现,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Hadoop框架的WLAN网络智能管道分析手段,应对WLAN智能管道对大数据解析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鹏 《通信世界》2011,(8):30-30
"智能管道可减少交易成本、改善用户体验、降低应用开发门槛、推动服务和应用开发,逐步逼近帕累托最优,而这种优化的实现和产权密切相关,所以运营商推动和参与智能管道的建设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6.
电力光纤到户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实现电力流和信息流的同步传输,是电力通信网在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延伸,是进行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推动社会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文章以"三网融合"建设为切入点,分析了电力智能小区采用光纤复合电缆构建的PON+PFTTH技术的网络,提出电力智能小区"三网融合"和"用电信息采集"业务解决方案,通过应用光纤复合电力电缆,解决了电力网"最后一公里"信息化建设问题,解决了智能电网终端用电环节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雷为民  张伟 《通信世界》2013,(16):19-19
要实现"信息消费",就技术层面来看,应以"三网融合"为依托,在承载网络层面,强化宽带智能管道能力建设;在业务网络层面,充分认识通信信令在用户认证、信任关系、电子支付等方面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8.
邵国媛 《无线电工程》2013,43(2):58-60,64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技术通过智能的频谱管理来解决频谱资源"短缺"问题,它能够感知到授权用户的空闲频谱,并有效地加以利用,从而减少与授权用户的冲突。现有无线电参数调整策略无法根据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进行智能调整,认知引擎中的决策方法能够解决该问题。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是实现认知引擎决策的典型算法,在对2种算法进行了介绍之后,仿真比较了2种算法在性能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赵经纬 《通信世界》2011,(29):30-30
中国电信的智能管道建设试点已进展到第二阶段,其最终目标是构建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的"彩色管道"。为了走出量收不均、落入价值链低端的困境,中国电信投入巨大的人财物资源研究智能管道的建设思路。建设热忱固然可喜,然而随着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智能管道的盈利性、优化方法、管理和运营模式以及商用时间节点等,逐渐成为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摆脱单纯的"数据传送管道"角色,在互联网服务市场上挖掘更多的价值,电信运营商需要建设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而且能够承载丰富应用的智能管道。近期与此相关的讨论很多,不过智能管道究竟对运营商有何意义,能带来哪些具体的商业价值,还需要深入的探讨。增量还要增收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advent of high efficacy light emitting diode directional lamps as a key component in focal lighting, new possibilities emerge for re-designing the smart home scenario. A smart home scenario is characterized by enabled intelligent interworking of various wireless and wired technologies to provide inhabitants with ease of use of appliances, while creating a personalized and safe ambience space. More and more high and low data rate circulates within the indoor ambient space (e.g., home, hospitals, offices). Although, unlicensed technologies, such a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an take upon part of the indoor traffic, the ever increasing demand for such data, and users, calls for either use of licensed or novel unlicen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s part of the smart home enable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otentials of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VLCs), jointly with radio and fiber communications, to support very dense low and high data rate connectivity, while enabling deployment of secure-sensitive indoor applications, including indoor tracking and localiz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a scenario for integrating VLC into the smart home scenario and a conceptual supporting architecture for its deployment. Further, the technical challenges and possible roadmap for the actual deployment are analyzed for the particular case of an eHealth scenario where the utilization of VLC technology is the enabler of the cost-efficient rollout of the required infrastructure and thus the game-changer in a multi-billion eHealth niche that is seeking for cost affordable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2.
如今,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的和有前途的下一代实时无线监控应用的解决方案。如果在考虑部署传感器网络之前没有适当的安全考虑,可以成为一个威胁。但是,如果有任何安全漏洞,即可能向攻击者敞开了大门并且危害应用。因此,用户身份验证的核心要求之一,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访问用户。在这方面提出一个有效的双重身份验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它是基于密码和智能卡(双重)。计划提供了相互认证,使用户能够选择和频繁地改变自己密码。再者,通过合理计算成本,提供强大的保护防止不同类型的攻击。  相似文献   

13.
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服务质量、降低OPEX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智能ODN解决方案(sODN)的特点;从我国光纤宽带网的发展速度,以及对光纤线路资源的管理和维护复杂程度说明智能ODN已具备部署条件;最后根据sODN大面积试点和应用情况,如保证资源数据的100%准确、给建设部门提供准确的资源统计信息、通过图形化直观的方式显示各个业务区的配线资源等,给出了智能ODN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A distributed frequency agile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extension to the IEEE 802.11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is proposed. The introduced protocol enhancements are capable of concurrent deployment of existing frequency opportunities in order to coordinate simultaneous data transmissions. The root concep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eployment of well-known ISM frequency bands, where the legacy 802.11-based wireless equipments operate, as the common control channel in order to establish contemporaneous transmissions. We apply the aforementioned key concept to the IEEE 802.11s common channel framework to attain two important goals: To improve the channel utilization using the concept of cognitive radio, and to lower the access delay. Through extensive event-driven simulat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primary user appearance in non-ISM frequency bands,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AC enhancement is evaluated showing its higher efficiency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solutions, in addition to its better wireless medium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面向智慧园区的建设和5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业务由标准化走向快速创新,本文结合某产城融合型智慧园区无线网络部署案例,探讨了面向5G的智慧园区业务需求,提出了采用UCNC架构的无线组网模式,并给出了室外宏站、微站和综合机房的部署需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智能管道应具备3种核心能力:统一的业务平台、全面的感知能力、端到端的业务承载能力。文章以无线分流方案为例,介绍了智能管道的应用。该方案包括3部分工作:开源(主要为通过Wi-Fi分流)、节流(对无线数据流量进行精细化处理)、打造统一的业务平台(完成系统联动,实现不同用户差异化的上网体验)。该方案根据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需要,充分发挥2G/3G、Wi-Fi及有线网等不同模式网络资源的优势,综合用户位置、该位置的可用网络及用户当前使用的业务等信息,选择最优的承载网络,实现数据流量在移动、固定两类网络上的调度和承载,最终满足用户差异化的无线上网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刘丽萍 《电信科学》2015,31(12):97-10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用户远程安全认证问题,分析现有方案的不足,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智能卡的WSN远程用户认证方案。通过用户、网关节点和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相互认证来验证用户和节点的合法性,并结合动态身份标识来抵抗假冒攻击、智能卡被盗攻击、服务拒绝攻击、字典攻击和重放攻击。同时对用户信息进行匿名保护,且用户能够任意修改密码。性能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且具有较小的计算开销。  相似文献   

18.
对基于ZigBee技术对嵌入式Web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对家居设备通过Zigbee进行无线组网,把家居设备的信息和数字视频传输到因特网网络上,在因特网上设立一个"无线视频网关"WEB服务器,可供外部访问;实现将家居信息如温度进行实时的显示并进行后续的利用和控制;同时将收集各处传输进来的数字视频信息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识别。如入侵检测,人脸检测和识别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终端地普及,在校园无线网用户聚类研究中采用MAC地址作为用户区分已不能真实反映用户的行为,为此,提出了一个基于用户过滤的校园无线网用户聚类方法,该方法基于用户活跃度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过滤,在此基础上对校园无线网用户行为做进一步地聚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郭战辉 《移动信息》2023,45(1):46-48
随着数字信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信息遭受攻击的次数和种类也越来越多,现阶段的智能卡身份验证架构在安全性和性能上,依然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在基于智能卡安全性的前提下,增加智能卡进行身份认证时的计算性能,加入了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目前个人式手持设备中使用率最高的手机为例,模拟NFC手机在ATM上进行用户身份认证的沟通流程,以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崭新、可靠、便利性高的安全通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